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理科综合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2教案及配套练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理科综合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必修2教案及配套练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4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6-12-02 16:55:00

文档简介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 学目 标 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 学方 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2、逆转录:3、中心法则图解:(课本p68)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例1 某核酸片段中,C为30%,G为30%,A为25%,T为15%,则此片段为( )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解析:DNA所特有的碱基是T,RNA所特有的碱基是U,此片段中有T说明是DNA,如果是双链DNA则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存在A=T,C=G的关系,而此片段中A≠T,说明为DNA单链。答案:B例2 某基因含有碱基6000对,则由该基因转录成的mRNA上碱基数,以及它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最多分别为( )  A.3000,1000  B.6000,2000  C.3000,3000  D.6000,1000  解析:基因是双链,RN A是单链,RNA上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则基因中碱基数、rnRNA上碱基数和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比例为6:3:l,此基因中有碱基6000对即12000个,则其转录的mRNA中的碱基数为6000个,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个数为2000个。答案:B例3 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 )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  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常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解析:白化症病人出现白化症状是因为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而缺乏这种酶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此酶合成的基因不正常造成的。即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  答案:C例4 中国青年科学家陈炬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具备了抗病毒的能力,试分析:  (1)人的基因所以能接到植物体内去,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  (2)烟草具备抗病毒能力,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这个事实说明:人和植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蛋白质合成方式___________。  解析:人和植物的DNA都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这是转基因技术的物质基础,同时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将人的基因移植到植物体内后可以在植物体内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答案:(1)DNA结构基本相同(2)干扰素 密码子 基本相同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某信使RNA中有碱基40个,其中C+U为15个,那么转录此RNA的DNA中G+ A为( )  A.15  B.25  C.30  D.402.某DNA分子片段中碱基为2400对,则由此片段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氨基酸( )种  A.800  B.400  C.200  D.203.已知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UA,则此t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  A.亮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缬氨酸4.在胰蛋白质酶的合成过程中,决定它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mRNA  B.tRNA  C.DNA  D.核糖体5.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  A.2种  B.4种  C.5种  D.6种6.DNA分子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 )  A.贮存和表达  B.传递和表达  C.贮存和传递  D.转录和翻译7.某种蛋白质中含200个氨基酸,在控制此蛋白质合成的DNA中,最少应有( )个脱氧核苷酸  A.1200  B.600  C.400  D.2008.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所形成的产物分别是( )  A.DNA,RNA,蛋白质  B.DNA,RNA和氨基酸  C.RNA,DNA和核糖   D.RNA,DNA和蛋白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D 3.B 4.C 5.C 6.B 7.A 8.A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3 页 共 3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教 学目 标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 学方 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性问题
难点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操作水平———————目的是————————操作环境——————— 基因工程又叫 通俗的说,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1、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 基因的“剪刀”: “剪刀”特点: 举例说明基因“剪刀”特点: 基因的针线: 基因的运输工具: 种类有 运载体必备的条件——————————————————————————————————————————————————
教学过程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⑴ 工具是: ⑵ 工具是: ⑶ 工具是: ⑷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①分析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培育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的关键步骤: ②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 ③人们培育出的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动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转基因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①两种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型例题:1、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黏合。(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原因是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分离定律。(1)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相应基因上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黏合。(2)该性状是显性性状,母本又是杂合子,因此在自交后代中,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4,这是因为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产生两种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叶绿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其特点之一是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2)3/4 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显现出来。目标检测●基础题1.不属于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药物是( )A.干扰素 B.白细胞介素 C.青霉素 D.乙肝疫苗2.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分子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3.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C.寄生在棉铃虫体内的线虫 D.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4.下图表示限制酶切割某DNA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是( )A.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C.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5.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6.治疗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人类遗传病的根本途径是( )A.口服化学药物 B.注射化学药物C.利用辐射或药物诱发致病基因突变 D.采用基因疗法替换致病基因7.控制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基因存在于( )A.核区 B.线粒体 C.质粒 D.核糖体8.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涉及( )(多选)A.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B.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9.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 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 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 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10.“试管婴儿”技术属于( )A.胚胎移植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答案:1:C 2:C3:D4:C5:D6:D7:C:A8、B、D9:B10:A2.如图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目的基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质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 _____3)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太高;导入完成后所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只有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此处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来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反之则没有。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理是 。答案:(1)人的生长激素基因(2)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3)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5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 学目 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原因(类比推理法)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成对存在。 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也只有一个。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关于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P 红眼(雌) × 白眼(雄)F1 红眼(雌、雄) F2 红眼(雌、雄) 白眼(雄) 3/4 1/4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为3:1,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教学过程 2、疑问: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设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性染色体上 P XWXW红眼(雌) × XwY白眼(雄) 配子 XW Xw Y F1 XW Xw红眼(雌) XWY红眼(雄) F2 XWYXWXW X W红眼(雌)XWY红眼(雄)XwXW Xw红眼(雌)XwY白眼(雄)又通过测交进一步验证。3、摩尔根等人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4、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一对遗传因子即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即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3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 学目 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难点 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共同进化了解共同进化的概念 理解“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思考为什么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1、共同进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1、生物圈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___________。3、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___________。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因此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自然选择。
