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震撼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花城出版社出版 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10课 我们将震撼你
课型或模块:综合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我们将震撼你》英文名字为《We Will Rock You》,歌曲为四拍子,情绪激昂、热情奔放,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的体育盛典和大型音乐会上。1994年美国世界杯,本曲被选用为主题歌。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这首歌作为压轴之曲,形成万人大合唱的壮观场面。乐曲固定的伴奏型节奏x x x。歌曲主歌部分节奏复杂,多处出现“ⅩⅩⅩ”、“ⅩⅩⅩ”的节奏,使音乐更丰富又动力,把歌曲情绪推向最高潮。
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师资不足,他们的音乐素养积累稍微欠缺、音乐表现能力相对薄弱。音乐的感知、节奏的练习、创新实践等需要激发。本课主歌部分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比较复杂,乐调比较高,所以,本课会在主歌部分重点解决节奏和音准问题,再借用音源道具情景模拟歌曲热情激昂的氛围。
教学理念:
本课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为出发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从多方面、多视角去感知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利用敲击乐器作为媒介,从有节奏的说唱念白模仿中切入,逐步把歌唱学习、加入节奏型伴奏、情景模拟等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创造价值和社会交往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简单了解《我们将震撼你》歌曲的音乐特点,能用激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关注重要节日或重大事件的音乐作品。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影响,能用固定节奏型为其伴奏,学唱并表现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节奏朗读模仿、情景模拟,师生合作等,解决歌唱教学中的音准与节奏问题。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们将震撼你》,会用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准确地唱好有“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节奏的乐句。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环节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导入
比一比,学一学
1、请你来朗读。
朋友们我们是硬汉,总有一天要接管这个世界。我们的脸上放光彩,挥舞着五环旗高声呐喊。
2、比一比。教师也来读一读,比一比跟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朋友 们我们 是硬 汉,总有一天 要接管 这个 世界。我们的 脸·上 放光 彩,挥舞着 五环旗 高声呐 喊。
教师手拿鼓棍边敲打边律动,朗读。模拟说唱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3、玩一玩,请你跟我这样读。
请学生也来这样读,在固定的节奏声中,边律动边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解决节奏难点。
4、五环旗是什么?你觉得这首歌曲会用在什么场合上最合适?
五环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志,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
引出课题《We will rock you》、《我们将震撼你》。学习We will rock you的正确读法。)
1、朗读句子,体会意思.
2、对比教师的朗读,体会有节奏的朗读更好听。
3、尝试有节奏,有律动地朗读,体会说唱有趣之处。
4、思考问题,关注对五环旗的认知。
思考歌曲的社会功能。
1、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句子,再聆听教师的朗读对比有节奏、有长短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在朗读中提前让学生体会新课的歌词韵律。
用流行音乐的说唱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律动中解决节奏问题。
4、引起学生关注,文化理解:五环旗标志图的内涵。
展开阶段
二、新歌学习
1、体会感知、深入了解。
初听课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激昂的风格情绪。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2、前奏模拟
x x x x x x∣x x x x x x ﹕‖
注意表现出重音记号的力度
3、听听辨辨。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主歌部分,(刚才朗读的句子),与副歌部分情绪上、力度上的对比。
4、学习歌曲主歌乐段。
(1)听唱歌曲,请同学们想想这段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去表现?(是温柔、还是坚定有力?)用说唱念白的方式,唱准,唱好主歌,注意每句结尾的旋律走向。
难点的节奏:“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
(2)接龙唱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记忆。
5、唱唱拍拍
聆听歌曲,关注歌曲副歌部分有休止符的地方,伴奏是否有变化?
6、学唱副歌乐段。
注意唱准节奏“ⅩⅩⅩ x ”
震撼 你!
