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提升题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提升题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01 22: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电荷守恒定律)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答案 C
解析 任何物体内部总有正负电荷,不带电是因为它呈现了电中性,故A错误;物体带电可能是有多余的电子或缺少电子,故B错误;物体带电是因为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故带电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故C正确;电荷是不能被创造的,故D错误。
2.(元电荷)(多选)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答案 BCD
解析 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 C,没有正、负,不是物质,电子、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其电荷量为元电荷,A错误,C正确;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B正确;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D正确。
3.(电荷守恒定律)(多选)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答案 CD
解析 带负电的金属小球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上的负电荷(电子)被潮湿的空气导走了,但电荷转移的过程中,电荷守恒,故C、D正确。
4.(元电荷)(多选)关于物体的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0×10-9 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
答案 BCD
解析 物体带电是电子的得、失而引起的,物体所带电荷量一定为e的整数倍,故A错误,B、C、D正确。
5.(静电感应)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图中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当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时,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箔片上产生与带电金属球同号的电荷,故A、C、D错误,B正确。
6.(元电荷)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2.4×10-19 C B.-6.4×10-19 C
C.-1.6×10-18 C D.4.0×10-17 C
答案 A
解析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e=1.6×10-19 C。A中电荷量为e,B中电荷量为4e,C中电荷量为10e,D中电荷量为250e,也就是说B、C、D中的电荷量数值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只有A是不可能的。
7.(接触带电)金属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金属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B球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两小球完全相同,故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剩余电荷,qA=qB==2q,C正确。
8.(综合)(多选)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同种电荷
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均不带电
答案 BC
解析 若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两球不存在排斥力,A错误;若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B正确;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C正确;两球均不带电,接触后也不会带电,故两球之间不会有排斥力,D错误。
9.(摩擦起电)有A、B两个物体经摩擦后,B带上了2.4×10-6 C的正电荷,求此过程中有多少电子发生了转移?是如何转移的?
答案 1.5×1013个 由B向A转移
解析 通过摩擦B带上正电,故有电子从B向A发生了转移,由于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Q=ne。
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为:n===1.5×1013个。
B组:等级性水平训练
10.(摩擦起电)(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答案 CD
解析 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误。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D正确。
11. (电荷的相互作用)(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
答案 BD
解析 应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找规律。由d吸a,d吸b可以知道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斥a,c斥b可知c与a和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故A、C错误,B、D正确。
12. (静电感应)(多选)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答案 AB
解析 验电器的金属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电荷量的多少,张角减小说明电荷量减小。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属箔夹角减小。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B球和金属箔上的电荷重新分布,金属箔张角减小。如果A球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远离球A的金属箔上移动,金属箔张角增大。综上,A、B正确。
13.(接触带电)两个相同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之比。
答案 (1)2∶3 (2)2∶1
解析 (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第三个球与A接触时,平分A的电荷量,A剩余电荷量为Q,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之和。
B最后带电量为=Q,
则最后A、B电荷量之比为Q∶Q=2∶3。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A电荷量为+Q,
则最后A电荷量为+Q,
B电荷量为=-Q,
A、B最后电荷量之比为Q∶Q=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