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9.4喀秋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 9.4喀秋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30 18: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喀秋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喀秋莎》
教材分析:
歌曲《喀秋莎》是一首二战时期的前苏联歌曲。歌曲为2/4拍,小调式。歌词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歌曲节奏明快简洁,旋律朴实流畅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人们的欢迎。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但也随着龄增长,在课堂上表现也不如以前活跃,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害羞原因不愿在课堂表现自己,平时的音乐课堂上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必要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
教学目标:
1.
以饱满的热情学唱苏联歌曲《喀秋莎》,了解其被广泛传唱的历史价值。
2.
正确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附点等多种音乐记号的演唱。
3.
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外国民歌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难点:
能以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喀秋莎》
教学用具:
钢琴、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俄语原唱《喀秋莎》,让学生说说这首歌曲是来自哪个国家的。
2.在背景音乐《喀秋莎》的伴奏下,老师讲述关于歌曲的小故事。
这首歌曲是在1939年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与作曲家勃兰切尔合作完成的。不幸的是,两年之后,德国战争狂人希特勒闪电般地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不到一个月,德军就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一个黄昏,莫斯科城内,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即将开赴前线。士兵都是生平第一次穿上军装,甚至连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的时间也没有,就要匆忙上路,市民们倾城而出为他们送行。送行的人群里有一群妙龄少女站在路边,看着行进中的同龄人,忽然唱起了一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正在行进中的近卫军第三师全体官兵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人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齐刷刷地向姑娘们行了个庄严的军礼。在姑娘们歌声的感染下,市民们也都高声唱起了《喀秋莎》。在歌声的陪伴中,年轻的近卫军第三师全体官兵雄赳赳地走向了保家卫国的前线…… 随后,在前线阻击德军的战役中,虽然战斗极为惨烈,但近卫军第三师全体官兵却高唱着《喀秋莎》,一次次冲向敌人,让德军不由得胆战心惊。他们英勇顽强的阻击,给了不可一世的德军以迎头痛击,更为红军建立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就这样,随着战争的深入,这首《喀秋莎》不断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最终,苏联终于将德国侵略者打败了。
二、新授
1.听范唱:那这首歌曲里面到底唱了什么?让我们听一听。(师范唱)
过渡语:这首歌曲描绘了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那么这样的一首歌曲为什么会鼓舞士气呢?让我们作为一个疑问在学唱中思考。
2.
聆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是几拍?速度?情绪?
3.
用“lu”哼唱旋律。
4.
唱谱,分乐句,解决附点与切分节奏。
5.
唱词。
6.
处理歌曲与表现歌曲。
7.
再次表现歌曲。
三、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