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2.2地形图的判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2.2地形图的判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31 12: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信息
课名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星球2011课标地理
章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的基本部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三、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的表现,同时具有一定合作能力。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因此,对于本节课等高线地形的判读,由立体到平面,在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学生如果在以书本上为依托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思维也得不到更好的启迪。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特别是山脊与山谷的判读。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0’00”-
2’1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好奇进入课堂。
教师出示美丽的地形景观图片。
学生们观看图片。
电子白板插入图片配有音乐和教师的旁白。
明确概念夯实基础
2’15”-
8’25”
会读地图上的高度掌握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一下概念:利用白板插入flash提问检测。
学生们观察读图,找出概念,并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白板插入flash提问检测,不仅考察学生的自学效果,也是教师接下来讲课做到有的放矢。
动手绘图理解原理动手绘图理解原理
8’26”-
16’10”8’26”-
16’10”
会绘等高线地形图简图,理解其原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动手制作山体模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山体的不同部位,使学生建立由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教师出示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动画,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制作山体模型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请一名学生在课件提示下利用白板笔绘图。每组选出一件最好作品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
同学们观察观看等高线绘制原理动画,然后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同桌合作制作山体模型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各组选择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判断各地的高低。
展示flash动画,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更快、更直观地掌握其绘制原理。让一名同学在课件提示下白板笔绘图,有效引导学生思维,节省了很多教学时间。
利用实物投影仪的展示作品,直观将学生绘图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出来,并解决。
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合作学习能力提升
16’11”-
28’49”16’11”-
28’49”16’11”-
28’49”
认山体的基本部位,让学生把山体不同部位与实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实地景观图与其等高线地形图相叠加,对比认识其每一部分的等高线。分组讨论其等高线特点,并重点突出山脊、山谷易混淆的部分。
出示山体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景观图片,并让学生上前面划出其部位。教师出示某地实地景观图与其等高线地形图叠加,让学生把山体名称拖拽到实地景观图上,在利用透明度功能显示其等高线地形图,对比认出山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利用神奇墨水功能只显示山峰、山谷等五部分山体等高线。随后放大五部分的等高线图。分组讨论其等高线特点,完成导学案中表格。教师提示学生如果在讨论中有不理解的部分,可以课下利用手机或ipad观看山脊和山谷微课。
学生们观看景观图,并利用白板笔划出山体部位并说出名称。学生观看实地景观图与其等高线地形图对比认识其每一部分的等高线。分组讨论其等高线特点,完成导学案中表格。
利用白板限制器功能,水平拖动图片,让学生利用白板划出山体部位并说出名称,让概念有了素材依据。利用白板的透明度功能对比认出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各部分名称,形象而直观。白板神奇墨水,放大等功能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重点,细致观察,有利于发现问题,能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山脊和山谷的判读极易混淆,个别学生理解难。因此针对此情况制作的微课,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
闯关练习学以致用
28’50”-
37’28”
三道闯关练习从浅入深的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出示导学案三道练习题。
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白板上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来理解等高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梳理总结课后拓展
37’29”-
39’50”
动画歌谣的形式好记易懂。手机微信信息平台的运用使地理课堂的容量增大了。
播放动画歌谣,对本节课知识总结。请学生课下浏览教师微信等高线专题,了解等高线实际生活中应用等知
学生们齐读歌谣,并在课下浏览教师微信等高线专题。
展示动画歌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