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高级中学2006-2007选修一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C A B A B D A B B D A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C C A C B B C C D D A A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26 27 28 29 30
选项 ABC ABC ABCD ABC ABD
31.(7分)(1)氢, 解旋,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中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或以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 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1/8 。 (4) D
32.(10分)(1)脱分化 蔗糖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2)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3)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一次,平分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亲代细胞的一半(仅回答: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得分) (4)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5)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3.(7分)(1)异养需氧型 (2)醋酸发酵 CO2
(3) 充气口
(4)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5)C2H5OH+ O2--→CH3COOH+H2O(2分)
34.(11分)(1)样品处理 粗分离 纯化 纯度鉴定
(2)①防止血液的凝固 ②红细胞的洗涤 蒸馏水 甲苯(3)①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蛋白除去 半透膜 小分子 大分子
35.(1)Aabb AaBb (2)单 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3)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1/4 1/8 (4)无性生殖(如扦插,嫁接)
(5)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36、(7分) (1)蛋白质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3)略
(4)不变 在pH=2时酶已经失活 (5)B
37.(1)胚囊 2
(2)①0.08g/mL的蔗糖溶液 ③等量
④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3)(2分)(右图)
酶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分)
花粉管长度
0 10 20 30
温度0C洛社高级中学2006-2007选修一综合测试
命题:刘晓燕 审核:程雪梅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果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胶酶可以分解细胞壁的主要纤维素
B.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C.果胶酶不特指某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2.果酒、果醋、泡菜制作对氧气的要求是( )
A.无氧、有氧、有氧 B .有氧、有氧、无氧
C.无氧、有氧、无氧 D. 有氧、无氧、有氧
3.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它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毛霉 D.蘑菇
4.下列关于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B.酶分子很小,易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固定
C.细胞个大,难被吸附或结合
D.细胞易采用包埋法固定
5.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溶解DNA的盐溶液是0.14mol/L的NaCl溶液
B实验中提取较纯净的DNA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的特点
C对最后提取出DNA用二苯胺鉴定时无需沸水水浴加热
D实验操作过程中先后两次加入蒸馏水的作用相同
6.从小孢子母细胞到形成精子,经历的分裂方式是 ( )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先有丝分裂后减数分裂 D.先减数分裂后有丝分裂
7.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的溶液呈( )
A.玫瑰红色 B.蓝色 C.砖红色 D.橘红色
8.某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利用PCR技术循环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循环了几次?( )
A. 三次 B 四次 C 五次 D 六次
9.把胡萝卜的单个韧皮部的细胞放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和细胞工程技术分别属于( )
孢子生殖和细胞杂交技术
B. 无性生殖和植物组织培养
C. 配子生殖和细胞拆合技术
D. 卵式生殖和细胞培养
10.花药培养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 )
A.培养基配制方法 B.无菌技术 C.接种操作 D.选材
11.MS培养基与微生物的培养基相比,需要提供大量的( )
A.无机营养 B.蔗糖 C.甘氨酸和微生素 D.激素
12.PCR技术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A.高温变性、中温延伸、低温复性 B. 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C.中温延伸、高温变性、低温复性 D. 中温延伸、低温复性、高温变性
13.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大半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后密封。下列坐标图不正确的是( )
14. 在果醋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A.榨汁机用热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
15.食醋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微生物是
①曲霉 ②大肠杆菌 ③酵母菌 ④醋酸菌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作用是
A.启动并促进细胞的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
B.供应植物组织生长营养物质
C.促进植物幼苗合成叶绿素
D.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再分化形成根
17.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使模板DNA变性、解链→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18.在制作果醋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之一,制葡萄酒和制醋阶段的适宜温度依次是
( )
A.均为37℃左右 B.18~25℃、30~35℃
C.30~35℃、18~25℃ D.30℃左右
19..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因素,不包括 ( )
A.植物种类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植物材料的年龄 D.环境条件
20.血红蛋白与氧能进行可逆性结合,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气压变化的曲线,简称氧离曲线。但不同的生物在含氧不同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性发生了变化。下图4种具有代表性的水生动物体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后绘制的曲线,根据4条曲线所表示的特征,你认为哪种曲线代表的生物在被有机物污染过的水域中生存能力最强和最弱( )
A.a和b B.d和a
C.a和d D.a和c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
22.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 )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
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23.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DNA含量测定的原理是 ( )
