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 启蒙运动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31 15: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7课
启蒙运动
猜一猜?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手绘月亮形象
根据所学推测,伽利略的发现对当时的欧洲会产生什么影响?
动摇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信条。
材料一: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规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的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伏尔泰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思考启蒙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政治因素: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科学因素: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动摇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信条。
根据材料分析启什么“蒙”?用什么来“启蒙”?
材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于自已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悍然以他们的保
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
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着这些温驯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已理性的自由。…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根据材料分析启什么“蒙”?用什么来“启蒙”?
启宗教迷信之蒙,以通向宗教宽容、信仰自由之路;启封建专制之蒙,以通向理性王国、自由平等之路。
理性和自由
根据材料分析什么是理性?
所谓理性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独立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笔下,理性与神性相对立。
“卡拉斯案”辩护(一)
卡拉斯是法国图鲁兹地区的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13日晚,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社会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新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由于一群天主教修士的煽动,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了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中,图鲁兹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转引自《伏尔泰与卡拉斯案》
问题:“卡拉斯案”反映出当时法国社会存在什么问题?
法国社会矛盾尖锐;宗教迫害的严重;司法昏庯;专制腐败....
“卡拉斯案”辩护(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在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他意识到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进行辩护。经过几年的努力,伏尔泰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1764年,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3月11日,即卡拉斯被车裂惨死的三周年纪念日,枢密院正式宣布为卡拉斯家完全恢复名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316万金币作为抚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神圣辩护案”人们称他为“卡拉斯的恩人”。
——转引自《伏尔泰与卡拉斯案》
问题:伏尔泰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他为“卡拉斯案”的辩护为什么称为“神圣辩护”?伏尔泰为什么能够成功?
问题:伏尔泰的基本主张是什么?他为“卡拉斯案”的辩护为什么称为“神圣辩护”?伏尔泰为什么能够成功?
原因:法国社会的逐步启蒙是这次辩护有利的舆论氛围。
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持续不懈的努力是冤案得以解决的重要推动力。
神圣:理性的运用,争取到了自由,是启蒙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一次胜利。
主张:反对宗教迫害,主张宗教宽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作为“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伏尔泰与卢梭都提出了光辉的思想,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敬。他们活动在同一个历史舞台之上,同一年去世,一前一后被请进先贤祠,棺木相距不过咫尺。然而,他们生前却互相攻击,成了思想界著名的“冤家对头”。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转引自陈国兵《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实现策略》
问题:阅读材料和教材指出卢梭的启蒙思想主张。
法国先贤祠卢梭棺木
法国先贤祠
问题:伏尔泰与卢梭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有何不同?同时期还有那些其他的观点?
不同: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 温和改革与激进革命
问题:阅读材料和教材指出卢梭的启蒙思想主张。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思想主张:
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
国家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孟德斯鸠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基础。
制约
与平衡
司法权
法院
行政权
立法权
国王
议会
三权分立示意图
材料: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写作时的梦想。1755年卢梭给朋友凡尔纳牧师的信中把伏尔泰称作是“社会上最可爱的人”,但1760年卢梭在给友人穆尔图的信中却写道“我对他除了鄙视,只有恨,他的天才是对他的侮辱。”裂痕为何出现的呢?1755年,卢梭把自运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但伏尔泰没动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前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尔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这言语之中充满了讽刺。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问题:伏尔泰与卢梭的争吵的根源是什么?反映出启蒙运动的什么特征?
根源:二者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伏尔泰代表上层社会,而卢梭则是下层社会的代表。
特征:各种启蒙学说的激烈交锋导致思想界的分裂。
问题:伏尔泰与卢梭的争吵的根源是什么?反映出启蒙运动的什么特征?
启蒙运动的影响:
为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成为各国人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宝贵的精神财富。
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展了人文精神;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制约平衡
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哲学通信》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
思想自由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再回顾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国 代表 著作 思想主张 意义




孟德 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德 康德

探究: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人文精神?
把反封建、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起源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发展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
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人文主义
美德即知识
宗教改革
16世纪
信仰得救
理性主义
受压抑
——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神学
复苏
成熟
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那我们何必去要求世界上本可以最丰富多彩的人的头脑,只存在一种观点和声音呢?
—— 卡尔.马克思
启蒙——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