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文综12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OO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1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3分,共180分。在下列各个小题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旳)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据此回答1-5题
41.在古代中国,“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2.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3.“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文中“秦制”指(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44.“(北朝)裴侠在世时……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这种攀附祖先、恨不得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
A.郡国并行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46.右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
)
A.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
B.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
D.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7.“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拿独任丞相的胡惟庸开刀,说他谋反,一口气株连了三万余人……胡惟庸一倒,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将宰相制度废掉,提升六部的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内阁制度的建立
48.“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300多个城邦,其中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49.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该制度是指古代雅典的(
)
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体制
D.直接民主制
50.“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以前大为增加。”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
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
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
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51.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这部成文法是(
)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52.1698年,某国外交官提及英国当时政治状况时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签署的条约不过是一纸空文。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因为当时英国(
)
A.国王已经成为虚君
B.王权的神圣性没有改变
C.限制王权法案的实施
D.议会的权力来源于国王
53.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首脑
C.法国总统没有实权
D.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4.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民选产生”“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民主、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
5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6.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政策筑梦”指的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
57.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首义”
指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保路运动
C.武昌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58.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现场悬挂“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条幅。这场运动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B.扭转了中国的外交弱势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59.“在总计长达5600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线上,出现了数十万大军……他们炸铁路、毁桥梁、攻厂矿、拔据点,顷刻间,日本在华北的交通网、通讯网全面瘫痪。”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60.解放战争时期,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
第Ⅱ卷(综合题共120分)
66、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乡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象“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然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人从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选官制度其实也是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科举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中断于元,僵化于明清,废止于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什么?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2分)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出先秦、战国、汉代、魏晋各时期的选官制度。(4分)
(6)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8分)
6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7)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6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是什么?它产生了哪些积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以后的十年国共对峙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关注农村及农民问题的?(4分)
田阳高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文综12月份月考历史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180分)
41
42
43
44
45
B
C
A
C
B
D
C
D
D
A
B
A
D
C
A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A
B
D
A
B
C
B
C
B
B
C
A
D
A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66、(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分)
影响:形势二元体制(2分)
(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1分)属吏为本地人。(1分)
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2分)
(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2分)
(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2分)
(5)先秦:世袭制(或依血统贵族子弟继承祖权);战国:军功爵制(按军功大小授爵);汉代:察举制(重德才、官吏察访推荐);魏晋: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品评官员评定人才等级以备授官)。(4分)
(6)看待(评价)
肯定(利):扩大了统治基础,打击了士族门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答对任何2点即得6分)
否定(弊):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67、(1)转变: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2分)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使其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答对2点即得4分)
(2)直接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2分)
积极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答对2点即给4分)
(3)关注:将革命工作中心从城市引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实行土地革命(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2分)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