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2.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4.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 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
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5.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6.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 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 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7.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尊重各国的( )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
8.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某一时期开始推行新的对外政策,新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打造国家安全体系,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参加并推动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中英关系正常化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9.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C.阻止了西方的“和平演变” D.迫使美国调整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10.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这是指( )
A.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被废置
B.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C.中国代表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大会的通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1.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三角”分别指( )
A.中国、美国、苏联 B.中国、美国、台湾
C.美国、日本、西欧 D.美国、日本、中国
13.一副漫画中有“High Lob”的字样,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映的实质问题应该是( )
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 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
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 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
1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
15.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B.清楚分析了当今世界政治局势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16.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的倡导与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面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27分,共52分)
17.(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15分)
(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10分)
18.(27分)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年后(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15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选C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解析:选C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3.解析:选A 题干要求能够获取表格的信息,据1949~1953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B项。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项正确,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解析:选 A项中“解决了”、D项中“消除了”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没有说明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故B项错误,C项正确。
5.解析:选B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B项。
6.解析:选B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
7.解析:选C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求同”是指发展经济、巩固新生政权,而“存异”主要是指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亚非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
8.解析:选B 该时期的外交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特点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万隆会议是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该会议拉近了我国同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A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体现,加剧了中美对抗;中英关系正常化与周边国家无关;D项是经济组织,本题选B。
9.解析:选D 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此题应选D项。
10.解析:选D 中国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获得划时代的胜利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1.解析:选D 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国家敌视,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
12.解析:选A 由题干“尼克松”“保持了平衡”“把中国拉过来”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美国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拉拢中国以便实现平衡,而能够让美国感受巨大压力的只能是苏联,故A项正确;台湾不可能让美国感受压力,故B项错误;C项没有中国,故C项错误;日本在那个时候不可能对美国产生那么大的压力,故D项错误。
13.解析:选C 按照材料中的主人公身份,漫画表达的主旨不是乒乓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故A、B两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为各自内外因素的作用,中美两国谋求关系正常化,但是因为牵涉利益较多,当时美国绕开了日本单独和中国接触,故C项正确;当时的日本在国际关系上唯美国马首是瞻,虽然接触过程中要绕开日本以减少第三方势力的干扰,但是说成“大障碍”还是夸大的,故D项错误。
14.解析:选C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项。A项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
15.解析:选A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而不是军事结盟性质的组织,并不针对第三国,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两种观点明显具有“冷战”的思维,并没有认清当今的国际局势,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6.解析:选C 亚投行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与不结盟无关,故A项错误;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谋求地区的和平,故B项错误;亚投行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不能起到深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7.(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上独立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联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2) “一边倒”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它打破了美国孤立、扼杀新中国的企图;有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安全。“一边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18.(1)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
高。
(2)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中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