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悼念一棵枫树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诗作传达的悲伤并使其受到深深的感染;
试悟诗作的创作意图;
在上述两项的基础上使学生就人类悲剧的某些方面获得启悟,由此强化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崇高感。
说明:
文学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的生命体验。《悼念一棵枫树》具有浓郁的生命意识,是作家生命与民族生命高度融合的产物,深度体味诗作蕴含的悲伤之情是学习这首诗作的最重要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作传达的悲伤并使其受到深深的感染;
2.难点:层层深入地走进诗作的悲伤腹地;
3.关键:设置并开启进入诗作的大门。
说明:
诗歌教学的规律与诗歌这种文体的特征紧密相连。诗歌的抒情、想象、音乐三性,决定诗歌教学的重生命感悟、重二度创造、重朗读感知等特征。因此,创设特定情境,营造特定氛围,为学生进入诗作开启情感大门,是诗歌教学重要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作进行生命感悟、二度创造,则应当看作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感受诗作传达的悲伤 1.教师在背景音乐(小提琴《忧伤的田园》)中朗读诗作。2.设问一:枫树被伐倒时周围世界有什么反映?3.设问二:为什么有这样的反映?“是由于悲哀吗?”教师补充诗作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思想。4.设问三:枫树被“伐倒”之后诗人有了哪些新发现?5.设问四:当诗人投起“悲伤”的眼睛再一次注视这棵倒下的枫树时,诗人还有哪些发现?6.请同学一起朗读诗作,一起来悼念这棵被伐倒的“枫树”。(背景音乐:同上) 在听诵中初步感知诗作传达的悲伤。朗读诗作第二、三两节感受、体验、陈述朗读第四、五、六、七这四节,讨论诗人的发现,并感受这样的发现带给诗人的悲伤。朗读八~十二节,体味诗人更多的新发现。齐读全诗。 营造进入诗作意境的氛围。开始具体感知枫树生命之大。把学生引进诗人创作的特殊心境及诗歌创作的特殊时代。进一步感知枫树之大之美,逐步感受诗人传达的浓郁的悲伤之情。更多更深地感受枫树之大之美,深度体验枫树被伐倒带给诗人的伤痛。整体感知诗作传达的悲伤之情。
主旨探讨 设问:诗人写这一首诗,写这样一个悲伤的故事,是为了什么? 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 理解诗作以“悲”明“志”的主旨:记住这一时代的大悲剧;走出这一时代的大悲剧。
作业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为《悼念一棵枫树》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学生可以从象征手法的运用、诗歌的韵律、语言的对比性以及移情手法等方面去欣赏。 对艺术手法的欣赏是语文学习不可忽视的一环。
思路点拨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未必要对课文做很深的探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授。由三四人共同完成,每人从最有感受的角度将自己的所得与同学分享。
练习举隅
“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清香”给人的感受是“阴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冲撞,诗意也就在这里。清香曾是漫山漫野的,曾是丰润了一颗沧桑的心灵的,而今“香如故”,却已经失去了它伟岸的身躯,那曾经的相依相靠,那曾经的相知相语,从今变成了绝唱,阴冷的是无法置处的心境。语言的这种对比冲撞,往往可以带出丰富的联想空间,写作中也不妨运用。请根据这样的运思规则,写一组句子。如“一种倒下是站起”、“孤独是人生的一种丰富”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