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31 20: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2.能够正确的书写元素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3.掌握元素的意义。
过程方法
1.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础上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对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通过趣味、有效的记忆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
情感态度
1.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2.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3.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重点
元素的概念
难点
对元素意义的理解
教法
1.电子白板辅助教学;2.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检测——课后反思”的教学模式,再辅之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完成本课时教学。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我们在购物时经常看到营养成分表,并且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提问】营养成分表以及那英的广告说明什么?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设问】的确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提问】⑴回忆原子的构成。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种碳原子?你认为有没有其它的碳原子?【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提问: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投影展示】在上面投影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7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板书展示元素的准确概念,
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是决定原子属于哪种元素的依据。4.讨论:以电解水实验为例,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教师配合演示此反应的微观活动图板。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1.元素的存在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引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60并认识图3-17。【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引导探究】⑴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⑵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答案,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欲望。2.元素的分类【引导发现规律】书写几个字:氦、氧、氢、碳、铁、溴,引导发现元素汉字偏旁与它们组成单质的种类或状态之间的联系。【归纳】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液、气)稀有气体元素。三.元素的表示方法及意义【提问】为了交流方便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1页的内容。强调:元素是一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如:N,5P,O、Ca等,阅读教材说说这些符号表示能什么含义呢?⑴Fe  ⑵3Fe  ⑶nFe四
元素周期表【创设情境】投影展示门捷列夫头像和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活动与探究】利用电子白板动画模式,演示元素周期表横纵行表示的意义五.归纳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家交流交流。六、布置作业【投影展示】测试练习
观看、思考。回答:说明营养物质中有元素。回忆并回答。碳原子是指碳12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的碳原子)。猜想:有、不确定、可能有。观察两组原子。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倾听,观看屏幕,注意变化。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回答并说明理由。讨论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元素种类不变。自主学习。归纳,记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标签上获取信息交流展示。观察偏旁与它们组成的单质种类状态之间的联系,并将元素分类。一起整理。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宏观:表示这种元素,微观: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阅读教材总结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注意事项。思考,讨论,回答。参与活动。观察,思考
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为新授内容作知识铺垫同时引入新课。从已有知识入手,自然且便于理解。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通过举例可将理论难度降低,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内涵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建立正确的理论观。培养自学能力。生动、形象的归纳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生动,有趣的归纳,加深记忆。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再认识元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让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查漏补缺。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增加热爱科学的热情。激发兴趣,增进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培养学生归纳、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单元2
组成物质化学的元素
定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一类原子
写法:一大,二小表示:元素符号
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分类:
①金属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
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教学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氧原子
碳元素
氧原子
氧元素
一、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