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昼夜的形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昼夜的形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31 21: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形成的原因。
2、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干电池。(器材安小组数具体安排)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前将地球仪发给学生)(10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我们的位置了吗?我们可以用铅笔标出我们的位置。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学生说)我们在干什么?(上课)
那好,你们现在能找到美国的纽约吗?也用铅笔标出来,你们猜猜纽约现在是什么时间?那里的小朋友现在在做什么?(学生自己答)
二、探究昼夜的成因:
师: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能说出理由,老师就说:那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5分钟),并汇报。(2分钟))结合学生回答,补充实验要求:1、注意手电筒要与地球仪的赤道在同一水平。2、手电筒要与地球仪有一定的距离,保证光柱大于地球仪。3、地球仪的地轴要始终指向北。
【2、学生说不出理由,则老师就说: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太阳和地球。
学习补充材料。(2分钟)
师说: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我们在上课而纽约的小朋友却在睡觉?
学生自己答(2分钟)
那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引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5分钟),并汇报。(2分钟))结合学生回答,补充实验要求:1、注意手电筒要与地球仪的赤道在同一水平。2、手电筒要与地球仪有一定的距离,保证光柱大于地球仪。3、地球仪的地轴要始终指向北。】
2、模拟实验,交流汇报:(出示实验要求3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提示学生实验要注意分工,注意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1)先用手电筒照地球仪,观察现象,(一半被照亮,一半比较暗,说明因为地球是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1分钟)
(2)以我们所在位置为观测点,绕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地球仪,观察现象。(我们所在的位置一会处在照亮区域,一会进入暗的区域。说明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人一会进入白昼,一会进入黑夜。)(5分钟)
小组讨论交流昼夜的成因(5分钟),并汇报。(5分钟)
三、继续探究:
师:我们研究了昼夜的形成原因,那么,同学们在同一天中,我们石家庄和新疆的乌鲁木齐是否会同时进入白昼?如果不是,哪个城市先进入白昼?地球上其他任意两个地方是否会同时进入白昼呢
(有时间就学生继续探究,没时间就留作课下作业继续研究。)
四、板书设计:
手电筒:
太阳
地球仪:
地球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