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古诗词《逢入京使》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文古诗词《逢入京使》 课件+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3 08:55:49

内容文字预览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课题
《逢入京使》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情。
重点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了解边塞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报国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听讲感知
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吸引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二、创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三、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四、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五、诗歌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六、朗读节奏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诗歌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八、语言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学生齐读,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Ppt展示,学生默读感知。
默读感知
齐读识记
默读理解
齐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学习诗歌赏析方式方法
倾听老师讲解,学生感悟领会。
了解作者生平,更好了解诗歌主题。
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
了解边塞诗和代表诗人,熟悉作品特点。
添加词语注释,帮助了解诗意。
诗歌大意让学生更系统的了解这首诗。
划分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体会感情。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
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学生默读感知
再次感知整首诗的主题意境
板书
逢入京使
岑参
远忘故园——泪不干——思乡之情
马上相逢——报平安——渴望功名
学生记笔记再次感知诗歌意境主题
对首诗的结构内容有一个整体认知。
课件24张PPT。逢入京使部编版 七年级下新知导入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新知讲解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教学目标新知讲解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作者简介新知讲解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创作背景新知讲解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新知讲解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边塞诗派新知讲解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注释新知讲解诗歌大意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新知讲解朗读节奏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新知讲解诗歌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
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新知讲解诗歌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新知讲解诗歌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新知讲解语言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课堂练习1、解释词语:
故园:
漫漫:
龙钟:
凭:
传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捎口信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指作者在长安的家 沾湿形容路途遥远托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课堂练习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拓展提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拓展提高【注释】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铁衣:铠甲。难着(zhuó)
瀚(hàn)海: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昏暗无光。拓展提高1、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


2、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B.在诗人心目中,边地苦寒,这种苦痛是很难让人忍受的。
C.主人客人离别虽依依难舍,但不觉其缠绵。
D.这首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色彩鲜明,风格别致。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B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课堂总结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板书设计逢入京使
岑参
远忘故园——泪不干——思乡之情
马上相逢——报平安——渴望功名作业布置课下搜集边塞题材的诗歌。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