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二)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看懂汽车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难点:能理解汽车里程表中信息的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谁能说一说火车里程表有什么特点?
生:火车里程表中的每个起点都相同,都是北京。
师:没错,我们可以通过火车里程表知道北京到各个城市的距离。那大家有观察过汽车里程表吗?这个里程表有什么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二张里程表。
探究新知
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生:我知道了星期一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这是星期一收车回家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
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是35千米,收车回家时是160千米,收车时的读数减去出车时的读数的差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即160-35=125(千米)。
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从图中容易看出出租车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就表示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
师: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生1:我先估计了一下,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千米,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两天行驶的里程数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205千米<210千米,所以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生2:我是分别计算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发现是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看汽车里程表的方法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是一样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其实就相当于从出发(0起点)到结束(当天终点)的距离,而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则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巩固应用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试做,集体交流订正,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课堂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里 程 表 (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教学反思:1.本节课继续解决有关“里程表”的数学问题,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生活常识,理解“汽车里程表读数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累计”这一知识点比较困难,所以读懂汽车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老师需要慢慢引导慢慢深入,才能让学生说清楚并理解汽车里程表的不清零,并能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和看懂线段图。
2.在讲解汽车里程表的特点时,要让学生把表中的每个数字含义说清楚,学生如果能说清楚每个数字的含义就理解了汽车里程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