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沪科版物理2020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多彩的光考点预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沪科版物理2020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多彩的光考点预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01 11: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 八年级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光学器材中,能在光屏上成缩小像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穿衣镜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了一枚硬币,当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硬币,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白色光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应是紫光,B处应是红光
B.不可见光是人们假想的光,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4.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积水凹地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凹地;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积水凹地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都应是积水凹地
5.一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朝着平面镜靠近1m时,他在平面镜中的(  )
A.像与人的距离减小1m B.像与人的距离减小2m
C.像与人的距离增大2m D.像与人的距离不变
6.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
C.打靶时,人眼要和准星、目标成一线才能命中目标是由于光线直线传播
D.我们看到小明的衣服是红色的是因为衣服把白光中的红光都吸收了
7.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8.如图所示,是人的眼睛视物原理的光路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B.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虚像
C.甲图是观察远处景物的光路图
D.人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6cm和3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透镜距光屏34cm时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光屏的距离为40cm
C.透镜的焦距范围为3cm≤f≤6cm
D.如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
1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B射到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上,经两次反射后射出的光线为CD.若将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将(  )
A.增加5° B.减少5° C.增加10° D.减少10°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1.如图所示,MN是介质A和B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一束光从介质A入射到介质B,入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空气是介质   (填“A”或“B”)。

12.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①潭清疑水浅;②林荫下的圆形光斑;③杯弓蛇影;④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鱼。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   ;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有:   (均选填序号)。
13.小军同学身高1.64m,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1.8m,则他竖直站立时,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如果他向镜面前进1m,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小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1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   的途中被   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1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转动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
如图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   (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   的实像
17.小云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两眼的视力分别是远视和近视,她将一只2B铅笔放在她的眼镜的后面1cm处时,透过眼镜看到铅笔的形状如图所示,则图中右侧的镜片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镜片所矫正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
18.如图所示,请画出AB物体在镜中的像A′B′。 19.在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每空2分,共32分)
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A通过玻璃板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如图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3)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   、   的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成像原理相同。
(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的位置后,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到烛焰的像,此时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   侧(选填“左”或“右”)透过凸透镜会看到一个   (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像。
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8分)
22.科学家经过测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太阳发出的光,
(1)要经过多少秒才能到达地球?
(2)在这个时间内,如果有一辆赛车以504km/h的速度不停地奔跑,它跑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A; 2.B; 3.D; 4.A; 5.B; 6.C; 7.D; 8.C; 9.B; 10.B;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50°;60°;B; 12.①④;①③④; 13.1.64;不变;虚像; 14.3×108;地球;月亮; 15.60°;130°; 16.靠近;幻灯机;缩小; 17.凸透镜;远视;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8.; 19.;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0.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较暗;虚;大小完全相同;2;不变;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21.同一高度;10.0;倒立;缩小;照相机;不能;右;正立;放大;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2.(1)500s;(2)70k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