A.紫外线能使DNA复制差错 B.DNA分子不吸收紫外线
C.紫外线下容易观察到DNA分子的结构 D.DNA能强烈吸收260nm的紫外线
24. 下列对接种外植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接种前用体积分数为80%的酒精擦拭工作台
B.接种操作都必须在酒精灯旁进行
C.将消毒过的菊花茎段在无菌培养皿中切成小段
D.接种后,用封口膜将锥形瓶瓶口扎好
25. 洗涤红细胞属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 ( )
A粗分离 B 样品处理 C纯化 D 纯度鉴定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属于酶的固定方式的是 ( )
A.将酶包埋在细微网格中 B.将酶相互连接起来
C.将酶吸附在载体表面 D.将酶加上糖衣
27.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血红蛋白包括由两条肽链组成,一个α链,一个β链
B.每条肽链环绕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此基团只能运输氧气
C.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现红色
28.MS培养基成分包括 ( )
A.矿质元素 B.维生素
C.氨基酸 D.琼脂
29.人与其他绝大多数生物一样,也以DNA做为遗传物质。下表是化学测定人和猪的DNA碱基组成的部分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到的结论是:( )
碱基比例 人 猪
肺 肝 精子
A/T 1.01 1.01 1.01 1.00
嘌呤/嘧啶 1.01 1.00 1.00 1.01
A+T/G+C 1.52 1.30 1.30 1.25
DNA分子中,A、T两种碱基数量相同;嘌呤总量和嘧啶总量相同
不同物种的DNA,A+T/G+C不同,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的DNA组成相同,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D.同一个体的体细胞与生殖细胞间的DNA组成略有差异,人的DNA总长度比猪的长
30.破译生物基因组DNA的遗传信息或进行基因操作,首先要提取细胞核DNA。下列适宜作为DNA提取的实验材料是 ( )
A.鸡血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人的成熟红细胞
D.菜花
洛社高级中学2006-2007选修一综合测试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26 27 28 29 30
选项
第Ⅱ卷 简答题(共60分)
31.(7分)资料显示,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 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C=G,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
(2)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和
。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数占全部DNA数的比例为 。
(4)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认为可以用PCR扩增血液中的( )
A.白细胞DNA B.病毒蛋白质 C.血浆抗体 D.病毒核酸
32.(9分)下图表示植物分化、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及其关系。试回答相关问题:
(1)离体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如二倍体体细胞、花粉细胞)要形成愈伤组织,需要顺利进行①④ ,在此过程中除了需要各种无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有机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 (某种糖类)等,以及植物激素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相比,前者在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 __
_ 。
(3)图中“单倍体性细胞”是正常植物体经_____ _____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何种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细胞能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 __ __。
(5)该图表示的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
。
33.(8分)以下是制作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最终转变成醋酸。
(1)醋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 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主要是在_________阶段通入无菌空气;排气口排出的主要是________(气体)。
(3)在酒精发酵阶段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总反应式)。
如果酒精发酵时,应该关闭 口,最终的产物是否有酒精,可以用 检验。
(4)若发现此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5)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醋酸的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 、 、
和 。
(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②以上所述的过程即是样品处理,它包括 、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中要加入 和 ,在这两者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这就是样品的粗分离。
透析的目的是 ,透析袋是一层 膜,它允许 自由进出,而将 保留在袋内。
35.(11分)番茄紫茎(A)对绿茎(a)是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是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F1性状比例 299 298 95 102
(1)用两个番茄亲本:紫茎马铃薯叶与紫茎缺刻叶杂交,F1性状比例如上表。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2)用表现型为绿茎、马铃薯叶的番茄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 体
若得到两种表现型的植物体,原因可能是 。
(3)基因型为AaBb的番茄自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的分开时期是 ,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F1中基因型为AABb的几率是 。
(4)在番茄地里发现一株异常番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采用 方法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5)利用植物的花药培养得到幼苗,后利用秋水仙素使 ,这种育种方式叫 ,原理是 。
36.(6分)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 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
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 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
37、(7分)小麦花粉管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请根据以下信息资料设计一个实验(温度控制可选用不同的水浴加温),证明小麦花粉管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0C。
a.小麦花粉在0.08g/mL的蔗糖溶液表面可以萌发;
b.小麦花粉管在200C下培养1.5h萌发长出花粉管;
c.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管,可用醋酸洋红染色;
d.对花粉管进行液体培养时,一定要将花粉撤落在蔗糖溶液的液面上悬浮培养,切忌猛烈晃动,以免花粉下沉,影响萌发。
(1)小麦花粉管的生理作用是使精子到达 ;1粒花粉粒成熟以后通常有
个精子。
(2)实验设计步骤为:
①取8只烧杯编号并分别加入 ;
②分别在50C、100C、150C、200C、250C、300C、350C、400C水浴中保温5分钟;
③向8只烧杯中撒 的小麦花粉培养2h后,分别用各烧杯内的花粉制成临时装片(用醋酸洋红染色);
④ 。
(3)实验结果预测,请用坐标将结果预测表示出来。
单倍体性细胞
愈伤组织
(胚状体)
分化
根、茎、叶、花、果实
二倍体体细胞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果醋
花粉管长度
0 10 20 30
温度0C
第 1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