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生物科学与环境环境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复习《生物科学与环境环境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03 0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1、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大发生。这种生态效益是由复杂的( )带来的。
A、种间关系 B、气候条件 C、土壤条件 D、温度条件
2、、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
3、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
B、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
C、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
D、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4、在下列实验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伸缩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5、下列有关“富营养化”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B、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休,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C、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赤潮”
D、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且会使水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6、引起海域发生的赤潮主要是由于
A、环境污染导致有毒藻类大量繁殖 B、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
C、人类大量捕捞鱼类 D、人类活动导致鱼的食物不足
7、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A、由工业燃烧排放的SO2 B、由工业燃烧排放的CO2
C、由人类活动引起的CO2增加 D、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含氮气体
8、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9、某地区大气中SO2含量较高,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应多种植的树木是( )
A、山毛榉和黑核桃 B、柳杉和银杏 C、法国梧桐 D、橙和柠檬
10、下列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害污染物是( )
A、人畜粪尿 B、脂肪、纤维素 C、生活污染水 D、塑料、农药
11、常用菌类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美蓝和伊红,
目的是为了检测下列哪种微生物( )
  A、乳酸菌 B、大肠杆菌 C、根瘤菌 D、结核菌 
12、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先通气后隔绝 B、隔绝空气
C、大量提供空气 D、先隔绝空气后通气
13、污水处理厂对污染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处理时,常用的是( )
A、过滤 B、微生物分解 C、蒸发 D、翠取
14、污水处理厂的某部分,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
A、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
B、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物质
C、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
D、给微生物供氧
15、哪种能源可能是人类未来较好的能源
A、煤 B、石油 C、核能 D、太阳能
16、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已有15%~20%物种受威胁,
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不属于造成物种受到威胁的原因是( )
A、多种生物的生存环境被改变和破坏 B、人类曾经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C、环境污染和生态入侵 D、物种的良好基因频率降低
17、海洋捕捞时应在最有利于种群恢复S型增长曲线的
A、环境负荷量上 B、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
C、S形曲线即将增长的水平 D、环境负荷量3/4的水平
18、我国沙尘暴频发,下列针对西部地区环境治理的措施中,哪项是不可取的( )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禁止矿产资源开发
C、科学利用水资源 D、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 )
A.药用生物资源 B.重要的工业原料
C.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0、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以下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利用和开发 B.兴修草原水利
C.营造草场防护林 D.将草原改为农田
21、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的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22、哪一措施最可能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23、某池塘中生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虾、鲫鱼、草鱼、乌鱼等水生动植物。由于池塘附近有一些工厂和居民区经常向池塘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经检测池塘中汞、镉等重金属严重超标,氮、磷等大量富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致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其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出难闻的气味(硫化氢、氨等)。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请写出该池塘中一条含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2) 在该池塘中体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 氮、磷是生物体必需的大量元素,为什么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反而会污染水质?
(4) 池塘中有难闻气味的物质硫化氢、氨是尸体中 分解产生的。
(5) 该池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是 。
(6)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如何对该地区池塘进行治理,使其恢复生态平衡?
24、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1) 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其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请运用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25、某中学的学生为了调查该地区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镜检水样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①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②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的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③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④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回答:
(1) 该湖泊的污染源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
(2) ①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 ;②号水源的污染物主要是 ;
③号水源的污染属 。
(3) 假若①号和②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①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②号水源 。
(4) 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 水源,这一水源一般由 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 等几种。
(5) 面对湖泊被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建立拦污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②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③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恢复湖中的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并将植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 方案(填序号)。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 。
26、工业污水和生活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泉,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环境。试根据生态学知识分析氧化塘是怎样使污水得到净化的?
答案:
23.(1)浮游植物→游游动物→鲫鱼→乌鱼 (2)乌鱼 (3)池塘中氮磷含量过高时,植物因吸收大量的氮磷而生长旺盛,大量藻类以及浮游动物因呼吸作用而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严重缺氧,鲁类等生物因氧气不足而死亡、腐败,污染了水质。 (4)池塘中的硫化氢气体、氨是尸体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5)该池塘生态平衡遭破坏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6)要加强科普宣传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要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工厂一定要增加环保投资,添置有关必要的环保设备,对排放的污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国家的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后方能排入池塘。必要的话也可支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对居民排放的污水要通过一定的下水管道系统集中起来,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才排入池塘;保护好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及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好周边地区的绿化
24.(1)藻类数量减少,其原因是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5.(1)③①②④ (2)有机物污染料 无机物氮、磷等的污染 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 (3)近 (4)③号化工厂物理沉降、化学分解、生物净化 (5)①号和③号 污水冲入长江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26.
液体进入 
旋转洒水器 
表面分布细菌的矿石
液体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