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讲义+测试(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2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讲义+测试(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31 16:25:37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
A篇·知识对点训练
1.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 乙烯的结构式为,键角约为120°,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但不处于同一直线上。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项中的小球(比碳原子小)不一定是氢原子,可能是氟原子,即CF2===CF—CF3(全氟丙烯);B项可能为 (环丙烷);C项中少了1个H原子,C3H5是不存在的;D项是丙烯的结构简式。
3.下列分子中的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C2H3Cl B.CHCl3
C.CH3CH===CH2 D.CH3—CH3
答案 A
解析 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2H3Cl的分子结构与乙烯类似,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CH4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含有—CH3及其类似结构的分子,其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4.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项的分子式为C3H6,与乙烯(C2H4)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乙烷和甲烷与乙烯的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不相同。D项物质与乙烯属于同系物。
5.根据聚乙烯的结构简式推测,丙烯(CH2===CH—CH3)聚合生成的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丙烯合成聚丙烯的过程类似于乙烯合成聚乙烯的过程,但丙烯分子中的—CH3只能作支链,选项D正确。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氧化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溴水除去
答案 A
解析 乙烯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乙烯遇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7.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答案 B
解析 A项,CH2===CH2+H2CH3CH3;
C项,CH2===CH2+H2OCH3CH2OH;
D项,CH2===CH2+HBrCH3CH2Br。由于乙烯双键两端的碳上已有2个H原子,故B不是乙烯的加成产物。
8.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将混合气依次通过盛有下列哪种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
答案 C
解析 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所选试剂只能吸收C2H4而不能吸收CH4,且最后CH4中不能含有水蒸气,KMnO4酸性溶液氧化C2H4生成CO2,CO2不能被浓硫酸吸收,故应先通过溴水,再通过浓硫酸。
9.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
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答案 D
解析 乙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中,被取代的氢原子的位置和个数难以控制,将得到多种氯代烃和氯化氢的混合物,A错误;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生成的是1,2?二氯乙烷,B错误;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生成乙烷和1,2?二氯乙烷的混合物,C错误;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可生成较纯净的一氯乙烷,D正确。
10.从南方往北方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被催熟
D.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答案 C
解析 水果在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使乙烯浓度减小,可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故C项正确。
B篇·综合提升训练
1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答案 B
解析 选项A,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比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少2个,因此单烯烃通式为CnH2n;选项B,乙烯电子式为

12.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消耗1 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C
解析 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个数比只能说明烃的组成,不能说明其结构特点;燃烧和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不能说明乙烯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1 mol乙烯只能与1 mol溴单质加成,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13.下列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2===CH2+HClCH3CH2Cl
B.2CH3CH3+7O24CO2+6H2O
C.CH3CH===CH2+H2CH3CH2CH3
D.CH2===CH2+Br2―→CH2BrCH2Br
答案 B
1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9H12
B.1 mol此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反应
C.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此物质属于烯烃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结构简式可直接数出碳、氢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出分子式为C9H12,A正确;1 mol该分子含4 mol碳碳双键,故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因含碳碳双键且只有C、H两种元素,因此属于烯烃,D正确;该分子中最中间的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之相连的四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C不正确。
1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可能有C2H4 ②一定没有C2H6 ③一定有C3H8
④一定有CH4 ⑤可能有C2H6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则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H4,另一气态烃中氢原子数为4,故①②④正确。
16.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__(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1)催化作用 
(2)CH2===CH2+Br2―→BrCH2—CH2Br 
(3)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 
(4)D (5)BC B
解析 (1)碎瓷片可作石蜡油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3)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5)检验甲烷和乙烯,利用乙烯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的性质,B、C正确;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不能引入新杂质,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乙烯会转化为CO2气体,可以利用溴水,B正确。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一课时 乙烯
[明确学习目标]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其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了解乙烯的用途。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3.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会书写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
乙烯
1.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2.乙烯的物理性质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紫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
b.乙烯与H2O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H2OCH3CH2OH。
c.乙烯与H2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H2CH3CH3。
(3)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nCH2===CH2(CH2—CH2(。
聚乙烯分子中的链节为—CH2—CH2—,聚合度为n。合成聚乙烯的单体是CH2===CH2。
4.乙烯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2)在农业生产中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3)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相邻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其键长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的键长之间。
1.检验甲烷和乙烯气体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甲烷气体中的乙烯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检验甲烷和乙烯可以选择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出现褪色现象的为乙烯;但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只能用溴水,因为酸性KMnO4溶液可以将乙烯氧化成CO2气体而引入新的杂质。
2.C2H4和C3H6一定互为同系物吗?烯烃的通式是什么?