教学过程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能否认      ____________的作用。3、还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___________的过程,而是种群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总之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典型例题:例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一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的进化出现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通过有性生殖出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答案:D 目标检测●基础题1、狼和鹿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奔跑的速度都比原来快了,这是因为二者 ( )A.能量交流 B. 相互竞争 C. 趋同进化 D. 相互选择2.生态圈包括( )A、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B、平流层、水圈上层、土壤圈C、平流层、水圈、土壤圈 D、对流层、水圈下层、土壤圈3.生物圈稳态是由于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A、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B、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之间的食物网 D、生物的适应性4、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 )a遗传和变异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物的适应性5、地球上出现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需氧型生物,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B?自养型生物,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C?自养型生物,真核生物,需氧型生物D?需氧型生物,真核生物,自养型生物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7、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 )A、能产生大量后代    B、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C、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8.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9. 下图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来解释(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遗传变异 D. 适者生存10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 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 自然选择和遗传11、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C、偶然相遇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12、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 )A、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C、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13、对生物多样性描述,不正确一项是(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14、最早登陆的主要生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1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突变的利与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  B.突变的利与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  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进化也有利16.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生生物代谢方式相似的一组生物是( )①硝化细菌 ②乳酸菌 ③蓝藻 ④蛔虫 ⑤酵母菌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⑤答案:DA BDB BDB B CADCACB17、根据分类学的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米的深海热泉孔周围,都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结果。(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_________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答案:(1)蛋白质多样性 DNA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环境的多样性及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4)现代生物工程18、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           ,      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答案: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答案:(l)96% (2)自然选择 (3)生存斗争 (4)选择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4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 学目 标 ⒈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⒉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⒊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⒋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是生物的各种适应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和_________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这称作过度繁殖。
  生物能大量繁殖,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达尔文用生存斗争解释这种现象。2、生存斗争(1)为何会发生生存斗争?生物一方面过度繁殖,使数目剧增,另一方面,生活条件(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都要为争夺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 (2)生存斗争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数生存下来,因此,生存斗争的理论解释了生物大量繁殖和少量生存的事实。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获胜并生存下来呢?这涉及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教学过程 3、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的是不利于生存的。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易获得胜利,生存下来。4、适者生存经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三.达尔文进化论的不足和现代发展不足: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关于遗传的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才可能形成。现代发展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被摈弃。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典型例题例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论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使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解析]此题是一种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真正理解,以及对达尔文的学说与拉马克的学说的区别是否清楚。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题目中的第①点的含义是与之矛盾的。第①点的含义实质上是说变异都是适应性的,也就是定向的,这与拉马克的理论是一致的,而且也与题目中第④项是一致的。这样排除①和④,即可把②③⑤组成答案而选择B项,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理解清楚第①项的含义。例2、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的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
教学过程 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 ]A.灰尺蛾迁离,黑尺蛾迁入 B.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C.自然选择作用D.人工选择的作用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理解,能否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尺蛾黑化的实例。题目所列数据告诉了我们尺蛾黑化的时间,说明人类的生产活动加剧了尺蛾生活环境的变迁,因而使自然选择的进程大大缩短。但要注意,这绝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因为人类没有有意识地参与选择,而且尺蛾黑化也并非符合人类需要。所以尺蛾黑化仍然是自然选择作用的结果。答案 C【目标检测】1.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达尔文对这一事实的解释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自然选择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A.适者生存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学说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4.最先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孟德尔 C.拉马克 D.摩尔根5.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①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 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 变异是定向的⑤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答案:B D C C B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达尔文发现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昆虫与海风是什么关系?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什么作用?3.通过这种现象说明变异是定向的还是不定向的 1.这些昆虫于海风的关系是生存斗争。2.这里刮的海风对岛上昆虫的翅起了选择作用。3.变异是不定向的。
教学后记
作 业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三章 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 二、DNA分子的结构
教 学目 标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3.DNA分子的多样性
难点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二、DNA的分子结构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2.1950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② 骨架③ 配对:A = T/U G = C
教学过程 4.特点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知识网络典型例题  例 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26%    B.24%    C.14%  D.11%【解析】 解此题目时,应先绘出两条链碱基符号,并注明含量,这样非常直观,便于推导和分析来理清解题思路,寻求解决方法。明确DNA的两条链中含碱基数目相同,且A=T,G=C,一条链中的A、T、G、C数量等于另一条链中的T、A、C、G数量,由此可对方程组解出答案。        方法一:假定每条链中有100个碱基,则双链DNA中(G+C)=100×2×46%= 92(个)   (个)   , (个) (个)  即:A对占该链全部碱基的26%  方法二: (G+C)占双链的DNA的46% (A+T)占双链DNA的54%   (A+T)=2 G+C=2    占该链的百分数为:                    即:双链中(A+ T)的百分数等于每条单链的百分数。  
  【答案】 A  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2.某生物细胞的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量占38%,则C和G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  A.76%  B.62%  C.24%   D.12%5.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的值为( )  A.l:2:3:4  B.3:4:l:2  C.4:3:2:1  D.1:3:2:48.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 )  A.2和1  B 0.5和0.5  C.0.5和1  D.1和1二、简答题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求:⑴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⑵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__________当在一条单链中,(A+T)/(G+C)=n时:⑶在另一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⑷这个比例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是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l.D 2.C 3.C 4.A 5.B 6.A 7.B 8.A二、简答题  (1)1/m (2)1 (3)n (4)n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3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教 学目 标 1. 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理解孟德尔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原因。3.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4.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知识处理生产实践中相关的问题。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 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解释
难点 1.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基因型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让F1自交。F2表现型为黄色圆粒豌豆、绿色皱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比例为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黄色、绿色和圆粒、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2.亲本黄圆豌豆产生YR配子,绿皱豌豆产生yr配子。3.F1的基因型为 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产生YR、Yr、yR yr四种配子,比例接近于1:1:1:1。4.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若解释正确,则F1应产生YR Yr Yr和yr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隐性纯合子产生一种配子yr。由此推出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1:1:1:1。2.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结果,则解释是正确的。(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教学过程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可根据需要,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优良品种。2.提供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的理论依据:人们可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家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后代发病的概率。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项目\ 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数量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联系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F1的配子 24F2的表现型 2 4F2的基因型 3 9典型例题例1(2002年广东卷)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解析 种皮是由母本的珠被发育而成,因此种皮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与父本无关,所以基因型为gg的母本所结籽粒的种皮基因型也为gg,表现型为白色种皮。子叶是胚的一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其基因型取决于父、母本双方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yy的母本产生一种配子y,基因型为Yy的父本产生二种配子Y、y,受精产生两种基因型为Yy、yy的后代(胚),表现型为黄、绿,所以子叶有黄、绿两种。本题答案为D。例2(2002年上海卷)基因型为 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A.4︰1 B.3︰1 C.2︰1 D.1︰1
