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再谈新政
—以“以工代赈”为例
新政
PK台
3.罗斯福新政的4个主要方面(写出角度即可)?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罗斯福就职的时间?第一次炉边谈话的时间及作用?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必备知识
失业人数1300万,高达30%劳动力失业
游行示威的失业工人
材料2:聪明能干的人总会在美国出头,而一般的民众则只有感情而没有头脑,不会想办法,只会乱花乱用,怨天尤人;失业群众是罪有应得。
——胡佛《美国的个人自由主义》
材料1:“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在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可做。”
——威廉?曼彻斯特著《光荣与梦想》
材料4:美国罗斯福总统提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均选自威廉?曼彻斯特著《光荣与梦想》
问2:概括罗斯福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政策调整的特点?
政府主导
因类而异
材料3::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限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越快越好。
问1:当时罗斯福政策调整的方向?
社会问题
失业者面临温饱问题
救济
材料5:企业家吉姆瓦拉拖斯:“在美国,如果你能找到的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就请你挨饿。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
——斯特兹·特克尔《美国寻梦》
材料6:一个伯明翰的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
—转引自谢彦《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新政中的体现—“以工代赈”为例》
分析工厂倒闭和农产品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
>
生产
消费
如何解决生产过剩这一问题?
控制生产的同时还要扩大消费
材料7:罗斯福在一次讲话中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指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p124
18-25岁的年轻人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宣传画
用工作来报答美国
问3:”以工代赈“的好处有哪些?
新政中著名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8: 没有田纳西河流域工程,那两颗结束第二次大战的原子弹也就制造不出来。……田纳西河工程……防止了河水侵蚀300万英亩的农田土壤,把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而且原来投入工程的资金已以缴纳联邦税的方式全部偿还。
——威廉?曼彻斯特著《光荣与梦想》p67
地区开发
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美】乔纳森著《危机1932》整理
材料9:1933年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等。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民 间 资 源 保 护 队
种树 建造公园 免受侵蚀的土地 清理道路
30亿棵 800座 2000万 12.5万
民间资源保护队(300万人)
——根据【美】乔纳森著《危机1932》整理
生态环境保护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政府采取扶助措施,安排失业艺术家从事美化公共建筑的工作,并要求创作的主题必须与”美国场景“有关,艺术家们共创作了近300万幅美术作品。这样做好处有哪些?
稳定?
发展?
激发?
恢复?
民族文化
提供?
保护?
要求:补充缺项,角度多样,表述完整;
政治领域
思想艺术领域
经济领域
答题竞猜
材料7:罗斯福在一次讲话中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指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p124
18-25岁的年轻人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宣传画
用工作来报答美国
问3:”以工代赈“的好处有哪些?(归纳)
1.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
2.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5.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促进美国人对政权的认同感;
6.维护美国的社会稳定;
8.传递美国人的精神动力;
7.保护艺术家,发展民族文化;
3.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
年龄超过65岁的人
失业率超过50%
18-25岁的年轻人
失业者面临温饱问题
救济
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
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险法》,包括老年津贴、失业保险与儿童资助。
(社会保障由之前的自我负责,慈善施舍成了每个公民理应享受的基本权利)
《社会保险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美国制作商协会主席艾默里公开宣称企业家无意为工人的社保掏腰包;国会讨论时,有人说《社会保险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法案通过后,这样的讨论也一直持续着。
博弈
解读
问题2:联系美国政治当时为什么胡佛可以否决这项法案?
问题3:联系美国政治如何才能使这项法案生效?
问题1:当时胡佛否决议案的理由是什么?
问题2:当时为什么胡佛可以否决这项法案?
国会拥有立法权,
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的法律。
问题3:如何才能使这项法案生效?
当国会再次复议时,以2/3票再次通过,该法案自动生效。
很遗憾,这项救济法案并没能及时生效,胎死腹中!
问题1:当时胡佛否决议案的理由是什么?
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政府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启示:从政府“自由放任”到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材料10: 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会进步依赖于不受节制的财富追求,并认为除孤儿寡母之外,大多数的贫困都是因自身原因所造成·····
—【美】埃里克·方纳 《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p1036
材料11: 由于新政·····“经济保障·····终于被作为个人自由的一个政治条件得到承认。其他新政的措施,如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助的社会保障法和建立起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公平劳动标准法也都反映出这种新的自由理解。
—【美】埃里克·方纳 《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p1037
启示1:
从政府“自由放任”到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启示2:
从政府“自由放任”到政府保障人民生活标准的任务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从小政府大社会转为大政府
自由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9世纪40年代后
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后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
材料13:1937年经济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就遇到了新的萧条,1941年美国仍有600多万失业人口,这一水平和一战时期差不多。
——[美]隆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p434
材料12:新政没有治愈危机。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的确开始复苏,但是速度很慢。1939年总产量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经济复苏经历了10年的时光尚未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在复苏还未充分展开时,第二次衰退又在1937年来临。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p287
“新政”后记
1920—1945年失业人数
失业率图展示出了大萧条给美国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同样展示出了新政经济复兴政策在遏制或部分(从未彻底)扭转失业率上升趋势中所起的作用。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失业率才回到1920年代的水平。
——(美)艾伦 ? 布林克利《美国史》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高考速递
2008年北京卷37/3
2016年全国III卷
2014年北京卷37/3
练习反馈
以上3个高考真题,使用五中的互动课堂,发到学生PAD,将做题的思维过程记录,教师随机抓屏——小组讲评——教师出示参考答案——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再次梳理答案~
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2014年北京卷3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8分)
以法律形式来推行社会保障
实行国家干预;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
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
(2008年北京卷3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府干预。
2016年全国III卷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实施的目的,指出其救济方式
政府主导;
设置救济机构;
因类而异。
立法保障;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苦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实施的目的,指出其救济方式
1.维护社会稳定;(2分)
2.救济弱势群体;(2分)
3.促进政权认同。(2分)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目的,指出其救济方式。
1.维护社会稳定;(2分)
2.救济弱势群体;(2分)
3.促进政权认同。(2分)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目的,指出其救济方式。
1.维护社会稳定;(2分)
2.救济弱势群体;(2分)
3.促进政权认同。(2分)
作业布置
以“我眼中的新政”为题,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
谢谢
Thanks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