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易错易混点10、“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错因归纳: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含义理解不透。
释疑解惑
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
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
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
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
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
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
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
问题。
真题突破
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2.(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3.(2007·广东文基·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2009·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模拟突破
1.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
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但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
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
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
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7.(2019·苏州调研)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8.(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9.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10.(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1945年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说明( )
A.“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
B.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后者是对前者方针的继承发展
D.“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11.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易错易混点10、“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错因归纳: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具体含义理解不透。
释疑解惑
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
真题突破
1.(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邮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航空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答案】D
【解析】从国际邮件资费表可以看出,该时段为两大阵营对峙(冷战)时期,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香港1997年回归,A说法不正确;B项明显可以排除;捷克2005年才加入欧盟,C不正确。
2.(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
3.(2007·广东文基·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
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半岛问题,与欧洲没有关系;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2年。只有A是正确的。
【答案】A
4.(2009·广东文基·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答案】B
模拟突破
1.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解析】“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强调的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故B项错误;“一边倒”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答案】A
【解析】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次日,苏联即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初,A项错误;该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项正确;该条约侧重于政治方面,C项错误;条约签订时抗战早已胜利,D项错误。
4.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1950~1955年中苏贸易额不断上升,而中国与西方贸易额却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和中国倒向苏联的外交方针。A项交替上升表述错误;C项图片中反映不出;D项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为B。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外交方针的理解。“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50年代提出的。
6.
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致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但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
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
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
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答案】C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成立,题干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之一“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C项正确。
7.(2019·苏州调研)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答案】D
【解析】“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相符,故D项正确。
8.(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1950年到1956年,新中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是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9.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 )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所谓“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政策和题干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基本一致,故C项正确。
10.(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1945年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大量援助。这说明( )
A.“一边倒”外交政策得以延续
B.二者均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后者是对前者方针的继承发展
D.“另起炉灶”的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答案】D
【解析】 “一边倒”是新中国推行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的条约出卖了国家利益,不符合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属于不平等外交,而新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属于独立自主的平等外交,因而后者并非对前者方针的继承与发展,故C项错误;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与苏联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思想,故D项正确。
11.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答案】A
【解析】“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体现了国家利益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中苏结盟、“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等体现了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一边倒”),A项正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答案】(1)背景: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苏联支持新中国。国内: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打破西方国家外交孤立等任务。
(2)评价:第一种:赞成材料观点,即:“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的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第二种:不赞成材料观点,“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种:材料观点是片面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分别论述其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历史背景应当从中外两个方面分析,从国际来看美苏冷战,美国敌视中国,苏联支持中国;从国内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尤其是需要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第(2)问,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用相关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证明过程中注意依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