教学过程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两个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基因行为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同,因此,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是完全相同的。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只能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故只能生成一种卵细胞。答案为C。目标检测1.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2.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 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 D.F2植株和F1植株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4.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 aaBB、Aabb D.aaBb、Aabb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Rr,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的类型中有( )A.ABR和aBR B.ABr和abR C.aBR和AbR D.ABR和abR6.(5分)某一生物基因型如右图所示,该图表示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基因对是        A. A和b   B. B和b  C.a和b  D.A和B(2)不能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A.A和a  B.A和B  C.a和b D.a和B(3)此图的生物与基因型为  的生物相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为 9:3:3:1与基因型为 的生物相交,后代表现型比为 1:1:1:1 与基因型为 的生物相交 ,后代表现型比为 3:1:3:1 (不考虑顺序)7.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株的基因型为Ba__Ts__(下划线表示该处可以是对应的显性或隐性基因,下同),其雌花序位于植株的中部,由显性基因Ba控制,雄花序位于植株顶端,由显性基因Ts控制。基因型baba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babaTs__;基因型tsts的植株上雄花序变成雌花序而成为雌株,故雌株的基因型为Ba__tsts;基因型babatsts植株的雄花序上长出雌穗,也变成雌株。让基因型为babatsts的植株接受基因型为BabaTsts植株上的花粉,其后代植株的类型及数目如下表:请回答:类型正常株雄株雌株数目99810011999(1)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什么规律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要使后代只产生雄株和雌株,须选用何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 答案 1-5 DDCDA6.(1)B (2)A (3)AaBb , aabb ,aaBb或 Aabb (基因型写出一种即给分)7.(1)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2分)从测交后代植株类型及其数目,可推知基因型为BabaTsts植株产生4种不同配子,且比值接近1∶1∶1∶1。说明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分) (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babatsts(♀)×babaTsts(♂)。(2分)
作业
教学后记
B b
A a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教 学目 标 举例说出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进行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难点 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的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概念:2、种类: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3、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4、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③1990 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教学过程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题精析:例1: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遗传病一定是先天性疾病C、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D、遗传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解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疾病,可遗传给下一代。遗传病大致分为三类,即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见,遗传并不都是由基因突变应起的。先天性的疾病是指生来就有的疾病,这可能是由遗传的原因,也可能好似其他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遗传疾病。反过来说,遗传病也不一定都是先天性疾病。人类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后天外界环境改变引起的。答案: C
例2: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若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 解析;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是由丈夫携带还是有妻子携带对不同性别的后代影响是不一样的,把这个难点掌握住就可以顺利解题。已给条件是夫妻双方一人为患者,另一人表现正常。由于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表现正常的妻子时,其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即从表现不能推测其基因型;而表型正常为丈夫时,其表型和基因型是一致的,既有丈夫的表型推测他的基因型。第一问的答案应该对男性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妻子可能是携带者。第二问正常胎儿的性别为女性,原因是他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一个正常的显性基因。答案(1)需要。因为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女性。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有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的显性基因,因此表现正常。【目标检测】●基础题:
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2、“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这种遗传病的类型是( )
A.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性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C.常染色体数目变异疾病 D.常染色体结构变异疾病3、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 )(多选)
A.B超检查 B.羊水检查 C.孕妇血细胞检查 D.绒毛细胞检查4.唇裂和性腺发育不良症分别属于( )A.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B.多基因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C.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5.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A表示常染色体)?(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6. 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A.亲属中有生过先天性畸型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C.父母中有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7.下列肯定是遗传病的是( )A.家族性疾病 B.先天性疾病C.终生性疾病 D.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合理解释是(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9.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下列血亲关系中属于旁系血亲的是( )(多选)A.亲兄弟、亲姐妹 B.祖父、祖母C.表兄弟、表姐妹 D.外祖父、外祖母●拓展题10.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请写出你分析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的关键性个体是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排除显性遗传。
(2)个体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Y染色体上的遗传。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号个体有病,则可排除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4)根据上述推理,你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病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则8号和10号同时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以下是两例人类遗传病。病例一:人的正常色觉B对红绿色盲(b)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对蓝眼(a)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在这对夫妇中:(1)男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例二: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遗传病。试问:(1)如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的女子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 2、D 3、ABCD 4、B 5、C 6、A 7、D 8、A 9、AC10、(1).(2).和(3).(4).该病是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5).11、病例一:(1).(2).(3).病例二:(1).(2).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4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教 学目 标 1、说明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3、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 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1)概念(2)特点种群的个体之间具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别,并不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2、基因库3、基因频率例1、学生计算这样一个例子: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 a基因频率为多少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计算:亲代基因型的频率AA(20%)Aa(60%)aa(20%)配子的比率 A( )a(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AA( )Aa( )aa( )子一代基因频率A( )a( )子二代基因型频率AA( )Aa( )aa( )子二代基因频率A( )a( )3、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回忆变异类型 ________变异 突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吗?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突变和基因重组对于种群遗传组成的改变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因为只有________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________可以增加基因型的种类。4、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例如: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5、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典型例题:例: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故本题应如此计算LM%=(2×397+861)/2×1788×100%=46.3%LN%=(861+2×530)/2×1788×100%=53.7%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因此研究的着眼点是种群,而不是个体。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非生物变异的方向决定,本题考查了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答案:C【目标检测】基础题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2.(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为(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2)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其原因是( )A、自然选择 B、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C、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 D、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突变等(3)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3.(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C、发生突变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重组、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6.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多选)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D、病菌中原来就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7.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8.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9、.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右图曲线。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猫叫综合症 B.高茎×高茎 高茎、矮茎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二倍体×四倍体 三倍体 六倍体●拓展题11.(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项目地区白色蛾黑化蛾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释放数回收数回收率污染区641625.0%1548253.2%非污染区3935413.7%406194.7%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这一论点。(2)生物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12.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参考答案:1、C 2、(1)A(2)不断变化的 D(3)A 3、(1)D(2)D 4、C 5、A 6、CD 7、B 8、B 9、B 10、B11(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调换)(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的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12、(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6 页 共 6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 学目 标  1、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解释和说明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3、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除有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