提示:因为无法确定C3H6为烯烃还是环烷烃,故不能确定C2H4和C3H6是不是同系物。烯烃的通式为CnH2n(n≥2)。
课堂互动探究
1.乙烯分子的结构特点
乙烯的结构简式不可以写成CH2CH2,而应写成CH2===CH2,即必须把其中的官能团碳碳双键体现出来,碳碳双键一定不能省略。
2.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2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a.一般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且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为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
b.利用反应时溶液褪色的现象,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②乙烯与H2反应
CH2===CH2+H2CH3CH3。
③乙烯与HCl反应
CH2===CH2+HClCH3CH2Cl。
可利用该反应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烯烃的通式
(1)烯烃同系物的通式为CnH2n(n为正整数,n≥2),但具有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烯烃。事实上,单环烷烃的通式也是CnH2n(n为正整数,n≥3)。
(2)双键只能是碳碳双键,不能是其他双键。若某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则该分子不属于烃,更不是烯烃。
(3)通常所说的烯烃严格地讲是单烯烃,分子内只能有1个碳碳双键。若某分子内有2个碳碳双键,则该烃应为二烯烃。
(4)烯烃燃烧的通式为:CnH2n+nO2nCO2+nH2O。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种产物
[批注点拨] 
[解析] 因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CH3),故丙烯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因丙烯分子同乙烯分子一样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能与溴加成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能与HCl加成得到或Cl—CH2CH2CH3两种产物,故选C。
[答案] C
[练1] 0.5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0.5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0.5 mol此氯代烷可与3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3CH2CH===CH2
答案 B
解析 0.5体积气态烃只能与0.5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烃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0.5 mol此氯代烷可与3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该氯代烷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即原烃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故选B。
[练2]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均为120°
D.分子中共价键数为8,其中有一个碳碳双键
答案 D
解析 丙烯CH2===CH—CH3结构可看做是CH2===CH2结构中一个氢原子被一个—CH3所替代。
显然3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甲基中4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
CH2===CH—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丙烯分子中—CH3上的碳氢键的夹角不是120°,故A、B、C三项错误。
规律方法
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共面情况

2.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比较
本课归纳总结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2.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两者反应原理不同,前者属于加成反应,后者属于氧化反应。
3.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必记“四反应”
(1)CH2===CH2+Br2―→CH2BrCH2Br;
(2)CH2===CH2+H2CH3CH3;
(3)CH2===CH2+H2OCH3CH2OH;
(4)nCH2===CH2(CH2—CH2(。
学习效果检测
1.下列有关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活泼
B.乙烯是平面分子,乙烷分子中并非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
D.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比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更稳定
答案 D
解析 A项,CH2===CH2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活泼,正确;B项,CH2===CH2分子中6个原子全部在一个平面上,CH3—CH3相当于两个—CH3结合,并非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正确;C项,CH2===CH2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烷不能,可以鉴别,正确;D项,和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比较,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2.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A.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通入水中
D.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 B
解析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不能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除去乙烯又会引入杂质CO2,也不能用水和燃烧的方法,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D
解析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将四氯化碳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萃取所致
D.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解析 A项中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B项四氯化碳使溴水变成无色,是发生了萃取,是物理变化,由于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从而使水层接近无色;C项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是化学变化;D项乙烯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物质中,不能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H2 B.H2O C.KMnO4 D.Br2
答案 C
解析 KMnO4与乙烯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6.根据乙烯的性质填空:
(1)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烯发生了________反应。
(2)乙烯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烯发生了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安全,点燃乙烯前应________,乙烯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氧化
(2)溴的CCl4溶液褪色 加成
CH2===CH2+Br2―→CH2Br—CH2Br
(3)检验纯度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CH2===CH2+3O22CO2+2H2O
