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中(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在星空中(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二)内容说明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其实这七颗星,离地球有远有近,远的离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动中,让学生在一个纸板上挂七个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图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星座相当于夜空的平面坐标,教材让学生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以确定方向。由此引出课外星空观察活动。
教学设计先结合星空图片讲解什么是星座、关于星座的神话故事、以及全天的88星座,同学们在相互的交流中对星座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星座是人们肉眼看到的平面的视觉图形;接着利用材料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借助观察模型、模拟实验,对星座有更深刻的认识:原来宇宙中的星座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有远有近的,是立体的;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也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活动与认识是对学生头脑中固有星座概念的提升。最后,再认识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并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并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夜空中的星座。
(三)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展开,使北斗七星成为这节课的一个主线索,贯穿课的始终。从认识大熊座,画出北斗七星,产生疑问“宇宙中是不是这样的?”到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开展探究。再制定寻找春季的北斗七星的计划,最后领取星空图,走出教室寻找大自然星空中的北斗七星。
【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前五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等内容,本课开始学生的目光从太阳系引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开始认识星座。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本课通过学生建构北斗七星的模型活动,发现规律。再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天文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模型盒1个、手电筒1个、卡纸4张、直尺1把、记号笔2支等。
【教学过程】
课前观看2009年国际天文年视频3分钟左右;
一、谈话导入,学会认识天空的方法;
1、茫茫星空,群星璀璨,借助这张图片,我们来认识星空,你有困难吗?预设:学生会说到整个星空太大,最好是运用星座来认识;
2、今天就让我们从星座认识开始,逐步认识星空;
二、了解星座;
1、对于星座,你们了解哪些内容?
2、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演示星空软件!)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三、建立星座模型;
1、教师介绍:大熊星座显著的标志就是北斗七星,谁能把它画下来?(指名黑板画)
2、谈话:画的真不错,你认为宇宙中的北斗七星,就是我们现在画出来的样子吗?你猜测会是怎么样的?
3、想进一步探究,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建立模型)学生说不出来,教师介绍!
4、为了让我们对星座有更深的了解,借助提供的材料动手做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开始我们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建立的模型,发现相关特点;记录发现与猜测;
活动记录表一
建模型,观察建构模型特点
我们发现:
对发现的猜测:
(1)特点:有长短?为什么有长短?说明什么?
小孔的位置有疏密,说明什么?
从横截面看,不在同一平面上,说明什么?
(塑料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距离、七颗星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
活动二:按照提示要求完成相关模拟实验,并分析思考;
记录表二:模 拟 实 验
我们的发现:
与分析:
(2)模拟实验后学生展示;模拟实验发现什么?
形状不同?为什么不同?想象成我们乘坐宇宙飞船,绕着这个星座一周,选取4个定点观察并记录。从四个方向投影出来的不同图形,这说明了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会画下许多不同的图形,只有当光从模型的一个侧面照射时,学生才会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构成了一个勺子形。)
哪一个图形是我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的?
5、教师演示自制大的北斗七星模型。(机动,学生已经很清楚了,就省却!)
6、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实验,你能不能归纳一下:什么是星座呢?
(1、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2、“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这一个角度所看到的情况,如果从宇宙中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形状会不相同。)
7、小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四、技能训练——认识星座
1、出示2015年4月10日晚上7点30分星空图;
你能在星空中找到北斗七星吗?
2、介绍大熊星座的显著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其中6颗2等星、1颗3等星;
3、根据图片进行讨论,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
4、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5、结合星空图,发现一年四季北斗七星的变化。师简介。
五、制定观星计划;
1、春天的夜空很美,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春季星座呢?今天我们同学就组成观察星空的小组,结合表格制定一个野外现场观星计划。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组观星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选择一个月)
月 日—— 月 日
具体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克服办法;
举例:
困难一:对星空知识缺乏了解;
克服方法:可以通过上网等方法查找关于星空的更多知识;
困难二:
克服方法:
困难三:
克服方法:
活动还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必要的课外观测的引导:春季星空的显著特点;春季大弧线:这条弧线由北斗的斗柄开始,沿着柄身的弧度,经过牧夫座的主星大角,最后到达室女座主星角宿一。 ( 容易辨认的星座:大熊座、牧夫座及狮子座)
六、巩固拓展;
1、我们的温总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同学,能自愿组成观星小组,从观察春季星空开始,坚持不懈,迈出探索星空的第一步。用行动来支持2009国际天文年开展的全球性系列活动。
活动记录表一
活动一:建模型,观察建构模型特点
我们发现:
对发现的猜测:
记录表二:模 拟 实 验
我们的发现:
与分析:
小组观星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选择一个月)
月 日—— 月 日
具体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克服办法;
举例:
困难一:对星空知识缺乏了解;
克服方法:可以通过上网等方法查找关于星空的更多知识;
困难二:
克服方法:
困难三:
克服方法:
活动还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