难点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教具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裂过程  特殊在染色体复制一次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2、减数第一次分裂  (1)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的状态。   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  (1)直接进入前期、中期。  (2)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总的结果: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二)子细胞的特征  1、数量变化:1性原细胞——4性细胞  2、染色体变化:减半、异质      3、发展趋势: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
教学过程 (三)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略),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同点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再经变形而成四个精子。两次细胞质分裂都为不均等分裂,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级细胞,没有变形。(四)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  (二)动物的受精过程    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    1、精卵细胞相互识别    2、精子的入侵    3、受精膜的形成    4、核融合双胞胎: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五)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  例1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解析】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减数分裂,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及其与四分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变化特点可知,有出现四分体的细胞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个数比是2:1:4:4。根据题干信息,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可判断初级精母细胞中有染色体32条,根据上述比例可推知题干所问各项数值依次为32、16、64、64,所以本题选A。  例2 下图中甲、乙、丙3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两对染色体)的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1)甲图表示 时期。  (2)乙图表示 时期。  (3)丙图表示 时期。  (4)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5)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基本过程、染色体行为以及分裂结果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本题,首先可以根据图示中细胞有无同源染色体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丙图中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再根据其染色体平行排列在赤道板上,可知处于后期;甲乙中均有同源染色体,但甲中的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乙中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应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B.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2.生殖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  A.受精过程中 B.有丝分裂过程中  C.卵裂过程中 D.减数分裂过程中3.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B.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C.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 D.主粮小麦和水稻的生产4.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则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四分体( )  A.23对 B.46个 C.23个 D.46对5.某生物卵细胞中的DNA含量为M,那么它的乳腺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中的DNA含量依次为( )  A.2M 2M M B.2M 4M 2M  C.4M 4M 2M D.2M 4M M6.某生物的一个性原细胞中含有染色体8个,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精子类型和卵细胞的类型分别是( )  A.2,1 B.4,1 C.8,8 D.8,47.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8.在生物体正常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可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下列不符合理由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局部的交叉互换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D.双亲遗传物质的相互融合二、简答题:9.下图是某生物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的一个细胞,请回答: (1)该细胞的名称是 ,所处于的时期是 。  (2)图中有染色体 个,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个,多脱氧核苷酸链 条。  (3)图中有同源染色体 对,分别是 ;非同源染色体 对,分别是 。  (4)图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对,分别是 ;非姐妹染色单体 对,分别是 。  (5)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 一定要分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染色体 可以自由组合。组合的可能性有 种,实际有 种。  (6)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染色单体 有交叉互换的可能性(仅就1和2染色体而言)。  (7)此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8)这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个数是 ,产生的精子中的染色体个数是 。10.下图A是某种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A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第 次分裂后期,称为 细胞。  (2)A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上共有 个DNA分子。(3)以A图为依据,在B图中填上该物种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 学目 标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引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到细胞质中?传递到细胞质中,细胞又如何解读?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2) 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单链) 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二、遗传信息的翻译(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无义密码子)。
教学过程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排列顺序。② 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5)翻译过程典型例题:例题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此题考察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mRNA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是以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mRNA碱基数量的2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6倍。答案:D例题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以含有多种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 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RNA来转运解析 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转运RNA上可以与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所以一个氨基酸可以由多个转运RNA来转运,但对一个特定的转运RNA,只能转运特定的一种氨基酸。答案:D例题3、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 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A、8 000 B、4 000 C、16 000 D、20解析: 氨基酸的种类最多只有20种,要注意对题目隐含信息的挖掘。答案: D【目标检测】●基础题1、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则决定该蛋白质的基因至少有多少个碱基( )A、17个 B、51个 C、153个 D、306个2、一条肽链有9个肽键,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中至少要有的碱基个数( )A、9个 B、27个 C、30个 D、60个3、1个DNA分子模板链上(T+C)/(A+G)=0.2,则由此转录出来的信使RNA分子上(U+C)/(A+G)等于( )A、0.2 B、0.5 C、2 D、54、某基因有碱基1200个,则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具有的氨基酸数目是( )A、100个 B、200个 C、300个 D、400个5、下列碱基组成肯定不是密码子的是( )A、AGC B、CCU C、UGA D、ATG6、一个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GAU,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DNA分子的模板片段转录而来的( )A、GUA B、GAT C、GAA D、GAU7、某基因由9002个脱氧核苷酸组成,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组成此蛋白质最多的氨基酸分子数目和最少的氨基数分别是( )A、1500个和2个 B、4500个和2个 C、1500个和1个 D、4500个和1个8、1976年美国的H.Boyer 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复制 B、控制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C、进行转录 D、合成人的生长激素9、下图为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DNA片段 ① …—T—A—G… ② …—A—T—C… 信使RNA ③ …—U—A—G…转运RNA ④ …—A—U—C…氨基酸 ⑤ ……□……A、图中标出的碱基符号,包括了8种核苷酸B、DNA双链中①、②均为模板链C、密码子位于③和④链上D、② ③的转录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10、爱滋病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种性状的一段RNA中A=19%,C=26%,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DNA中含有A( )A、19% B、21% C、23% D、42%11、已知一个蛋白质由2条肽链组成,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的肽键共有198个,翻译模板mRNA 中有A和G共有200个,则转录成该mRNA的DNA分子中,最少有C和T多少个( )A、400 B、200 C、600 D、800●拓展题12、已知甲、乙、丙三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分别用下图表示。请对图仔细分析后回答:(1)根据我们所学内容,这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属于:甲_______;乙______;丙_______。(2)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2,5,9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3,10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该过程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作用。(4)用图解形式写出甲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13、请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号码所示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图中恰好位于④内的三个氨基酸分别是(查密码子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成②的过程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后,与[ ]____________结合起来。(4)如本图所示,储存在________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最终传递给_________分子,并通过代谢得以表达。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D 2、D 3、D 4、B 5、D 6、B 7、B 8、B 9、A 10、B 11、C12、答案:(1)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致癌病毒 (2)转录 翻译 复制 模板、酶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3)逆转录 逆转录酶 (4)13、(1)DNA mRNA tRNA 核糖体 (2)甲硫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3)转录 ④ 核糖体(4)DNA 蛋白质补充材料转录时,为什么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1961年,韦斯等发现离体系统的双链DNA都可以作为模板,合成不同的RNA分子。以后,马默在侵染枯草杆菌的噬菌体实验中发现,DNA分子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具有转录功能,这条具有转录功能的链叫做模板链或有意义链。应该指出,在一条包含有若干个基因的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有意义链,并不都在同一条链上,也就是说,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有意义链,即有的基因有意义链是3′→5′单链(基因B);有的基因有意义链是5′→3′单链(基因A、基因C)。所以说,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些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些基因来说,则是反义链。(如本图DNA中的5′→3′单链对基因A、基因C而言是模板链,而对基因B而言则是非模板链。) 由此可知,某个基因只能始终以特定的某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一种特定的信使RNA。因为一个DNA分子中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形成多种信使RNA,从而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因此,确切的说,信使RNA是以基因中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并非是以DNA的一条整链转录形成的。)
作业
教学后记


UGA
GAA
C
G
C
UCG
AAG CUU
ACU
