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卷高考语文题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江西卷高考语文题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5 1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2009年江西卷高考语文题解析湖南省炎陵县第一中学 吴洪波
2009年11月21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奇葩(pā) 刎(wěn)颈之交
睥睨(nì) 猝(cǜ)不及防
B.赡(zhān)养 趑(zī)趄不前
莅(lì)临 夙(sǜ)兴夜寐
C.冻馁(něi) 暴殄(tiǎn)天物
禅(chán)让 惴(zhuì)惴不安
D.籼(xiān)稻 残羹冷炙(zhì)
祓(bá)除 殒(yǚn)身不恤
【答案】A【解析】B赡(shàn) C.禅(shàn) D.祓(f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 。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 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 国事 况且 荣誉
【答案】C
【解析】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3、B??【解析】A.不假思索——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C.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感彩不对。D.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评析】成语的使用笔者归纳为“九戒”:一戒望文生义、二戒用错对象(A项“不假思索”、D项“居高临下”,用错对象)、三戒褒贬不分(C项“死得其所”褒义,色彩不当)、四戒谦敬错位、五戒不知轻重、六戒重复罗嗦、七戒违情悖理、八戒搭配不当、九戒一知半解。4、D 【解析】A.“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B.“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C.“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思路分析】对于病句,除了知道“六种病句类型”外,笔者还把病句的语言标志词归纳为“九看”:一看并列短语(其标志词是顿号、表并列的词语,如A项“与”,可能搭配不当)、二看否定词、三看数量短语(其标志此是数量短语,如C项“一批”处在多项定语的位置,可能造成限定范围不明的歧义)、四看两面词、五看虚词或介词短语(介词或介词短语(B项介词“对”容易出现主客颠倒)、六看特殊句式、七看分句主语、八看赘余词、九看多项修饰成分。5、D【解析】材料出自高中第五册《孔孟》第一自然段。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宜区别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中作选择。①④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 6、C。【解析】A.依据第三段“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可判断“也就是”属于以偏概全;B.依据第四段“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前后矛盾。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第七段说:“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该项范围失当。 7、A。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四段:“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据此可判断该项前后矛盾。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诗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案】C。
【解析】按本文第九段“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的说法,可以判断:A.“潜”、 B.“厌言”、 D.“ 愁”均为拟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答案】D.
【解析】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思路分析】这些实词除“侪”、“立”外,均属于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考生要熟悉它们。10、D.
【解析】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译作“呢”。 B.“所”: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C.“之”:代词,这样。D.“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5)尽取所偿负还之
(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1)(3)(4) B. (2)(5)(6)
C.(1)(3)(5) D. (2)(4)(6)
【答案】C.
【解析】(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4)是客人抱怨的话。12、B.
【解析】“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思路分析】这类题目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注意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感情倾向;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考查较为明显的方面。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采分点】“名”活用,“饮啖”。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采分点】短语“大会戚友”,“沐棺更衣”。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采分点】“匪唯……抑亦”。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课文,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感情。
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15、【答案】(1)五四 马歇尔
(2)搔首踟蹰 洵美且异
(3)策扶老而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解析】注意几个字的写法:搔首 蹰踟 洵 流憩 出岫 凝噎 暮霭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 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概括出来。
【思路分析】考生首先要找到信息源所在——题目中所说的“木车的激情”在原文所在。然后看看它前后的内容是否能够作为答案;对相关信息进行勾画、圈点、提炼。17.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木车的激情”作铺垫: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
【解析】现代文阅读中文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这句(段)话在开头,一般思考: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18.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6分)
【答案】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解析】作为哲理性散文,归纳主旨的模式为“通过……的叙述,表达了……抒发了……”。
【思路分析】考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前面的16、17题的思路和答案,结合全文作者的观点来回答。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后半段,考生要进行勾画、筛选、合并、归纳、提炼等程序,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组织答案。19、A、C
【解析】B“形象而全面地表现”错了,可以说“形象”,但够不上“全面”。D“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判断不符合作者的意图。E注意文字中“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他它的源头,忽略了她们正真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一句。判断中说“制约”不准确。
【思路分析】这类选择性赏析题目是传统题型,其容量大,涉及面广。考生做题时要多方面思考,注意命题者往往在范围(如B项的“全面”)、因果(如E项的“制约”)等方面设置“陷阱” 20.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考点】考查句式的变换
【解析】此题材料出自高中第六册《语言与文学》。它提醒我们不要忽视高中五、六册的教学。21.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5分)
【示例】夜幕降临,晶亮闪烁的星辰倒映在潺潺的小溪中,随着流水欢快地向前奔去,点点的星光与叮当的流水相映成趣。欣赏着美丽的画面,我读出了夜的和谐曲。(向云海)【审题】 今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是一则材料,要求写一篇评论文。因而,审清材料和把握评论文这种文体就成为了关键。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等,那么这则材料的主题就可以写成“爱国”“巧用规则”“诚信”“智慧”等;在文体写作时,应特别注意评论文“针对性强”的写作特点,它和一般议论文写作要求有所区别。立意关键在于“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或肯定,或否定;行文的关键是要说出“肯定”或“否定”理由的。作文评讲1、题目论点好的
①为蔡铭超鼓掌(方婷晓)
②扬中华眉,吐国人气(李静)
③ 寻回国宝,捍卫国威(冯玉莲)
2、说理较透彻的
①侯金雨的《如何对待诚信》先引用国际条约,指出是强盗先入侵掠夺中国,而后又违背规则将掠夺的兔首、鼠首随意拍卖,流拍后却大谈什么“诚信”“规则”这只能是欺人之谈。②甘柳的作文,先讲蔡铭超之举的意义,然后用火烧圆明园的历史驳“天理不容”的荒谬。
3、值得注意的几点:
①用书信的形式,不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龙秀林)
②分析重点不当:重点讲蔡铭超是先驱者(袁特);脱离“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谈诚信(陆坤)
③少题目、少字数。
作业1、细读2009年江西卷高考优秀作文《拒绝“二次抢掠”》和《理性爱国》,想想这两篇文章是怎样说理的,有何启示。
2、预习《促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