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30 21: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学生从未接触过文 言文,学起课文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内容相 对简单而且学生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 易了。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跟读课文,读出正确的词句间的停顿,背诵 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朗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读好词句间的停顿。
2.能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 法:
指导朗读、点拨法
学 法:
边读边体会、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板题:24.司马光)谁来读一下课题?(读准“si”的音,读出复姓)你们知道司马光吗?
2.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一提到他你会想起哪个故事?(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他七岁的时候。
3.谁能大体讲述一下你记忆中的这个故事?你知道吗?在《宋史 司马光传》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你们想听吗?(文言文)
4.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跟你们讲的一样吗?老师讲故事用的是文言文(板书)也就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语言。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古人笔下的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利用已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感知
(一)读准字音
1.轻声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一人读,其他人认真听是否读错。(关注会认的字)
3.再次指读一人,(关注整篇文章读的是否正确)
4.第三次指读(关注会写的字。)重点板书“庭”和“登”字。
(二)读准节奏
读古文跟古诗一样要讲究断句,除了有标点的地方要做停顿以外,还要根据其意思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这样做即让我们自己好理解,别人也容易听懂。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在哪个没有标点的地方做了适当的停顿,就在那儿画一条斜线。
1.师范读生听,注意听清节奏和停顿
2.(出示带停顿符号的文本)生跟师学读(第一遍先慢第二遍常速)
3.学生自己练读,注意音准和词句间的停顿
4.指名2人读后,同桌互读。
5.齐读感知
【设计意图:带着好奇去学习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三、理解文意、感知人物
1.想要把文言文读的更准确、更好,就要明白它的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示幻灯片)借助学习古诗的方法来理解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说说这个故事(学生汇报,师先评价再追问)你能把人物地点和事件说的这么清楚,你可真厉害!那你是怎么知道是一群小孩儿在院子中玩耍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注释”“插图”并板书。)做语言训练。
预设:学生说出“猜”的方法,(板书)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在他的回答中,我发现竟然隐藏了一个重要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猜。他太聪明了结合之前讲的故事竟然猜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2.从同学刚才的汇报中,老师听出了事件的惊险。你能把这句话,再从文中找出来吗?(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你觉得哪个字最能体现出当时的惊险?那你说什么是“没”?生答:淹没。没水中说明水怎么样?同学们来想象这个画面,一口大瓮里装着满满的水,一个年仅7岁的小朋友,一不小心跌入瓮中,眼看就要被水淹没了,这情况多么惊险啊!那你能读出这时的惊险吗?试一试。(指导朗读)
3.同学们一个“没”字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惊险的画面,文言文的语言多么精炼啊。再让我们到文中去体会体会文言文的精妙之处吧
4.学生再读课文
5.当危险事故突然发生,这时孩子们的表现一样吗?有何不同?请你在文中找出这出描写读给大家听。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勇敢、镇定)
6.指导朗读(师引读),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7.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让我们带着对司马光的赞叹再来读一读这个惊险的故事!
8.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现在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9.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老师把同学刚才讲的故事整理了一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学所用的现代文。(出示白话文故事内容)它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言文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再出示文言文内容,做对比,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语言上有的不同,再次总结文言文的特点。)
10.拓展: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简单说一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在班上汇报)
附: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同时,突破重难点】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就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很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希望同学们以后愿意更多的去接触文言文,了解文言文,体会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文言文
精炼 庭
猜 登 没
注释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