UUC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5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教 学目 标 1、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2、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难点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资料1可以看出大肠杆菌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说明基因是一段DNA。把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转入鼠的体内,鼠体内出现了以前没有的荧光。说明基因有遗传效应。它可以独立起作用。人体中构成基因的碱基对组成比较少,只占全部碱基总数不超过2%。这说明并不是随便一段DNA就称为基因。基因是一段DNA,但是一段DNA不一定是基因。没有HMGIC基因,就没有肥胖的表现,有HMGIC基因就有肥胖表现。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结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是生物体遗传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二:DNA片段如何蕴藏遗传信息 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DNA分子储存的遗传信息与它结构中的什么有关?由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三:DNA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例1、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 ( )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解析:考察基因的概念。从遗传学角度,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细胞学角度,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从分子学角度,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答案:B例2、DNA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组成基因的碱基数目庞大 B、空间结构千变万化C、碱基种类有许多种 D、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解析:考查DNA分子的特点。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三个特点。其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在DNA分子的结构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碱基种类有A、T、G、C四种,空间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答案:D例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细胞中的DNA都在染色体上 B、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基因的行为一致D、以上叙述均对解析:染色体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细胞中存在DNA分子的场所除了细胞核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分子,所以A是错误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将进行复制,复制的结果是:每一条染色体都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而一个染色单体也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所以笼统地说: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只有一个DNA分子是不准确的,因而B是错误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发生变化的同时,DNA、基因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行为是一致的,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所以C是正确的。答案:C【目标检测】●基础题1、关于基因的概念,错误的是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性碱基排列顺序C、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D、基因是控制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2、“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稳定性 B.特异性 C.多样性 D.可变性3、由12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其碱基对组成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数量最多可达 ( )A、4120 B、1204 C、460 D、6044、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崭新技术,涉及生命科学、信息学、微电子学、材料学等众多的学科,固定在芯片上的各个探针是已知的单链DNA分子,而待测DNA分子用同位素或能发光的物质标记。如果这些待测的DNA分子中正好有能与芯片上的DNA配对的,它们就会结合起来,并在结合的位置发出荧光或者射线,出现“反应信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芯片的工作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B.待测的DNA分子首先要解旋变为单链,才可用基因芯片测序
C.待测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基因芯片测序
D.由于基因芯片技术可以检测未知DNA碱基序列,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好比能识别的“基因身份”5、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的 ( )A、脱氧核糖的含量和排列 B、碱基互补配对的种类和数量C、A-T与G-C的数量比 D、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6、对于一个基因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染色体就是基因;②基因的化学结构是不会改变;③基因决定某一性状或功能;④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说法不确切的是 ( )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B、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的C、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上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8.关于基因的概念,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基因是染色体的一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是DNA上有控制生物性状功能 的特定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9.对DNA的正确描述是( )①人白细胞内的DNA上含有人体全部的遗传信息②同种个体之间 的各个DNA分子是完全相同的③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⑤转录时只用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链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10.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个生物细胞中的DNA总量完全相同,而且4种碱基的量也分别相同。下列各项均为对此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等B.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必定相同C.这两个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相同D.这两个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11、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两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三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12、有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有一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na/6 B、na/3-18(n/3-1) C、na-18(n-1) D、na/6-18(n/6-1)●拓展题13.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C.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R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14、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3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经分析它们的碱基比例见下表:生物AGUTC甲2524—3319乙232427—25丙3119—3119这表明________的核酸是RNA,______的核酸是DNA;从碱基比例看,双链DNA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15.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参加这项计划的有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这项计划的目标是绘制四张图,每张图都涉及到人类一个染色体组,大约3~5万个基因。2000年6月26日,六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已经全部完成。它的实际内容是人类24条染色体上的30亿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准确率达90%以上,2001年1月,六国科学家又宣布“人类基因组精图”绘制完成。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宣布: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水稻基因组”的全部测序工作。
(1)“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的24条染色体的基因和碱基顺序,试指出这24条染色体是___________,为什么不测定23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稻的体细胞中含24条染色体,则“水稻基因组”测定的染色体是______条。_
(3)DNA分子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能构成人的3~5万个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__。
(4)DNA克隆技术是指将外源DNA片段与运载体结合,然后转入某种生物细胞中进行扩增至几百万倍的过程,你认为转入到________细胞中较为合适,原因是________。
(5)科学发现: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这一事实可以从_________水平说明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6)你认为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1%序列,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3CBCCDBDADDBDB 14、乙 甲和丙 A=T G=C 15、(1)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因为X、Y染色体上具有不同的基因和碱基序列,所以一共测定24条 (2)12条 (3)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 (4) 细菌等微生物 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5)分子;或远或近的亲缘(6) 能够为基因治疗、药物生产、疾病预测与防治、身份鉴定……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如能否据此影响一个人的就业、保险等权利。(7)关系到我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产业的发展,不参与序列图的绘制将失去与别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竞争地位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5 页 共 5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教 学目 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教 学方 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3.,二倍体,多倍体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方法和原理多倍体的特点4.单倍体 概念: 特点: 单倍体育种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例1、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解析:一条染色体组内的每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韭菜体细胞中含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说明韭菜的一个染色体组有8条染色体,32÷8=4个染色体组。 答案:B例2、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改变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显微镜直接检验 解析: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但是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答案:c 【目标检测】●基础题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 )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 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 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2、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3.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染色体A.9   B.18 C.36 D.724.从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5.为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必须在三倍体无籽西瓜开花时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其作用是                    A.使种子无硬壳 B.促进受精作用C.使染色体联会 D.促使其产生生长素6、在二倍体生物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花粉细胞 D.柱头细胞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8.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多少条( ) A.7 B.56 C.28 D.14●拓展题9.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 性果蝇,常染色体是 。(2)经减数分裂后,在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可能是 。 A.1,3,5,7 B.1,4,6,8C.2,6,3,7 D.以上都有可能(3)配子中的染色体总称为 。(4)B、b称 基因,分开符合 规律。(5)若该果蝇共产生100万个配子,其中含bX的配子是 10、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1)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让洋葱的的 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 cm左右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4℃)内,诱导培养36小时。(2)剪去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小时,以固定 ,然后用体积分数约95%的 冲洗2次。(3)制作装片,包括: 、 、 和 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 ”实验相同。(4)先用低倍镜寻找 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发生改变的细胞,发生染色人体数目变化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正常细胞的 倍。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用 观察。答案: 1~8 BCCCDCCB9、雄性 123456 D 染色体组 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 25万10、(1)底部;1 (2)细胞的形态;酒精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4)染色体;两;高倍镜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4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 学目 标 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细菌的转化体内 转化1.注射活的无毒R菌,小鼠正常。2.注射活的有毒S菌,小鼠死亡。3.注射杀死的有毒S菌,小鼠正常。4.注射“活的无毒R菌+杀死的有毒S菌”,小鼠死亡。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体外 转化5.杀死的有毒菌与活的无毒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6.杀死的有毒菌滤液与活的无毒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7.从杀死的有毒菌滤液中提纯出: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噬菌体侵 染细菌用放射性元素 和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 DNA是遗传物质
