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吊车
案例背景
“小吊车”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及运动对动物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动物运动的生理功能及运动原理。安排学生制作小吊车和玩小吊车,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从而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凸显科学课综合性、趣味性、实践性的魅力!
通过学生讨论、实验让学生发现两条牵引绳的收放与小吊车吊臂动作关系。启发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分析动物运动原理。为分析动物和人运动的原理作铺垫,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
案例描述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小吊车及了解其运作原理来认识人和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感悟肢体运动结构和运动功能的协调。
2.认识仿生是一门科学技术,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能力目标
1.培养动手和合作能力、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提高分析资料、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制作小吊车,联系其工作原理推想和分析,探知动物肢体运动的原理。
2.初步了解仿生学,尝试设计或制作仿生作品。
教学难点
联系小吊车的工作原理,类比、推想和分析动物骨骼、肌肉、关节与其运动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演示用小吊车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疑:
1.楼房建筑,可以用哪些办法可以把建材运到高楼顶部?(直升机、滑梯 、吊车……)
2.激趣:出示小吊车,看这是一辆小吊车,别小看它,它一样可以灵活的提起和放下重物。不信的话 ,看看老师的演示!(教师演示)
3.激发提问:对于这个有趣的小吊车,你有什么疑问吗?
4.引出课题: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小吊车工作奥秘在哪里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板书课题:4、小吊车)
【设计意图】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利用学生熟知的楼房建筑中利用吊车把建材运到高楼顶部,这样做是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真实地感知到科学是身边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是自己的科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评 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促进思考。进行“设疑创设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因为,科学用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轻松、自主地提出了所要探究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制作模型,探究发现:
1.明确探究问题1:小吊车工作奥妙是什么?
2.教师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制作小吊车模型。
3.分组有目的地“玩”小吊车。
4.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表演小吊车提起和放下重物。师生共同评价。
注意观察:小吊车工作的几个关键构造是什么?两根牵引绳如何协调作用牵动吊臂?
5.说出自己的发现:小吊车工作的奥妙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从而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
【评 析】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制作小吊车的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从而凸显科学课综合性、趣味性、实践性的魅力!
三、感受联系,推想原理:
感受:用手臂模仿小吊车提起和放下重物,观察体验手臂的变化。感觉手臂运动过程中骨骼、肌肉、关节的作用。
1.讨论:你觉得我们身体有哪些部位可以象小吊车这样提起和放下重物?
2.设疑:我们的手臂也可以象小吊车这样灵活的提起和放下物体,你觉得它们相似吗?
引出探究问题2:手臂与小吊车的运动原理是否相类似?
3.摸一摸自己的手臂,看一看手臂的构造怎么样。
4.学生类比手臂与小吊车模型,描述手臂与小吊车相类似的构造。
5.类比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推想手臂的运动原理,并简单描绘猜测图。
6.学生投影展示猜想图并表述推测依据。
【设计意图】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中突出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验来学习科学。注重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的经验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评 析】学生需要有个性的发展,有头脑的发展,教师组织学生实践、观察、交流,是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合作、分亨”的合作意识。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地,耐心、细心地观察、实验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
案例分析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有一点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方面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本课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从”动手做”入手,” 学生经历了制作、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各个活动,科学探究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尽情玩耍、放手实践、充分体验、积极思考、交流分享,学生在亲历科学中充分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2、在这次试验中发现有些小组合作精神不强,出现争抢的情况。例如学生上台前展示的过程中小组分工就出现了不和谐。今后还需要在小组合作方面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合作”是“探究”的基础,相互合作与讨论可以互相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