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二轮复习专题(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器二轮复习专题(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03 02: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器二轮复习专题
浙江省桐庐中学(311500) 徐玉华
考点罗列:①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识别和运用,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识别和生理功能;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③细胞分裂图的识别和判断。
课时安排:2课时
一、细胞器的物质基础
知识网络:
无膜结构: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器的膜结构 双层膜: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其他细胞器
细胞器在结构上的联系:
细胞膜 内质网膜 核膜
高尔基体膜 线粒体膜
·将质膜与核膜连成一体的细胞器:内质网。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合成载体)、线粒体(提供能量)。
例1 细胞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需要穿过多少层磷脂双分子层 ( )
A.0 B.4 C.5 D.6
解析:解答该题时要注意:RNA属于生物大分子,其不能通过生物膜的分子层。我们知道,真核细胞中的信使RNA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RNA是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来完成翻译的,而原核细胞又无核膜。因此,不管是什么细胞,其中的RNA分子从产生部位到作用场所都不需要穿过生物膜,即通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此外,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抗体,或蛋白类激素的外排作用以及细胞的内吞作用,都可看作是通过0层生物膜(可参看教材中的图解)。
变式1 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 )
A、3和4 B、4和5 C、7和9 D、7和11
解析:这个物质跨膜数量问题就比较复杂,我们还是用图示加以说明。先看葡萄糖(),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是用于组织细胞的氧化供能;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中,形成了血糖。图丙中的①→②→③便是其运输的途径:葡萄糖从小肠进入毛细血管经过4层细胞膜后,还要再穿过一层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2层膜),进入组织液,再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共通过7层生物膜。这里特别提醒注意两点,一是葡萄糖是在血浆中运输,而不是进入红细胞内被运输;二是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而不是直接进入线粒体。再来看氧气,首先要知道肺泡膜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其次要知道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三是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图丁中的①→②→③→④描述的就是这一比较复杂的过程: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共计11层生物膜。
二、细胞器与物质代谢
知识网络:
叶绿体: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附着核糖体:分泌蛋白
游离核糖体:组织蛋白
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还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有“能量转换器之称”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产生ATP的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能形成水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有色体、液泡。有色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液泡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等色素。
1.能够产生水的细胞器及相应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植物 缩合作用
线粒体 动、植物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叶绿体 植物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能够产生ATP的结构及相应生理作用:
结构名称 细胞类型 生理作用
细胞质基质 动、植物 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线粒体 动、植物 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叶绿体 植物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3.线粒体和叶绿体比较:
比较项目 线 粒 体 叶 绿 体
分 布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
形 态 棒状、粒状 椭球形或球形
化学成分 DNA、RNA、磷脂、蛋白质等。 DNA、RNA、磷脂、蛋白质、色素等。
外膜 使线粒体或者叶绿体和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
结 膜 内膜 内折成嵴,扩大内膜面积 包围有几个到几十个绿色基粒
构 基 质 嵴周围充满液态基质,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在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液态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体现和遗传的半自主性)
功 能 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产生ATP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生ATP
例1 小麦植株最上一片叶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这种功能关系最密切的结构特点是( )
①细胞排列紧密 ②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
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小 ④叶绿体中类囊体数量多
⑤细胞中具有中心粒
A.① ② B.④ ⑤ C.② ④ D.③ ④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成的有机物,运输分配原则是“就近运输”原则就是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首先运输到最近部位。小麦植株最上一片叶离小麦籽粒最近,因此这片叶积累的有机物,就近运输到籽粒中,因此这片叶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类囊体数量多,选“C”。
例2 生物体中能形成多糖的场所是( )
1 肝脏 ②骨骼肌 ③高尔基体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三、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
知识网络:
氨基酸 核糖体(形成多肽)
内质网(加工、折叠、组装、加糖基团等)
高尔基体(再加工)
细胞膜
分泌蛋白(部分激素、消化酶、抗体等)
·泪腺细胞分泌泪液,泪液中有溶菌酶,与此生理功能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例1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某种氨基酸培养胰腺细胞,最后测出细胞分泌带有放射性的胰岛素。如果用仪器测试放射性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这个顺序最可能是( )
1 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中心体 ④染色体
⑤高尔基体 ⑥细胞膜 ⑦细胞核
A.①③④⑦⑥  B.⑥②⑤⑥  C.②③⑦④⑤ D.⑥②⑦④⑤
例2 已知某多肽链的分子量为1.032×104,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300,那么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的分子量至少为( )
(A) 12120 (B) 90900 (C) 181800 (D) 170928
