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的发芽的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来源:学科网]
2、通过对椒草生根和马铃薯发芽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奇妙与多彩。
重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3.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难点
1.植物有性生殖的概念。
2.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情景引入: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何为“有性生殖”?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大家看到这是一片椒草的叶片,把它放在培养瓶中,经过一段时间这枚叶片就长成了一株小椒草。再来看下一个幻灯片.这是一个出了芽的马铃薯,切下带有芽的一块马钤薯,把这一小块带芽的马钤薯埋在土中,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长成一个新的小植株,结出许多的马钤薯。 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2.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陈述: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1.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2.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不同方式及应用
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出示嫁接的步骤示意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1、何为砧木
2、何为接穗?
3、嫁接成活的关键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