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PPT课件、正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直接写得数。
7+6= 7+7+7= 6+3=
6×5= 4×3= 7×2=
2.看图列式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复习乘法和加法计算题,为本节课做好知识上的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
⊙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读题,对比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7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预设
生1:两道题目的数量相同,所求的问题相同。
生2:(1)题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2)题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张数。
2.自主解题。
(1)提问:根据刚才分析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预设
生1:(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张)
生2:(2)题是把4和5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5+4=9(张)
(3)讨论:两道题目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摆一摆,表示出两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明确原因)
(4)课件展示拼摆结果。
教师根据课件展示说明原因:
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张,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就是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明确:计算出结果后,要进行检验,以免结果错误。
课件出示检验方法:先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再看看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学具摆一摆的方法使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用乘法和加法计算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4页1题。
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理清数量关系,自主列式解答。指名说出这样解答的理由。
2.完成教材64页2题。
明确题意后自主解答,指名说出计算的依据。
3.完成教材64页5题。
此题的数量和问题较多,要引导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全班解答)
⊙布置作业
教材65页7、9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4=20(张) 5+4=9(张)
口答:一共有20张。 口答:一共有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