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说出什么是天气,并明确其特点。
2.根据相关资料和生活体验,说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观察“卫星云图”,知道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
4.读“常用的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读“风向与风级”图,了解风向
和风级的表示方法.
5.借助“我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并能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6.阅读“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及“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
关系对照”表,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并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同学们,和着“雷欧之歌”的旋律,我们感受到了“打雷、下雨、天冷、天热”不同天气的变化。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天气的话题。
观看视频 同唱“雷欧之歌”
激趣导学
展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天气,明确特点。
2.会运用相关资料和生活体验,说出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会观察“卫星云图”,知道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
4.学会判读、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判读“风向与风级”图,了解风向和风级的表示方法.
5.能借助“我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并能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6.学会阅读“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及“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关系对照”表,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并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朗读、了解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
一、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学生通过导学案来自学,能初步了解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天气与生活
(一)天气的定义和特点
1.引导学生观看几段有关天气的视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天气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情况,点拨、归纳,得出:如何描述天气?(阴晴、冷暖、风雨等)。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昨天的天气状况,知道每天天气不同,一天中早晨、中午、傍晚天气有变化,总结出: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多变)。
观看视频讨论描述天气:阴晴、冷暖、风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明确天气的概念
(二)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1.(师)天气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在你经历的天气中最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不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天气对生活的影响。2.天气还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启发学生从工业、商业、军事等方面的关系考虑。3.(师)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我们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4.(观看视频)进一步体会天气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引出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学生发言,谈感受分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农民,如果你是汽车司机......分组讨论,体验天气对农业、交通等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二、看图识天气
1.(师)你有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吗?你都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师)电视天气预报是最常见的方式。(视频)中央电视台某日天气预报。(启发提问)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你知道这张图是怎么获得的吗?2.(展示图片)卫星云图(视频)介绍卫星云图获得过程。(启发引导)如何判读卫星云图,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拨。判断不同区域的天气状况。(师)在卫星云图上如何知道今天或以后的天气状况?(视频)动态显示(师)根据云层的移动方向可以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不同的天气状况在城市预报图上是用不同的天气符号表示的。3.常用天气符号(视频)形象展示常用天气符号。(指导读图)让学生看图讨论,看谁能找出最快最简便的记忆方法。(图示)教师讲解关于风向、风级的知识。(竞赛)教师展示符号卡片,学生抢答。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学生活动,教师及时鼓励与评价)
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学生思考回答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判断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的含义。根据云层移动方向。说出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抢答,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
学会判读卫星云图,培养读图能力
承转
经常收看天气预报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关注天气预报以外,也越来越关注空气质量了。
三、关注空气质量
1.引导学生读“空气质量日报图”,回答提出的问题:①图中数字代表什么?②按照污染指数可以把空气质量分为几级?③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2.指导学生读表格明确空气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3.(启发提问)你对我们枣庄的空气质量满意吗?市区和农村的空气质量有差别吗?你认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呢?4.(师)人的生产活动影响空气质量,空气的质量反过来又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为了让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环境。[课堂小节]今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下面我们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图”回答问题阅读表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状况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实践
1.收看天气预报,记录未来一周的天气状况。2.收集生活中有关天气的谚语、现象,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进行展示。
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当堂达标】
1.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
)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流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2.
2012年10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
D.天气影响战争
3.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
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
4.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
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
的影响(
)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6.读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①沈阳的天气是
。
②乌鲁木齐的天气是
。
③西安的天气是
。
④有雷雨的城市是
。
⑤香港的天气是
。
⑥台北的天气是
。
⑦上海的天气是
⑧A海区风力为
级,风向为
。B海区风力为
,风向为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处理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整节课以“活”为突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把整堂课推向一个高潮,是该课设计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整堂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的启发提问,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感性上升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探究问题不够,缺乏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