解析:①设:合成该多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为n
120n-18*(n-1)=1.032*104 n=101
②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的核苷酸分子数=101×6=606(个)
③形成该基因时,脱去水分子数=606-2=604
④基因的分子量=606×300-(606-2)×18=170928 选(D)
四、细胞器与生殖发育
知识网络: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细胞器与有丝分裂的关系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叶绿体;动、植物细胞中形态相同、功能可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根尖分生区没有的细胞器: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及低等植物)、高尔基体(植物)、线粒体。
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点
间期:染色体复制。a. 染色体数目不变;b. 出现染色单体;c. DNA数目加倍。
扩展:分裂间期又可分为G1、S、G2三个时期。
G1期:DNA复制前期,主要进行RNA、蛋白质和酶的合成。
S期:DNA复制期。
G2期:DNA复制后期,为分裂期(M期)作准备,主要是RNA,微管蛋白和其它物质的合成。
分裂期:
重点内容可按以下口诀记忆: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纺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着丝点分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不同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在间期复制)
末期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结果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陷,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 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去
3.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
细胞器名称 细胞类型 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动、植物 间期 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 动、低等植物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 植物 末 期 细胞壁的形成
线粒体 动、植物 整个时期 提供能量
例1 人的一个肝细胞中所含DNA分子数目是( )
A.等于46 B.大于46 C.小于46 D.等于92
解析:一条染色体一般含有一个DNA分子,肝细胞中所含的DNA分子,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线粒体)中的DNA分子,细胞核内含有46条染色体,即46个DNA分子,如果把核外的DNA分子都加进去,则DNA分子数肯定大于46。通常我们讲生物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即为细胞核中染色体数,而DNA数是指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答案“B”。
例2 左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图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请推断:
①有丝分裂后期开始在:
A.5分钟 B.10分钟
C.0和10分钟之间 D.十几分钟以后
②上图曲线B代表:
A.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分裂中期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C.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D.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间距离。
解析:(1)在有丝分裂后期,随着染色体的运动,着丝点与纺锤体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越来越小,由此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分裂后期开始为10分钟时选“B”。
(2)10分钟时,随着分裂后期的开始。分离开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各自向细胞两极移动,在此过程中,分开的2条染色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与图中曲线B相吻合答案“D”。
五、细胞器与遗传变异及进化
知识网络:
细胞质遗传 线粒体、叶绿体中DNA
原核细胞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比较
·具有核酸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核糖体;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见下表)
细胞类型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器
核膜 核仁 染色体 线粒体 质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原核细胞 较小(1~101)μm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真核细胞 较大(10~100)μm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例1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解析:用“并列比较法”解。细胞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又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本题中,变形虫、草履虫为单细胞原生动物,香菇、酵母菌、灵芝为真菌,大肠杆菌为细菌,小麦、番茄、大豆、豌豆为高等植物。答案:C
变式1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⑧
解析:用“淘汰法”(排除法)解。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酵母菌、青霉菌属于真菌(真菌分为酵母菌、霉菌、食用菌三类)。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小球藻、蓝藻、水绵虽然都属于藻类,但小球藻和水绵属于真核生物。葡萄球菌属于细菌(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类,因此,带有“球”“杆”“螺旋”等字的菌为细菌类)。链霉菌属于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答案:A
变式2 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蓝藻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原核生物大多是进行分裂生殖
解析:用“推理法”来解。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参与有氧呼吸的细胞器,但有无线粒体并不能作为能否进行有氧呼吸的依据,如好氧性细菌就能进行有氧呼吸。同理,有无叶绿体也不能作为能否进行光合作用的依据,如蓝藻就有光合片层结构,上面有色素,所以就可以吸收并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即光合作用。任何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应是唯一的,不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答案:D
例2 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检测,发现放射性物质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有理由地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尿嘧啶核苷酸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葡萄糖
解析:由于此放射性物质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肯定此组成DNA的化合物。答案:C
综合练习1:下图为人体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_____(填序号),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填标号)中。
(2)若这是效应B细胞,则它最终来自于骨髓内的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_________。若这是T细胞,则它的成熟场所是________.
