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31 20: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图形的运动(一)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标志、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数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第29页例1。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确定对称图形的位置和条数。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一、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新授课
1.结合课件,讲解轴对称图形。
课件展示四个轴对称图形。(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等。
2.操作,认识对称轴。
展示大树、蜻蜓、乌龟三个轴对称图片。
提问:老师是如何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操作:教师示范例题1“剪衣服”
小组合作:剪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设计意图】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提问: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提出概念:对称轴。讲解对称轴性质。找学生在黑板展示的对称图形中找到并画出对称轴。
三、练习
1.基础练习,加深认识。
(1)课本“做一做”(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找出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2.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3)观察并说出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这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
四、总结
1.提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怎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评价:
(1)学生互评(公认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
(2)教师对个人、全班表现给予评价。
3.结束语:
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