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7-09-24 1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化组—于岩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第三章最后一节,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一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模拟探究的过程;二是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三是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由于本课有模拟探究实验和实例分析,还要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渗透环保教育,时间较紧,宜采用两课时。本人选说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模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并渗透环保教育。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科学模拟探究的过程,成功完成模拟探究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学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模拟探究实验结果,得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归纳知识,掌握知识。)
3、通过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生存、繁殖、进化的事实,让学生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目的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模拟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理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这两个过程都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说学情
在学习本课之前,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等生物知识,并亲手做过了许多生物探究实验,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指导。
说教学方法
学法:主动实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模拟探究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在分析实验结果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和归纳总结。(目的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教法:实验指导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归纳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实验要求和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结果。(目的是联系学法特点,启发点拔学生的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
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按课文61页要求绘制探究记录表,准备探究活动用具。
教师:白纸和复写纸,发给学生模拟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色布和小色纸,发给学生模拟探究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做好PPT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言设疑:是什么原因使简单低等的原始生命演变成现在这许许多多的复杂高等生物呢?为什么有些物种在进化历程中灭绝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出:生物进化的历程十分漫长,但英国的科学家却真正目睹了桦尺蛾百年的进化历程,演出课本剧,其他学生分析桦尺蛾进化的原因。
在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时,老师可以采用设问:我们是否可以采用观察法,回到远古去近些看看呢?如果不能,我们能不能采用模拟实验法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出示写好指导探究活动方法步骤的PPT,提供探究方案供学生参考设计意图: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并设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进行模拟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有6组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探究活动。
材料:大色卡纸一张———生活环境,4种彩色小卡片各20张—同种生物不同体色的变异。探究时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及时做记录并分析数据。6人一个小组,4名操作员扮演“捕食者”转过身后用双爪快速从大彩纸上捡起你发现的小纸片(只用眼睛判定它的位置)注意不能特意找,每“猎”一次,要将“猎物”交给记录员。记录员要及时分析被捕捉的猎物的先后顺序、 体色、数量。当“环境中”幸存的猎物只剩20个时,组长宣布暂停。由记录员统计幸存者的颜色和数目填在报告中。然后,组长给每个幸存者补3张同色的卡片,这表示假如它们都繁殖出的3个后代,充分混合后继续捕猎,直到第三代。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后,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能直观、感性的认识生物进化的历程。
3分析探究结果,归纳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一)分析生物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模拟实验
①、实验中的彩色小纸片表示什么?抓小纸片的同学表示什么?下面的大色卡纸表示什么?②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③、通过本实验,你认为生活环境对动物的进化有影响吗?④、你认为这个实验可以进行改进吗?利用问题,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果。
参考答案:①动物的体色;动物的捕食者;动物的生活环境色。②与色布相同或相似的色纸不易被同学检走;动物的体色与环境色越相似,对动物的生存越有利。③有。④回答有理就行。
师生互动:学生比较统计图表数据,思考分析,合作探讨问题,教师与学生对话互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高效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环境改变(外因)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的结论。之后,教师总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些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是有利变异,有些变异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是不利变异,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因此,环境的变化能选择积累生物的有利变异,从而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习惯,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生学会学习。
4、小结并渗透环保教育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产生影响,我们人类也是生物,离不开生活环境。现在,由于人类生产和活动的原因,已经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你认为我们有必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吗?为什么?如果你认为必须保护,那该什么做?请谈谈你的看法。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放性的回答,只要回答有理就行。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布置课后作业
(3)课后自己组建探究小组,自行准备探究材料,试用改进的方法模拟动物保护色形成的实验,并做好统计记录。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扭带,让学生把问题带出教室,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说板书设计
外在原因-------------环境的改变
手 段-------------生存斗争
内在原因-------------- 遗传、变异
结 果---生存(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淘汰
生物进化的原因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