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沪教版第五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9《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沪教版第五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5 1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散文情景理的有机结合。
2、 领悟“美”的内涵,珍视朴素的人生本色。
说明:
茨威格将托尔斯泰的墓地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并以此为题撰文,这种“最高级”的评价中饱含了作者对托翁人格的深刻理解与无比敬仰。托翁之墓美在何处?又为何能“美”到成为“世界之最”?文章把再现托尔斯泰的墓地、突现托尔斯泰的精神,以及表达崇敬之情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从而对“美”作了最生动的诠释,给予了“朴素”以最崇高的敬意。因而引导学生从对文章写作特点的理解掌握到对朴素人生本色的认同珍视,其实也是师生共同赏美、思美并力图与美相齐的提升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感受托尔斯泰墓地的朴素美,感悟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作者渗透其中的思想感情。
2、 难点:领悟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说明:
文章标题中的“美”字闪耀着主题的光辉,闪耀着篇章的光辉,教学时可以“美”为切入口加以挖掘。同时,全文内容又着眼于“朴素”二字,因而可以“朴素——逼人的朴素——纪念碑式的朴素”为线索层层深入,将整篇文章的脉络串联起来。以“美”为纲,以“朴素”为网,美得朴素,朴素的美,两者相辅相成,教学重点得到落实,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图片导入课题质疑整体感知精要提取 请学生看课本彩页中托尔斯泰墓的插图并描述直观感受。由图片引入课题,并由此生疑——这样的坟墓怎么会是最美的? 1、请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墓的语句,并归纳其特点。2、再读课文,提请学生思考托翁之墓呈现朴素美的缘由。 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眼睛,简要说出观图感。再与课文标题比对,“坟墓怎么会是美的”之疑问相应而生。通过朗读和默读,学生在文中寻找出能印证自己直观感受的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阴”、“荫”之分可提请学生注意。)——“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托尔斯泰墓的总体特点: 朴素美、自然美2、学生联系文中树的来历及有关幸福的许诺一段,明确“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的意义:摆脱羁绊、落尽铅华、 回归自然才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本然状态。这也正是朴素美的支点。 由学生自己就图片与课题的反差提出疑问,带着对“最美”的探索进入新课。由学生自我尝试解疑,朗读、默读、范读等读的各种形式贯穿其中,是解决“什么样的坟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美 ”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评价揣摩语言 再次沉入文本,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及参观者对托翁墓的评述之语,并思考高度评价的成因(可适当补充有关托尔斯泰的介绍,以深化理解。)2、指名朗读第二段, 提请学生注意作者对“朴素”所用的定语。引发思考:(1)“逼人”的威慑力体现在哪儿?为什么朴素能够达到“逼人”的地步?(2)如何进一步理解“纪念碑式的朴素”的内涵? 1、学生寻找出表达参观者感受的语句及作者的评价之语。——“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作者的评价如下: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人们心灵的震撼与无限敬意的凝聚背后是托尔斯泰精神力量的昭示与人格魅力的闪耀。2、(1)无人守护与管理——人们以敬意护之开满鲜花——没有人有勇气哪怕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风儿低吟——不容许自己大声说话 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托尔斯泰的人格力量使然(2)“纪念碑式的朴素”(倒喻手法)纪念碑的特点: 巍然屹立 坚实厚重 永垂不朽托尔斯泰的人格力量: 令人仰止 无法磨灭 永驻世间 把握词语教学的要义,继续围绕中心意象捕捉关键信息,步步加深,深入到对“最美”的探究中。
对比衬托拓展延伸 请学生从构思的角度考虑,作者将托翁之墓与其他三座伟人之墓进行比较的用意。请学生联系平时所见所闻所学,谈谈自己了解的名人墓冢,并作比较分析。 同为伟大人物,墓地设置却有天壤之别,这从人们的心理定势上凸现了托翁之墓的“最美”——外在的朴素美与内在的人格美和谐统一,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撼人心魄的力量,让所有人肃然起敬。比如:昭君墓——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五人墓碑记——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使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壮士之悲。岳王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朴素美为最美”充分体现了美学中“对比与和谐”原理,具有极强感染力,不仅能使学生再度领略托尔斯泰的人格光辉,亦能引起他们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唤起他们对朴素人生本色的共鸣。通过拓展延伸,激活学生头脑中对于朴素美的认识积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读写结合巩固深化 作者简洁清丽的语言与其文章所颂扬的“朴素美”相得益彰,请品味一番,并举两三例证之。这篇别出心裁的写美之作让我们领略了由内而外的朴素之美,你对“美”还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关于“美”的随笔。 第一题为课后思考,有待课堂反馈;第二题为随笔主题,以供切磋交流。 作业设置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第一题需要学生再度亲近文本,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作品。 第二题促使学生走出文本,调动积累,拓宽视野,为审美打下一些理论基础。
思路点拨
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宏伟的金字塔、华贵的泰姬陵以及莎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的墓地图片,再与托尔斯泰墓的图片对比入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最美”的疑问和思考。在萨克斯曲《躯体和灵魂》背景音乐的伴奏下,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感到回归自然的宁静之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探究、讨论,从托尔斯泰选墓址的原因及作者的客观描述,使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美;从教师介绍托尔斯泰生平成就及晚年平民化生活细节,以及讨论作者将托尔斯泰墓与萨士比亚,拿破仑、歌德三位伟人墓相比的原因,及其它多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学生感悟到在反差冲撞背后的和谐统一,从而对于“朴素是不是最美”给予肯定的回答。
练习举隅
1、本文的对比手法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2、下面的语句都是本文读者的一句话点评,请择其一二,谈谈你的感想。
①托尔斯泰一生都希望回到农民的质朴状态,但无意中,他却完成了一个圣徒的使命。
②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④无意苦争名,一任众人墓。身殒百年已作尘,只有香如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