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把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每题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是没选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牛顿
2.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 )
A.①④⑤⑦⑧ B.①②④⑤⑥ C.①⑤⑥⑦⑧ D.④⑤⑥⑦⑧
3.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B.珠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大于9.8m/s2
C.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
D.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4.如图,物体沿两个半径为的半圆弧由A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4R,2πR 向东
4R向东,2πR 向东
4R向东,2πR
4πR向东,4R
5.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林珊入水后前时间内的位移为x1,后时间内的位移为x2,则x2/x1为( )
A.1:16 B.1:3 C.1:5 D.1:7
6.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仍相同,则( )
A.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B.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C.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D.无法判断谁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7.“蹦床”运动是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s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取10m/s2)( )
A.0.4s B.0.8s C.1.6s D.0.2s
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是一对平衡力
D.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9.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60cm的直尺,零刻度在上端甲同学手附近,乙同学把手放在最大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得到数据中有以下三组(单位:cm),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0
15
30
A.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s
B.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30m/s
C.三次中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为0.3s
D.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则该直尺仍可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10.2017年4月23日,青岛快乐运动秀之遥控车漂移激情挑战赛中,若ab两个遥控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车启动后经3s正好追上a车B.b车启动时,a车在其前方2m处
C.b车超过a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
D.运动过程中,b车落后a车的最大距离为4m
11.如图,一辆放有油桶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汽车轮胎与地面未打滑,车厢水平,油桶与汽车未发生相对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竖直方向受到2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B.汽车向左运动过程中,受到地面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油桶受2个力作用
D.油桶受到汽车对其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C.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
二、填空题(共15分)
13.(6分)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
弹力F/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弹簧伸长的长度x/cm
0
2.00
3.98
6.02
7.97
9.95
11.80
13.50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线。
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9分)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纸带在钩码带动下向下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1)该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应从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迹开始测量、计算
B.选用的钩码的质量应尽可能小些
C.操作时,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打点计时器的上下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2)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出较为理想的一条纸带。把开始打的第一个点标为A,随后连续的几个点依次标记为B、C、D、E和F,测量出B点以后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纸带下落的加速度g=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
。
三、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3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在瑞安站附近的某段平直的铁路上,一列以90m/s高速行驶的列车某时刻开始匀减速行驶,5min后恰好停在瑞安站,并在该车站停留2min;随后匀加速驶离车站,经8.1km后恢复到原速90m/s。
(1)求列车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求列车驶离车站过程中加速到90m/s所用时间。
16.(13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4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10 m/s2)
(1)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当弹簧拉长至14.5 cm时,物体恰好向右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
(2)若将弹簧压缩至6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若将弹簧拉长至16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7.(14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m的平板车开始以a= 6.0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 =0.45m。忽略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l0 m/s2。
(1)小球自由落至平板车上表面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2)求小车开始运动时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s;
(3)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到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
鱼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其中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多选题每题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是没选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C 2.A 3.D 4.C 5.B 6.B 7.C 8.D 9.C 10.AC 11.CD 12.BD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3分)
13.答案:(1) (2)50.0
14.答案:(1) D (2)g=9.50m/s2 (3)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
三、计算题(共3个小题,共37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答案: (1) (公式2分,答案2分,本小问共4分)
根据 ------- 2分
可得 ------- 1分
根据 ------- 2分
------- 1分
16. (13分)答案:(1) F=kX1 ------ 1分
X1=L1-L0=4.5cm ------- 1分
FN=G=40N ----- 1分
由物体恰好匀速运动:F=f=μFN=18N -------- 1分
K=400N/m ----- 1分
(2)压缩量X2=L2-L0=4cm、F1=KX2=16N -----2分
F1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静摩擦 ---- 1分
Ff=F1=16N、方向水平向右 ------ 1分
(3)X3=L3-L0=6cm >X1=4.5cm,物体受滑动摩擦力------ 2分
f=μFN=18N、方向水平向左 ------ 2分
17.(14分)答案: (1)设小球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处历时t0。
对小球有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t0=0.3 s ------ 2分
(2)对平板车有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s=0.27 m ------ 2分
(3)从释放第1个小球至第2个小球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高度处历时Δt+t0,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s1,有
------ 2分
假设第2个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最右端,则s1=s+L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Δt=0.4 s或Δt= -1 s(舍去)------ 1分
因此,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0.4 s。------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