(3)若这是一个被SARS病毒攻击的人体细胞,SARS病毒和HTV一样,遗传信息是按照_________的规律并进行的(用简图表示)。
(4)若这是肾小管壁细胞,则其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
(5)若此细胞为胰岛细胞,则分泌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此细胞,则培养液中通常应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________等营养成分,此细胞的子细胞中部分能无限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
(7)若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⑥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时期。
(8)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与该细胞的结构不同之处是________。
综合练习1参考答案:
(1)8、6, 6
(2)造血干细胞 抗体 胸腺
(3)RNA DNA mRNA 蛋白质
(4)组织液
(5)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
(6)动物血清 细胞系
(7)间期
(8)有细胞壁和液泡 无中心体
综合练习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看,胰岛细胞和性腺细胞中都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
(2)与特异性免疫有关的淋巴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_分化发育来的。
(3)上图代表阳生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①图中A、B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A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B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C18O2作为该细胞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途径。(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③假如上图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抗虫基因在B结构内。这种抗虫基因的遗传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假如紫茉莉枝条上的叶肉细胞都呈上图所示,则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2参考答案:(1)高尔基体(2分)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2分) (3)①囊状结构薄膜叠加(或基粒的形成)(1分) 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或嵴的形成)(1分) ②d (1分) ③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2分) 紫枝(1分)
专题训练:
一. 选择题:
1. 人工脂质双层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钾离子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 缬氨霉素是钾离子的载体,钾离子协助扩散通过膜
B. 缬氨霉素杀死人工膜,钾离子被动运输通过膜
C. 缬氨霉素改变人工膜的通透性,钾离子自由扩散通过膜
D. 缬氨霉素提供载体和能量,钾离子主动运输通过膜
2. 研究人员分别对光合细菌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核 仁 光合色素 叶 绿 体 线 粒 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光合细菌 × √ × × × √ 无变化
蛔 虫 √ × × × √ √ 无变化
A.光合细菌 B.蛔虫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3.下面有关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的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B.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C.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纺缍体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4. 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其中A、C示线粒体,B、D示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 B.D和A C.C和B D.B和C
5. 下列各图是一位同学在观察植物某一器官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图像。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细胞和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图中a、b、c、d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a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它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6.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
D.曲线d代表染色体纺缍丝的长度
7. 水稻根尖细胞中的RNA存在于( )
A. 细胞核、叶绿体、高尔基体 B. 内质网、线粒体、细胞核
C.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D.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8. 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蓝藻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 原核生物大多是进行分裂生殖
9. 血浆中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
A. 3层 B. 4层 C. 5层 D. 6层
10.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一般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
A. 染色体未染上色 B. 染色体没有复制
C. 洋葱表皮细胞没有细胞核 D. 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1. 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 )
A. 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 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 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
12. 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较,含有比较多的细胞器是( )
A.溶酶体 B. 中心体 C. 内质网 D. 染色体
13. 下面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 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 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④ 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A. 只有1种说法正确 B. 只有2种说法正确
C. 只有3种说法正确 D. 四种说法均正确
14. 下列哪种细胞器直接使用于性激素的形成( )
A. 溶酶体 B. 高尔基体 C. 内质网 D. 线粒体
二. 非选择题:
15. 下图为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示意图
(1)该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_时期。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是有_______条,生成的配子最多有_____种。
