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沁园春 长沙》课件(10)(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1《沁园春 长沙》课件(10)(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5 1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沁园春·长沙词的知识教学目标时代背景播放录音分析全词欣赏图片教 学 程 序问题设计总结全词方法归纳教学目标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能力目标:A、提高朗读诗歌的兴趣与能力。
B、提高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1、知识目标:A、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能背诵诗歌。
B、把握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
C、学习诗歌语言形象、凝炼的特点,体会其
丰富的表现力。 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诗言志。”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作者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强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抱负和豪情。
问题设计:1、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2、你能否抓住关键词语切割词的层次,
品味诗的意味?
3、能结合课下注释,解说各词句所
讲内容。朗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分析全词1、上阕:眼 前 景看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万 红遍,
层 尽染;漫 碧透,百 争流。击长空,
翔浅底,竞自由。
秋景 色彩绚烂的心 中 情问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壮 志胸怀博大的立时间 地点 环境2、下阕:
记忆峥嵘 岁月豪迈 气概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同学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我辈破浪锐进
奋然前行
携过渡总结全词: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①上阕写了些什么?明确: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②下阕写了些什么?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方法归纳:1、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把握层次,
明确思路。
2、能抓住诗歌先写景后抒情的特征。
3、能抓住极富表现力的词语仔细体味。
4、能抓住情景交融的结合点,
把握诗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