课时作业
A篇·知识对点训练
1.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  )
A.腈纶 B.塑料 C.尼龙 D.羊毛
答案 D
2.下列对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或聚合体,因为它们大部分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制得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结构并不复杂
C.对于一块高分子材料,n是一个正整数,因而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确定的
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答案 C
解析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CH2—CH2(中,n是一个正整数,但不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故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不确定的。
3.航天科学家正在考虑用塑料飞船代替铝制飞船,进入太空探索。其依据是(  )
A.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大量生产
B.塑料中加入添加剂可得到性能比铝更优良的新型材料
C.塑料用途广泛,可从自然界中直接得到
D.塑料是有机物,不和强酸强碱作用
答案 B
4.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答案 B
解析 塑料、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橡胶都属于有机物。
5.当前为减少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将废塑料深埋 B.将废塑料焚烧
C.将废塑料倾倒在海洋中 D.将废塑料回收再利用
答案 D
解析 重新利用是废物处理的最好方法。
6.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需进行硫化处理。硫化程度越高的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答案 B
解析 根据信息知,强度大、弹性差的硫化程度较高,A、C、D均为弹性很好的橡胶制品,故选B。
7.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PVC被广泛用于食品的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
B.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纸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D.鉴别PE和PVC时,可将其放入试管中加强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红,则为PVC;若不变红,则为PE
答案 B
解析 PE、PVC的单体分别为CH2===CH2、CH2===CHCl,CH2===CHCl可由乙炔与HCl加成制得,而乙烯与HCl加成生成CH3CH2Cl,B错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包装食品的塑料通常是聚乙烯
C.有机玻璃是一种透光性好的塑料制品
D.脲醛塑料绝缘性好可用作电工器材
答案 A
解析 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A错误;聚氯乙烯受热易分解形成对人有害的HCl,不可作为食品包装用,用作食品包装的是聚乙烯塑料,B正确;有机玻璃是一种透光性好、质轻、耐水、耐酸碱、易加工的塑料制品,C正确;脲醛塑料俗称电玉,绝缘性好,一般用作电器开关、插座,D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石油作原料制得的纤维是再生纤维
B.天然纤维是不能再被加工处理的
C.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和天然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D.煤和农副产品也可经过处理制得合成纤维
答案 D
解析 利用煤、石油和农副产品经过处理可以制得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经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可得到再生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10.(1)塑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像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
(2)许多橡胶具有线型结构,有一定弹性,但强度和韧性差。工业上常用________的方法,使线型高分子链之间通过硫原子产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3)在棉花、尼龙、涤纶、腈纶、羊毛、蚕丝、黏胶纤维中,①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②属于再生纤维的是________;③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
答案 (1)合成树脂 (2)橡胶硫化 
(3)①棉花、羊毛、蚕丝 ②黏胶纤维 ③尼龙、涤纶、腈纶
B篇·综合提升训练
11.一般来说,轻、薄、疏松、滑爽的织物透气性强,穿在身上轻快、凉爽,是夏天普遍采用的衣料,各种真丝绸都具有以上特点,那么真丝绸衣服脏了应选用什么样的洗涤剂(  )
A.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B.肥皂
C.中性的合成洗涤剂 D.纯碱
答案 C
解析 真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够水解,所以洗涤真丝制品,最好使用中性的合成洗涤剂。肥皂和纯碱(Na2CO3)都显碱性,所以不能选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B.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另外还含有一些添加剂
C.用木材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D.合成橡胶的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农副产品
答案 C
解析 用木材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黏胶纤维属于再生纤维,并不是合成材料。
13.不粘锅的内壁有一薄层聚四氟乙烯((CF2—CF2()涂层,用不粘锅烧制饭菜时不易粘锅、烧焦。下列关于聚四氟乙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聚四氟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
B.聚四氟乙烯的单体是不饱和烃
C.聚四氟乙烯中氟的质量分数为76%
D.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活泼性较大
答案 C
解析 聚四氟乙烯是由四氟乙烯加聚生成的,不存在双键结构;它的单体是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聚四氟乙烯中氟的质量分数为=76%;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14.有一张照片,一只可爱的小猫站在一块高分子合成材料上,下面是烈火灼烧,而小猫却若无其事。这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绝缘性
C.良好的绝热性 D.熔点低
答案 C
解析 小猫站在烈火灼烧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没感觉到热,说明该材料有良好的绝热性。
15.玉米塑料——“聚乳酸”(PLA)被视为继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后的第四类新材料。其生产过程主要是以玉米等为原料,经生物发酵生产出乳酸,再由乳酸经特殊聚合反应而制得。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玉米塑料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是可再生资源
B.玉米塑料的广泛使用可减轻“白色污染”
C.PLA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生物催化或者通过化学聚合,是一种耗能少、污染低的绿色生产工艺
D.玉米塑料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完全取代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
答案 D
解析 虽然玉米塑料有着广泛的用途,但不能完全代替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
