四上 9.1剪羊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上 9.1剪羊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30 18: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剪羊毛》教学设计
课题
《剪羊毛》
课型或模块
学唱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剪羊毛》歌曲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澳大利亚人民怎样用音乐来表现收获的喜悦之情,体会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唱、看、想、议、创、演等活动尝试从多角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审美观念、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创造与实践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用有弹性的、和谐的声音演唱《剪羊毛》,掌握附点节奏,能分析四个乐句的异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歌曲的速度(稍快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
教学内容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歌曲为4/4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附点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贯穿其中,句末都以四分休止符收尾,旋律中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表现了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
教学策略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视听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美。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听唱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等,使学生获得主体经验,相互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节奏导入,创设情景。“跟我学”节奏游戏,附点节奏问答,引入歌曲的声势伴奏“咩—哞—︱踏


咔嚓”。
学生跟随教师做“跟我学”节奏游戏,并为歌曲声势伴奏。
多媒体
学生表现,教师评价
节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受音乐。
展开阶段
1、歌曲欣赏(1)伴随音乐,欣赏澳大利亚风光。(2)教师范唱,再次感受并随音乐做律动,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节拍、情绪。2、歌曲学习
(1)区分节奏的异同,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2)划旋律线,用“lu”音哼唱歌曲旋律,并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句。(3)分组讨论乐句关系,分析歌曲结构特点。(4)按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含义。(5)加入歌词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教唱,第二段学生视唱,找出疑难。)(6)歌曲处理。(点线辅助歌唱)(多种形式进行演唱练习。)
伴随音乐欣赏澳大利亚美丽风景。复听,并随音乐做律动,感受歌曲的速度、节拍、情绪。分辨节奏异同。划出旋律线哼唱旋律,并划分乐句。分组讨论分析乐句异同。按节奏读歌词。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并找出疑难。点线辅助,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多种形式演唱。)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自评、互评、师评多种方式相结合
1.
运用欣赏法、示范法、律动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感。2.
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习的主动性。3.
按节奏读歌词,解决歌曲的节奏问题;情感引入,指引学生气息流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4.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音乐的能力。
拓展阶段
启发学生角色扮演,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多媒体、头饰等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场面和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结束阶段
了接学生在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并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多媒体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