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4小熊过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 4小熊过桥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30 18:4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熊过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熊过桥》,通过学习了解乐曲《小熊过桥》的曲式结构,体会“回旋曲”的曲式结构,能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进行创编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特点,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歌唱、自制乐器伴奏等形式,体验感受音乐的变化与歌曲情绪变化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在表演形式的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了解,丰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小熊过桥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该做勇敢自信的人
教学重点:
能够自然地有感情地演唱《小熊过桥》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回旋曲式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播放器、课件、钢琴、头饰、自制的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课件、听音乐,请学生看动画中出现了几个动物形象 然后讲述小熊过桥的故事。
2、再次欣赏《小熊过桥》,理解歌曲内容
带着问题欣赏“这首歌曲里有哪些动物,你喜欢哪一个角色,为什么?”“小熊过桥时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如果小熊过不了桥时,你会怎样帮助他?”欣赏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使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熟悉歌曲旋律。
3、尝试分角色扮演
根据歌曲情节创编表演小熊过桥的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老师指导,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自己遇到困难要克服,别人遇到困难要鼓励帮助的道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个部分重复出现了几次,这是发现问题的环节和进入角色的环节,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感性地认识音乐的内在关系,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一步步引导学生去领悟音乐。
二、新课教学
1、听歌曲,找规律。
复听歌曲《小熊过桥》引导学生找出歌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让他们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归纳出歌曲的结构特点,从而达到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结构的目的。欣赏过程中分组讨论“这首音乐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用音乐来表现这个戏剧化的故事情节?”“你认为歌曲分为几段?每一段有什么特点?”引出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ABACA,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分段听、辨结构
把歌曲分成五个段落进行欣赏,用不同的形式(符号、线段、颜色、图形)来表示出这五段旋律,体会歌曲的回旋曲式结构。
3、找记号、学乐理
在曲谱中找到⌒(延长音记号)和rit(渐慢)标记。rit(渐慢)标记首次出现,因此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些记号表示什么含义,多播放几次标有记号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其音乐的内涵。
4、分段学唱歌曲,指导学生讨论、选择演唱形式。
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
(方法一)齐唱
学生唱
齐唱
老师唱
齐唱
(方法二)合唱
男生独唱
齐唱
女生独唱
合唱
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体会回旋曲式结构。
5、学生分组讨论,自制乐器为《小熊过桥》伴奏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利用手里的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空矿泉水瓶子、沙子、石头、木板等东西自制成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反复得测试、听辨,强化体会回旋曲式结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三、师小结,根据这节课各组的汇报表演进行点评,分析。并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参与情况、歌唱情况、表演情况、展示汇报情况等做一个自评和小组评。

、师生告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