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历史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11/6
课题
第16课 三国鼎立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
依据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事实。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从史实中懂得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
难点
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明确学习任务
2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引发思考
10
下载
小结
归纳概括
图表
A
I
升华感情
2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
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事实。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从史实中懂得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
自主预习
新课学习: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最大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2、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 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 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③ 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五、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赤壁之战后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2、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3、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六、小结提升
七、课堂检测
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2.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是指曹操想要( )
A.统一北方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统治江东
4.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周瑜的水军 B.孙刘的联盟 C.诸葛亮的计策 D.长江的天险
5.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6.小明今年暑假去湖北旅游,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往日的张天烈火虽已熄灭,但周瑜当时挥剑所书的‘赤壁’仍旧记录着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
A.战火频繁,破坏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国家分裂
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条件
8.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
A.吴国 B.蜀国 C.秦国 D.魏国
9.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1—11必做, 12—13小题选做
通过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里的风云人物,相关成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讨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