教学过程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典型例题  例1 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  A.都是DNA B.是DNA和RNA C.都是RNA D.是DNA或RNA  【解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其成分只有DNA或RNA和蛋白质。大多数病毒所含的核酸是DNA,这种类型的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少数病毒所含的核酸是RNA,它们以RNA作遗传物质。所以说,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答案】 D  例2 若用 , ,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找到 和   B.可在DNA中找到 ,   C.可在外壳中找到    D.可在DNA中找到 , ,   【解析】 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含有磷酸基和含氮碱基,能够标记上 和 。而蛋白质中含有氨基( )和甲硫氨酸,能够标记上 和 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因为这些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上,只有在某2个DNA分子中有原来侵入的那两条DNA链,其上含有 和 。【答案】 B  例3 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双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 )  A.加热杀死的  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  C.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  D.既缺乏多糖又加热杀死的  【解析】 根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当高温杀死的和缺乏多糖荚膜的肺炎及球菌混合感染时,活的无荚膜肺炎双球菌(无致病能力)能吸收加热杀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DNA,从而转化成活的有荚膜肺炎双球菌(有致病能力),导致小鼠生病并死亡。【答案】 C  例4 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 DNA与蛋白质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相对分子质量大  B.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C.在细胞内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  D.子代DNA是以亲代DNA为模板的复制产物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约有20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可以组成无数种蛋白质,具有贮存大量信息的潜在能力。蛋白质(特别是酶)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代谢。但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是不固定的,分子结构也不稳定,它也不能遗传给后代,所以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但分子结构决定其功能,所以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NDA的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答案】 B  例5 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具有( )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B.TMV型的RNA和HRV型蛋白质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的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解析】 TMV与HRV型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由于其遗传物质是RNA,用这种新品系病毒去感染烟草,其遗传物质RNA会在烟草体内利用烟草的化学成分来合成RNA,并以此RNA为模板来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子代病毒的RNA和蛋白质都是TMV型。  【答案】 C目标检测:一、选择题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DNA在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 的浓度变化而变化,在( )浓度的 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5.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6. 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  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教学过程 7.DNA遇二苯胺会在( )条件下,被染成蓝色  A.0℃ B.10℃ C.50℃ D.100℃8.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 A.玉米 B.草履虫 C.金鱼 D.病毒二、简答题1.在生物的遗传中染色体具有__________,其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其中________是一切生命活动的________,但是作为遗传物质存在的则是_______。2.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3.生物体中的DNA大部分存在于______上,还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_______和______中,因此说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______。4.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将DNA析出,而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l.D 2.C 3.C 4.C 5.D 6.C 7.D 8.D二、简答题1.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 DNA蛋白质 体现者 DNA2.败血病 不能使小白鼠致死 会导致其患病死亡 转化因子 DNA3.染色体 叶绿体 线粒体 染色体 主要载体4.当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 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 学目 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 比较四中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处理P F1 F2在F2中选育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优点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籽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教学过程 目标检测2003年1月,100粒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一起遨游了太空。经太空试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 ( )A.花朵会更大更艳 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 D.A、B、C均有可能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都是高杆的,由于高杆容易倒伏,不利于密植而影响产量。为了培育出矮杆水稻新品种,以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应选择下列哪种育种方法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育种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4、杂交育种进行选择优良品种是从______开始的 ( ) A.亲本 B.子一代 C.子二代 D.子三代参考答案1.D 2.B 3.B 4.C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2 页 共 2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伴性遗传
教 学目 标 1.理解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说出性染色体为XY型的常见生物。2.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伴性遗传的特殊性;阐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 性别决定 2.伴性遗传
难点 比较基因分离定律与伴性遗传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性别决定1.染色体的分类 根据是否与性别有关,把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⑴常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性别决定(XY型)相同且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⑵性染色体: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有显著差异,且对生物的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染色体。2.性别决定方式—XY型⑴染色体组成:雌性:n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 ;雄性:n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⑵性别决定过程(以人的性别决定为例):见下图⑶常见生物:人、果蝇、所有哺乳动物及很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都属于这种类型。3.ZW型性别决定 (了解)
教学过程 二、伴性遗传1.概念: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2.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以红绿色盲为例)⑴色觉与基因型的关系正常基因B和红绿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⑵遗传特点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交叉遗传: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从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③隔代遗传:一般地说,此病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典型例题例1(2004年广东卷)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A.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解析 男性细胞内的性染色体为XY,他给女儿的性染色体一定是这唯一的X染色体;女性细胞内的性染色体为XX,这二条X染色体虽然是同源染色体,但其上存在的基因可以是不同的,因此她给女儿的性染色体尽管也是X,但可以是两条中的任意一条,也即两个女儿从母亲那儿获得的X染色体可能不是同一条,结构有可能不一样。本题答案为C。例2(2001年上海卷)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 × 白眼雄果蝇解析 根据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四组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 XBXb×XBY,后代雌果蝇都为红,雄果蝇有红、白,无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 XbXb×XBY,后代雌果蝇都为红,雄果蝇都为白,通过眼色能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 XBXb×XbY,后代雌果蝇有红、白,雄果蝇也有红、白,无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 XbXb×XbY ,后代雌、雄果蝇都为白,无法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本题答案为B。目标检测1.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蝇与翅正常的雄蝇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翅异常、25%为雌蝇翅异常、25%雄蝇翅正常、25%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教学过程 2.一正常女子和一患病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女孩和一个正常的男孩,子女长大后分别与正常人结婚,所生子女都不会患此遗传病。该遗传病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4.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精子:AXB、aXB、AXb、aXb B.精子:AXB、aXbC.卵细胞:AXB、axB、AXb、aXb D.卵细胞:AXB、aXb5.在图23—13所示的遗传病系谱图中,最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A. B. C. D.6.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 答案 1.D 2.C 3.B 4.C 5.C 6.(1)需要 表现型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2)女性 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时,所有的女性胎儿都带有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因此表现正常。
作业
教学后记

XX

XY
P
×
配子
Y
X
X
F1
XY

XX

比例 1 ∶ 1
图23—1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3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四章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教 学目 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 学方 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难点 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观察与思考回顾“问题探讨”并参照课本74页图4-10以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阅读DNA序列,思考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归纳与总结结论:重叠和非重叠的方式阅读同一DNA序列其结果是________,并且产生的影响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里克的实验证据以T4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其中某个基因的增加或减少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影响。实验现象: 结论: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例1已知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序列是GAU,它转运的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下面哪个碱基序列转录来的? ( )A、GAT B、GAU C、CUA D、CTA解析:从转录、翻译逆行推理。tRNA的特定的三个碱基是GAU,那么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此氨基酸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CUA。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的,所以mRNA上CUA是由DNA上的GAT转录来的.答案:A例2揭示基因化学本质的表述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是蕴含遗传信息的核苷酯序列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析:考查基因的概念,从遗传学角度,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从细胞学角度,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从分子学角度,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也就揭示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答案:B例3、科学家已经证明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1)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_种。