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执教:彭蕾
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歌曲《鸿雁》
教材分析:《鸿雁》是花城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彩的乡音》中的一课,通过对蒙古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蒙古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让学生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从而传承发扬民族音乐。
设计理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达意,以声达情,是我们的尚美音乐课堂所追求的。尚美音乐课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更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情感上让学生形成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由此我确立了三大环节:赏思乡情----悟思乡情----演思乡情,以情导航,用心歌唱。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爱说、爱唱、喜欢表演、善于模仿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采取了创设情境、感受鉴赏、互动合作、创编律动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将繁难的技能技巧化为学生喜爱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感悟、探索、表达、创造”中学习音乐。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听唱歌曲,分析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2、通过多种活动欣赏学习内蒙古民歌《鸿雁》,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体会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对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有主动探索的愿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并能用自然、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把握歌曲中前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赏思乡情
教师化身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只大雁,用蒙语演唱《鸿雁》。
师:我是一只大雁,来自广阔的蒙古大草原,我的家乡是如此的美丽,可是今天我却不得不离开,飞去遥远的南方。
思考:当我们远离家乡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揭题:《鸿雁》
二、感悟情境——悟思乡情
(一)多层欣赏,把握要素。
初听歌曲,从音乐要素中感受歌曲情感。(欣赏沙画版《鸿雁》,学生边欣赏边打拍子。)
思考: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缓慢);情绪是怎样?(忧伤)
小结:这是一首渊远流传的乌拉特民歌,借用雁南飞,北归来诉说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再听歌曲。师生合作带节奏朗读歌词,从歌词中体会歌曲情感,并找出歌词中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3、细听歌曲,创设情境,画旋律线,从旋律中品味歌曲情感。
教师化作领头鸿雁,带领学生边画旋律线边视唱乐谱。并观察乐谱分析旋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AB曲式。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同身受,体验乐谱中前倚音的巧妙运用,理解忧伤情绪的表达。
用心吟唱,突破难点。
1、情感体验,发声练习。
(1)唱一唱:
发声练习:
6 121
|3 16 56 3 | 6 - - - |(半音上行)
哼(体验小声抽泣)
啊(体验放声大哭)
师生合作接龙学唱歌曲。
分析唱不准确的地方?找出音乐记号并学习。
(1)拍一拍:
后半拍起:以肢体语言拍手的形式进行分拍练习。
(2)听一听:
延长音:思考为什么用延长音结束?
教师边做大雁飞,并回头仿佛望向家乡,边范唱这句。
3、剖析歌词,加强情感体验。
(1)思考:“天苍茫,雁何往”这句演唱几遍?(三遍)这样安排,情绪有什么变化?(呼唤——强烈——悲伤)
(2)学生自主合作演唱歌曲高潮部分,唱完后自评。(个人PK赛)
4、分小组多形式练唱歌曲。(小组PK赛)
通过小组对比表演唱的形式,学生互评最具深情演唱小组。
小结:歌曲中那浓郁的乡愁,仿佛在诉说一个成长的故事,故乡也因此成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谴绻。
三、超越情境——演思乡情
1、欣赏著名歌手沙宝亮演唱版《鸿雁》
学生跟唱歌曲的第三四段歌词,体会故乡不能忘,忘了除非醉的豪迈之情。
2、学生以我们是歌手的身份表演唱。
教师现场录制视频。
3、学生评出最佳歌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