16.聚氯乙烯()简称PVC,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塑料之一。
(1)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反应合成PVC:
乙烯,①甲乙PVC
氯乙烯是PVC的单体,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PVC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PVC的单体是CH3CH2Cl
B.PVC是高分子化合物
C.PVC能够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PVC易降解
(3)化学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十分关注PVC保鲜膜的安全问题。PVC保鲜膜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塑料中残留的PVC单体以及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增塑剂DEHA。下列选项中的事实均能支持“PVC保鲜膜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假设是(  )
A.PVC塑料属于有机物
B.使用的有机助剂有毒
C.含氯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毒
D.在高温下会分解出有毒物质
答案 (1)CH2===CHCl 加成反应
CH2===CH2+Cl2―→ClCH2CH2Cl
(2)B (3)BD
解析 
第二课时 有机高分子材料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用途。2.了解常见的塑料性能及用途。3.了解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的特点及用途。
学生自主学习
塑料
1.塑料的成分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像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还有根据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如能提高塑性的增塑剂、防止塑料老化的防老剂,以及增强材料、着色剂等,即塑料=合成树脂+添加剂。
2.塑料的性能
塑料具有强度高、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很多优良的性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大量代替了钢铁、木材等传统材料。
橡胶
1.橡胶的重要性
橡胶是制造飞机、汽车轮胎和各种密封材料等所必需的原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橡胶的分类

纤维
聚氯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吗?
提示:聚氯乙烯热稳定性较差,受热会产生对人有害的物质,故不可用于食品包装。
课堂互动探究
1.塑料与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的含义
由于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一些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就是“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3)白色污染的治理
对白色污染,可采取以下治理措施:废弃塑料的再利用(如直接作为材料、制作单体和燃料油、制作气体等);制造易降解材料等。
2.橡胶的硫化
橡胶未硫化以前,单个分子间没有产生交联,因此缺乏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实用价值不大。当橡胶配以硫化剂经过硫化(交联)以后,使线型橡胶分子之间通过硫桥交联起来,形成体型结构,从而使性能大大改善,尤其是橡胶的强度、弹性、硬度、拉伸强度等一系列物理机械性能都会大幅度提高,成为具有宝贵价值的硫化橡胶。
3.常见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能
 几种纤维的性质
 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均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一般比同质量的金属强度小
C.大多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抗酸碱性能较强
D.均不耐热,受热后会熔化,改变原有形状
[批注点拨] 
[答案] C
[练1] 对于某化合成的材料(如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废弃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
B.将废弃物焚烧
C.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答案 C
解析 废弃物的再回收利用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练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B.天然纤维是不能被加工处理的
C.涤纶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合成纤维一般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如氯纶
答案 A
解析 天然纤维再加工处理可得到再生纤维,B错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C错误;氯纶是聚氯乙烯纤维,是经过加聚反应制得的,D错误。
学习效果检测
1.高分子材料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优越性是(  )
A.强度大 B.电绝缘性能好
C.不耐化学腐蚀 D.不耐热
答案 B
解析 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
2.下列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
A.疏通煤气管道,充入氩气引起爆炸
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CO2使一些老人窒息而死
C.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D.本饮料是纯天然饮品,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答案 C
解析 充入惰性气体不会引起爆炸,A错误;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会吸收CO2,Ca(OH)2+CO2===CaCO3+H2O,不会放出CO2,B错误;化纤类衣服燃烧后会熔化并黏在身上,给人造成更大伤害,C正确。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是不可能的,H2O就是一种,D错误。
3.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①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②污染海洋;③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④造成海难事件;⑤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答案 A
4.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A.橡胶 B.蛋白质 C.尼龙 D.纤维素
答案 C
解析 天然橡胶、蛋白质、天然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只有尼龙自然界中不存在,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5.下列各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 B.硬脂酸甘油酯
C.TNT D.酶
答案 D
解析 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0的化合物,故A、B、C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6.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分子化合物极难溶解
B.高分子化合物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材料强度较小
C.高分子均为长链状分子
D.高分子材料均为混合物
答案 D
解析 鸡蛋清是一种蛋白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溶于水,A错误;有些塑料制品强度很高,如ABS工程塑料,B错误;高分子有链状也有网状,如橡胶硫化后为网状结构,C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