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课前音乐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刚才课前播放的是什么曲子吗?2.谁知道它是几拍子的?瓦尔特费尔《溜冰圆舞曲》瓦尔特费尔《溜冰圆舞曲》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圆舞曲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是一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舞蹈时,由两个人成对旋转,故被称作“圆舞曲”。每课一讲xxxxxxxxxxxxxXXXXXXX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教师所读节奏,把空白小节补全,并完整读出以下节奏欣赏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感受圆舞曲的节拍特点1=A ∨∨∨每课一练:练唱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完整的欣赏第一圆舞曲:1.它描绘怎样的画面?2.你能听出它的曲式结构吗?3.主题A共出现了几次?听到重复出现时请举手4.参照谱例请感受主题B中重音记号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作品介绍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滑冰和圆舞曲同样流行。写于1880年左右的《溜冰圆舞曲》,倘若按照原文直译,应该称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顾名思义,这首乐曲描绘人们在冰上滑冰的情景。犹如冰上芭蕾舞的场面,一个个展现在人们眼前。《溜冰圆舞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方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全曲热烈、华丽、抒情,音乐非常形象化。听这首作品的时候好像能看到溜冰的人们在冰面上优美的舞姿,时而舒展流畅、时而翻腾跳跃……作品结构溜冰圆舞曲序奏 + 四小圆舞曲 + 再现 + 尾声 美丽的冬景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ABAABAABABA第一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热烈中结束完整欣赏整首乐曲,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作品的结构图,结合课本P50-P51页的谱例进行欣赏注意黑板上的要求。2.注意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可以画三角形也可以用其他肢体语言来表示。3.尝试体验并展开想象作品是如何通过曲式,节拍、速度、力度等要素时而表达溜冰者的情绪,时而描写溜冰者舒展流畅的舞姿、时而又表现溜冰者的动作的。4.第一圆舞曲的主题A在乐曲中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是否给你同样的感觉?是什么音乐要素让你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感觉?5.再现时,第一圆舞曲和第三圆舞曲A、B两个主题是完整再现吗?谢谢大家观赏!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1、这是一节常态课。因为我既没有请任何人来指导过,课前也没有布置作业。我一直倡导公开课就是常态课,而不是表演展示课。 2、对于教材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唱、听和分析然后才能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它一定是包含了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以三维目标的方式来写,也可以不按照三维目标来写,但是在教学目标中一定要包含三维目标。而教学重点和难点它就是一个点而不是面。是课堂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也一定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平时说的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正是基于这一想法。 3、关于导入。它就是一个导课,它是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千万不能把课堂上要上的内容放在导入中进行教学。 4、利用音乐的手段来上音乐课是音乐老师有别于其他老师的特点。而如何通过音乐要素则是重中之重。具体到欣赏教学。就是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或者场景或者形象等等。如何分析寻找音乐要素,就成了我们每一个音乐老师必须要会的一个课题,也是我们音乐老师必须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 5、我一向主张小题大做。例如:本节课中诸多的音乐要素中我只选择了两个音乐要素:作品结构(曲式结构)和节拍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教学。 6、《溜冰圆舞曲》可以上成各种各样类型的课--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同题异构课。我重点选择借助音乐要素中曲式和节拍这一要素来上这节课,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曲式这个要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所谓基础不基础。所以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于对学生毫不了解的情况下来上这个课。而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则是圆舞曲的重要特征,也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②初中的欣赏课,我想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我们音乐老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借助音乐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并且进一步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这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应该是我们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长远目标。而通过音乐要素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一贯坚持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