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2 10: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层层设问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三国(前秦)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晋西晋线 索 梳 理十六国南朝北朝秦汉(北魏)知识链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与典故都与哪个战役有关?自学完成1.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2.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
3.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前秦失败的原因1.苻坚骄傲轻敌,人民厌战。
2.前秦充满民族矛盾,军心不齐。
3.指挥不当,战线过长。淝水之战的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自学完成1.北魏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哪一年统一北方?
2.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汉族关系怎样?
3.如果你是北魏孝文帝,你会怎样管辖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庞大北方?有什么影响?
4.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北齐】魏收:《魏书》北魏迁都图1.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鲜卑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齐】魏收:《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汉语)。”
——【北齐】魏收:《魏书》
汉化措施2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文官俑汉族服饰鲜卑服饰3.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拓拔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4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与影响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用汉制;习汉礼。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自学完成1.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响?
2.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读图说史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胡床和方凳东汉坐榻琵琶箜篌唢呐北魏乐俑魏晋时期士大夫的一天魏晋风度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融合的历史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 本课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温故而知新1.下图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它是___________。淝水之战2.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B3.下面哪项不是魏晋时期由西北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 )
A. B.
C. D.D4.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① 淝水之战产生于3世纪的后期。 ( )
② 北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 ( )
③魏晋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 ( )

④古琴作为西北的民族乐器,深受汉族人的喜爱。 ( )×√√×5.下图能反映出孝文帝在哪方面的改革?孝文帝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北魏孝文帝出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