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第一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1节《植物的生殖》这一节教材进行设计的,旨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及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起智慧型的竞争机制,体现学生的主体观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的生殖,即: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涉及到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但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遗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复杂、抽象,这就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无性生殖部分包括“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两个内容,虽然内容具体,但涉及到的范围广,尤其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这需要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归纳出那些属于扦插,那些属于嫁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植物嫁接的过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2、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用具:
教师:PPT课件、月季等花卉、杨、柳的枝条。
学生:供观察的已经纵切开的各种水果。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授新课一、植物的有性繁殖(受精与果实的形成)达标检测小结课后作业(第二课时)二、植物的无性繁殖1、营养繁殖2、植物的组织培养达标检测小结
◆利用
PPT课件出示各种植物的花、果实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做鼓励、评价。◆PPT出示桃花和桃的结构。
课件《开花与结果》受精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结构及各部分分别是由雌蕊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引导学生就观察、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并做鼓励、评价。◆PPT出示桃、李、杏、西瓜、辣椒、茄子等果实的纵切图片及其思考题:桃、李、杏这些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西瓜、辣椒、茄子这些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为什么?◆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了解3至5种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植物的果实的形成。◆鼓励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植物。◆引导学生阅读P122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例举营养繁殖的实例。回答扦插和嫁接的要求和优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营养繁殖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盆载万年青、月季等花卉,杨、柳的枝条进行实践操作。◆PPT出示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植物组织培养资料。◆PPT出示思考题: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到两性性细胞的结合吗?鼓励、评价学生交流。◆课堂练习◆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观看图片◆思考:1、植物的花与果实之间是什么关系?2、杨树苗是怎样培育出来的?◆辨认花和果实的各部分结构并回忆花的主要部分。◆根据传粉动画,认识传粉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四人一组,把本组带来的水果纵切开来,辨认水果的结构并讨论各部分分别是由雌蕊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各组交流观察、讨论结果,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在白板软件状态下,通过连线方式把雌蕊的结构与果实的结构连接起来。◆四人一组,观察、讨论、交流答案。◆思考、回忆、交流。◆利用网络、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交流调查结果。◆阅读、明确营养繁殖的概念。◆根据营养繁殖的概念,例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营养繁殖的实例。◆四人一组进行嫁接、扦插、压条的实践操作。
◆观察并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技术的关键所在——无菌条件。◆思考并交流答案,明确植物的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属于植物的无性繁殖,而花与果实的形成则是有性繁殖。◆以四个大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抢答。◆思考、回忆、交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通过直观手段分解难点,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搜索,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先复习原有知识,回忆花和果实的结构,再此基础上通过动画演示传粉、双受精过程以及双受精作用后子房各部分的发育,在明确了有性生殖的基础上,再学习无性生殖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二、把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结合到课堂中来,通过实践操作,在课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嫁接、扦插和压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因时间仓促“果实与种子形成”过程这一环节处理还有欠缺,应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 需要的资料较多,让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还应扩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