借助大鼓模仿节奏的拍打,演唱与表现激情的副歌。
观看2012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的视频片段。
7、唱唱动动,完整演唱全曲。引导学生加入大鼓,用固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x x x∣x x x∣x x x∣x x x∣
随着音乐的情感边演唱边律动,或者利用身边的音源互动。
8、唱唱、编编
(1)观看学生表演的视频,模拟情景互动。
引导学生可以离开座位释放自己跟着音乐互动起来。
(2)请个别同学跟老师一起分工伴奏,其他同学一起演唱,表现歌曲。
加入大鼓或者其他的音源、道具,用固定的节奏型或者尝试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全班一起分工合作、情景模拟表演。
1、感受全曲,体会歌曲的风格。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2、知道固定的伴奏节奏型就是前奏部分的节奏型。并拍打模仿。
3、再次体会歌曲,思考主歌、副歌的情绪和力度上的变化。
4、思考主歌部分的音乐表情。
5、观察和聆听歌曲副歌部分的曲谱、音乐与伴奏之间的配合,并实践。
6、学唱歌曲副歌部分。尝试边拍伴奏x x x∣,边唱歌词。
注意观察现场的气氛。观众的表现。
7、主动参与,完整地演唱歌曲。
(1)观看同龄孩子歌曲律动,大胆模拟,一起动起来。
(2)全班合作歌表演,再现歌曲激昂、热情奔放的歌曲风格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2、能主动地注意歌曲的主要伴奏节奏,并拍打模仿。
3、对比主歌、副歌情绪和力度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4让学生主动思考主歌的音乐表情,能更好地表现主歌。
5、副歌部分学生比较熟悉,提出问题,让学生关注歌曲细微之处,主动参与音乐的伴奏。
6、加入大鼓,声势加强,感受和表现歌曲高潮部分。
通过视频再现,感受奥运会上观众的热烈与互动
7、根据自己的音乐理解,边唱边表现歌曲。体验随情绪演唱和律动的乐趣。
(1)让学生观看同龄孩子演绎歌曲的互动演出,鼓励他们随着音乐的情绪、动感大胆地动起来。
(2)引导学生自己参与伴奏,学会与同学合作,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激昂情绪。
拓展延伸
三、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思考音乐的社会功能。
观看广州足球比赛现场的球迷拉拉队视频。观察球迷所用的歌曲和伴奏。(通常会加入敲击鼓,现场呐喊助威的功能)
2、假设校运会上你们要为同学们助威,你们怎么做。请你尝试用一首熟悉的歌曲为同学加油助威。
1、思考球迷所唱的音乐、伴奏的用法等。
2、思考和尝试用一首熟悉的歌曲创编成助威歌。
1、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生活中即兴的助威音乐。
2、引导学生知识延伸用到生活中,创意表达自己的做法。
结束阶段
请同学们回去,多关注一些大型盛会的音乐,尝试用熟悉的歌曲编成助威歌。
知识延伸、实践,引起关注。
【教学反思】
以审美感知为主线,多视觉、多感官参与音乐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实现。学生在不断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进对音乐艺术的喜爱,而且能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本节课本着体验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方面的特点。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等为指导,让学生始终都保持在音乐的审美感知与体验中。
一、调动多视觉参与
视频回放再现2012闭幕式,通过视频再现,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奥运会上观众的热烈与互动,感受《we will Rock you 》这首歌在现场盛会中令所有人尖叫、高潮激起的魅力。体验音乐的审美感知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视频观看同龄孩子表演的节目《我们将震撼你》,让学生欣赏同龄孩子的示范表演,模仿同龄孩子的放松、激情的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大胆互动起来。寻找音源表现歌曲。
视频回放广州足球现场上,球迷拉拉对的现场助威所用的歌曲以及伴奏形式等,体会足球赛上拉拉队的即兴助威模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所用的歌曲。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模仿球迷拉拉队的助威形式,自编一首助威歌,模拟为校运会的同学们呐喊助威,知识拓展延伸用到生活中去,体验音乐的创意表达得特点。
二、调动多感官参与
歌曲的主歌部分,节奏密集重复出现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交替出现,学生比较难把握。本节课设计了,学生与老师的“比一比、学一学”导入环节,通过朗读的对比,让学生主动关注有节奏的读法,关注音的长短,在有节奏的伴奏之下,模拟说唱的韵律,趣味朗读,眼睛、口、耳朵、身体等多感官参与,提前感知并学会主歌的歌词韵律。
本节课的歌曲有一个固定的基本节奏x x x,始终贯穿全曲,学生一直都能保持主动地参与伴奏的拍打。在师生合作表现歌曲环节中,教师是鼓励学生分工自由合作,用自己觉得恰当的形式来表现,有打鼓的、拉拉队的、表演唱的、敲打小乐器的,还有台下互动的。调动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乐器伴奏的协调能力等等。体现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表达等等的特点。
三、深入了解,准确表现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例如,作者出身在非洲,童年时期在非洲和东南亚度过。作者创作的这首歌曲主歌部分也有非洲音乐的“说唱”元素。作者在一次流行音乐会上,观众热情互动而产生的创作灵感体现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能更好地理解与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体现了音乐的文化理解特点。
本节课,从头到结束,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参与,创意表达等等。不足的地方,受时间限制,学生的个性表现等等稍微不足。今后,唯有不断进取,才能探索更多有效的音乐教学模式。
【课例点评】
本课是一节综合课,教师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紧凑,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体验音乐课程培养目标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等方面的特点。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等等。
授课教师能深挖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寻找更多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视觉去学习和表现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员参与,并且能引导学生知识延伸,尝试创编助威歌为校运会的同学助威。
本课在注重学科综合,全员参与的同时要适当地让个别学生展示自己,评价方式可以多元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