(2)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1959年,科学家M.Nireber和S.Ochoa用人工合成只含U的RNA为模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一定的条件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同排列的mRNA为模版,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解析:(1)mRNA上碱基共有A、G、C、U四种,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根据数学原理应有43即64种。这其中有三种是终止密码子,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2)这里一定的条件是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第二阶段既翻译阶段所需条件。(3)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密码子为CU或CUCU,决定一种氨基酸组成。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密码子CUC、UCU,决定两种氨基酸组成。答案:(1)43=64 61 (2)tRNA、氨基酸、能量、酶、核糖体等 (3)① 1 ② 2 目标检测:1、把小鼠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 )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信使RNA上B.小鼠的信使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C.生物的遗传密码都相同D.小鼠是信使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控制合成了小鼠DNA2、在DNA分子上,转录形成甲硫氨酸(AUG)的密码子的三个碱基是( )A、AUG B、TAC C、ATG D、UAC3、控制合成蛋白质(含100个氨基酸)的基因中,含有的嘌呤碱基有( )A、600个 B、300个 C、100个 D、不能确定4、下列物质从结构层次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A、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C、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5.由n个碱基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 )A、na/6 B、na/3-18(n/3-1) C、na-18(n-1) D、na/6-18(n/6-1)6、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在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下表I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两种不同的信使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只写出前两个碱基):表I:UA UA UA UA UA UA 家猪 信使RNA UU UU UU UC UC UC 野猪 信使RNA 表II: 密码子表(部分)请根据表I、表II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野猪和家猪的信使RNA翻译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的氨基酸的种数分别为 和 。(2)比较上表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关系可以作出哪些推断?(3)在决定野猪信使RNA片段第一个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吗?为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案 1:C 2:B 3:B 4:B 5:D6\(1)3、1(2)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个别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3)不一定。如UUU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决定该密码子的DNA碱基对是AAA//TTT,当发生变化成为AAG//TTC,AAG转录的密码子是UUC,翻译的仍然是苯丙氨酸。维持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4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 学目 标 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及原因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
难点 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异的关系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基因突变的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原因 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引起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 ,直接原因是 。
教学过程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因而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二、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及意义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内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如: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②化学因素。如:________、 _______③生物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2、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____。举例:②随机性:随机发生在_____________ 的各个时期。③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定向性:可以向 突变,产生 基因。⑤多害少利性: ⑥可逆性: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_________,是生物变异的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结果:多数基因突变 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 ②少数基因突变 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例如 。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生殖细胞突变通过受精作用直接传给后代。4.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二、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这里必须注意到,基因重组只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新的基因组合,而基因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2.根本原因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而交换,基因也随着交换。(3)基因工程中的重组DNA技术也是基因重组的一个重要来源。3.意义基因重组是__________的来源之一,对__________具有重要的意义。典型例题 1、将同一品种的小麦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其株高等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遗传性 B.遗传重组引起的变异  C.基因突变产生的差异 D.不遗传的变异  解析:生物的变异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的变异,前者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的变异。  同一品种的小麦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一样的。同一品种的小麦在水肥不同的农田,其性状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同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若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只限于极少数个体出现性状差异。因为品种是纯合子,也不存在由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性状变异的问题。所以是一种不遗传的变异。答案:D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原因等知识,只在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前提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原因有两方面: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答案:A
教学过程 3、基因突变大多数都有害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形成的大多是隐性基因  B.基因突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均衡体系  C.基因突变形成的表现效应往往比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D.基因突变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显著的负作用  解析:如果对基因突变的有害性理解不深刻,易选C和D,因基因突变后,性状改变确定非常显著,而且往往对个体生存确实不利;但表现效应明显不一定导致有害,虽然基因突变大多有害,可是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故C、D不合题意。A项中的隐性基因不一定就有害,何况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只有B项叙述才是真正导致有害性的原因。该题重在分析供选项之间隐含的微妙关系,必须应用基础知识作出推理,确定正确答案。答案:B3、果蝇约有 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一个大约有 个果蝇的群体,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  A. B. C. D.   解析:自然界中生物的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这是对于单个基因而言,但种群是由许多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依据题干所列出的数值,这个果蝇群体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目是 (个)。该题通过有关数据的分析,说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基因突变的性状也是非常巨大的。  答案:B4、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某种霉菌,诱发了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中起作用?( )  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全过程  C.受精作用过程 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解析:基因突变最易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导致体细胞发生突变)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导致生殖细胞发生突变)。当然,对有性生殖的动、植物,只有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影响到子代性状的变化。霉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生殖(孢子生殖),它不进行减数分裂。  该题是关于基因突变发生时期的应用题,属于化学诱变的范围。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案:A目标检测1.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 )  A.果蝇的白眼  B.血友病  C.短腿安康羊  D.猫叫综合征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3.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4.基因重组发生在( )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  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  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6.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  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   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  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7.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8.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能阐明生物产生的后代中出现性状自由组合和互换原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9.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l)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________,通过人工选择获得_________.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________和_______ 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________.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__________.10.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医学上,对于癌症病人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来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化疗”的 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1975年英国科学家科勒和米勒坦,将B淋巴细胞中产生抗体的基因,通过特殊的技术转移到肿瘤细胞内,成功地获得了世界第一株能稳定分泌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致使医治癌症又有了新的突破。请问:  (l)“化疗”能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能通过抑制__________,达到终止______的目的。  (2)B淋巴细胞中产生抗体的基因,转移到肿瘤细胞内的__________分子中,使抗体基因在肿瘤细胞中指挥抗体合成。  (3)经培养的肿瘤细胞,在大量增繁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产生大量__________供医学应用。参考答案:1.D 2.D 3.A 4.A 5.A 6.D 7.D 8.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9.(1)基因突变频率,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仅答案变性状不给分);(2)蛋白质,转录,翻译;(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4)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10.(1)DNA复制;肿瘤细胞分裂(2)DNA(3)基因表达;特异性抗体(或单一抗体)。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6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教 学目 标 1.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过程。2.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解释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孟德尔用测交验证分离现象的原因。 4.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分离的实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2.分离的实质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一、遗传定律中有关基本概念及符号1.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4.纯合子、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的性状.
教学过程 2.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自交得F2。2.特点:F1表现为显性性状;F2发生了性状分离,高茎∶矮茎= 3:1。(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后来改称为基因)控制的。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DD,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D;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dd,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d。2.F1的基因型为Dd,表现型为高茎。F1产生配子时,D和d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比例为1:1。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子二代有DD、Dd和dd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3:1;有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3:1。(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若解释正确,则F1应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为1:1;隐性纯合子产生一种配子d。由此推出测交后代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有高茎和矮茎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2.测交实验结果产生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比例接近于1:1,证明解释是正确的。(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行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六)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七)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在杂交育种中的指导作用 选育具显性性状的种子:先选出具显性性状的生物个体,让其连续自交, 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 选育具隐性性状的种子:选出具隐性性状的个体直接使用。2.提供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的理论依据人们可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典型例题例1(2001年上海卷)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考点分析 相对性状是“遗传的基本定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状这一概念是学习“遗传的基本定律”的第一步。本题考查的是相对性状必须具备的条件。答案 D例2(2002年广东卷)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请问:(1)将上述三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它们的遗传所遵循的是___________定律。(2)F2代中的表现型共有____________种。(3)在F2代中,表现型比例为3︰1的相对性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此类试题可根据已知条件,直接从设问回答即可。第一问:凡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它们分别受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杂交实验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题涉及三对相对性状,且这三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二问: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表现型有两种,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表现型有22=4种,具有n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表现型有2n种,因此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二代表现型有23=8种。第三问:在多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的情况下,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其子二代的表现型都为3︰1。答案 (1)基因的自由组合(2)8 (3)红果对黄果,两室对多室,高茎对矮茎。目标检测1.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红花╳白花→红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③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 ④牛的黑毛╳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2.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性状分离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3.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如果把红果植株上的花粉授到黄果植株的柱头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果实内某一粒种子所含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A.黄或红,rr B.黄,Rr或rr C.红,RR或rr D.黄,Rr4.通过测交实验,不能够测定F1的 A.基因型 B.相关基因的结构 C.产生配子的类型 D.产生配子的比例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6.据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会导致生物的死亡。下面是对某种鼠的黄毛与非黄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用字母A与a表示)的观察结果: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为2:1。凡是黄毛鼠与非黄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总是1:1。非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总是非黄毛鼠。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过程 (1)隐性性状的是 ,判断依据是 (2)凡是黄毛鼠与非黄毛鼠交配,其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总是1:1,那么亲本黄毛鼠的基因型是 。(3)为什么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7.科学家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花生,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紫色种皮。这些紫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 (1)上述紫色种皮的花生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结出了红色种皮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紫色种皮的种子,可用于培育紫色种皮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新品种。假设花生种皮的紫色和红色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文字简要叙述获得该新品种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 2.A 3.B 4.B 5.B 6.D7.(1)非黄毛 黄毛鼠之间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了非黄毛鼠 (2)Aa(3)基因型为AA的鼠在出生前就全部死亡,因此存活的黄毛鼠都是杂合子,故黄毛鼠与非黄毛鼠的比例是2:1而不是3:1。8.(1)获得的突变植株是杂合子,其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2)分别种植这批紫色种皮种子 ,连续自交两代。若其中一些植株所结的种子均为紫色种皮,这些种子就是所需要的新品种(纯合子)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4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七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教 学目 标 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讨论与总结物种的概念: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殖隔离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 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1)___________ _______ 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 和_________。(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新物种(3)讨论其它的物种形成方式:(4)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异 例题精析:【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教学过程 【解析】:现代进化理论对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过程,正确解释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经过生殖隔离后逐渐进化形成的。即这些原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因在不同群岛上(地理隔离)出现不同的突变和重组。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而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基因库会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不过这种物种的进化十分缓慢,往往需要成千上万代才能实现,而不是迅速形成新物种。答案:B【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解析:解题关键是了解物种的形成方式。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必需的过程、根据物种的概念可知,当生殖隔离出现时,两个个体就分别属于两个物种了。当然,地理隔离不是达到生殖隔离的必备条件。答案:B目标检测1.下列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东北虎和华南虎 B.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C.鸟类和青蛙 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2.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参考答案1.A 2.C 3.B 4.C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1 页 共 3 页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找精品资料 到课件中心
个人备课录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总 课时
课 题 第三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三节 DNA的复制
教 学目 标 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 方学 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重要性3.DNA分子的多样性 4.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 1.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特点。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具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讨论与学习三、DNA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   例 如果将大肠杆菌的 DNA分子用 标记,然后将大肠杆菌移入 培养基上连续培养。从分析得知,第一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大肠杆菌DNA储存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若连续培养三代,此时,含 标记的DNA分子约占大肠杆菌DNA分子总量的多少?其原因是多少?  【解析】 解题时,可用下图表示双链DNA分子复制过程:从图解可知,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是以亲代的DNA分子中两条母链分别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的。第二代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总量中,含 标记的为 (即 );第三代应为 (即 )。【答案】 以亲代DNA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而成;25%;因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目标检测一、选择题3.将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 的培养基上培养, 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中,含 的DNA占总数是( )  A.1/16  B.l/8  C.1/4  D.1/24.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下述哪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A.G与C B.A与C C.G与A D.G与T6.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7.DNA分子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原因是( )  A.碱基之间由氢键相连  B.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C.DNA的半保留复制  D.DNA的边解旋边复制特点二、简答题  1.由于DNA分子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和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l.D 2.C 3.C 4.A 5.B 6.A 7.B 8.A二、简答题  1.多样性 特异性  2.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作业
教学后记
课件中心精品资料 www. 版权所有@课件中心 第 4 页 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