(3)3号和8号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4)若4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9号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最可能为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1号—5号分别存在A、b、D、F、g基因,且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中无显性基因,则该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种。
(6)请在方框内绘出与图示相关的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分裂图像。(假设该生物为雄性)
16.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图中三处明显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末期,与图中8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__
(3)生成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15N标记氨基酸培养根尖,最早测得放射性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__
(5)如果用15 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该根尖,在哪些标号所示的结构处能测到放射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用一定手段破坏7所示的结构,该根尖培养了一段时间后,请预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下文,并回答以下各问题:
把菠菜叶放进适当的溶液中,进行研磨。将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后,除去未磨碎的组织,得到一种绿色的液体。把其倒入离心管中,进行适当强度的离心分离,得到沉淀(沉淀A)。将此沉淀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可发现细胞壁的碎片和(甲)膜上具有许多小孔的球状结构。将其上清液的绿色部分进行较强力的离心分离时,绿色部分几乎全部沉淀(沉淀B)。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发现有许多(乙)直径为几微米的细胞器。又把几乎透明的上清液,用更强的离心力进行分离时,可得沉淀(沉淀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此沉淀,则发现(丙)许多直径约0.5um的球状或短棒状,内外包着两层膜且向内折叠的细胞器。如继续进行强力离心时,可使上部的澄清部分中的小微粒都沉淀,此沉淀(沉淀D)其中含有许多(丁)直径约0.02um的致密小颗粒和(戊)由该颗粒所附着的膜构成的细胞器。
(1):上述文章中划线处(甲)~(戊)所示的细胞结构名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戊
A.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
B.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
C.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
D.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
(2):下文①~⑨是对上述沉淀A~D所含有关细胞器的叙述。请从①~⑨中找出正确答案填入各自的括号内。
沉淀A( ),沉淀B( ),沉淀C( ),沉淀D( )。
① 与CO2的产生和ATP的生成有关
② 具有全透的性质,对植物细胞的形态具有维持作用
③ 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
④ 含有大量的DNA
⑤ 含有与糖酵解有关的酶
⑥ 与氧的产生和ATP的生成有关
⑦ 含有与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系统有关的酶
⑧ 含有CO2合成葡萄糖或淀粉有关的酶
⑨ 是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的蛋白质的细胞器
18.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内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A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B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 。
(2)假如C18O2作为C3植物细胞中某一生理作用的原料,则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图中含有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 途径(用图中的字母表示),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为 ,利用18O对有关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 。
(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其中的气体是 ,这种气体扩散到B中被利用要穿过 层生物膜,通过膜的方式为 。
(4)图A、B中进行的物质变化如下所示,图A中[H]的来源①   ,用于② ,图B中[H] 的来源③ ,用于④ ;⑤和⑧分别表示 。
H2O ① [H] ② C6H12O6 CO2 ⑤ C3 ⑥ C6H12O6
④ O2  ③ ⑧ (丙酮酸)  ⑦
(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
(5) 在生物界中可实现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物质的循环利用:从细胞器角度看,主要通过 和 实现;从生理作用角度看,主要通过 和 实现;从生态系统角度看,通过 和 实现。
(6)A中能量转换的过程为 ,B中能量转换的过程为 。
(7)限制A、B中两种生理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
是 和 。
(8)右图中植物处于X点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若提高温度,则Y点应向 移动,原因是 ;
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Y点应向 移动,原因是 ;
若横坐标为CO2浓度 ,曲线表示C4植物,则Y应向 移动,
原因是 。
(9)假如上图代表抗虫棉的一个叶肉细胞,
若抗虫基因在B内,这种抗虫基因的遗传主要特点是 。
(10)假如紫茉莉枝条上叶肉细胞都呈上图所示的颜色,则该枝条接受了花斑枝提供的花粉后,产生的F1枝条的颜色 。
(11)有人认为图A和B中进行的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过程,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2)关于A、B的起源,有人认为是DNA和RNA从核中逸出被细胞质中的膜包裹形成;也有人认为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些较大的细胞先后吞噬了几种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后形成。要判断上述两种观点哪个正确,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证据?(请列举两例)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C C D B A D D C D C C A C
二. 非选择题:
15.
(1)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极)体 减II后
(2)20 32
(3)同一条染色体
(4)A 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
(5)8
(6)只表示染色体的情况
16. (1)不应有中央大液泡;不应有叶绿体;细胞的形状应该是正方形,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7]高尔基体
(3)细胞质基质中
(4)[6]核糖体
(5)[9]细胞核[3]线粒体
(6)多核细胞或多倍体细胞
17. (1)C (2)A ②④ B ⑥⑧ C ⑤⑦ D ③⑨
18.(1)囊状薄膜 嵴 (2)d CO2—C3—C6H12O6—丙酮酸—CO2 同位素标记法 (3)O2 4 主动运输(4)光反应 暗反应 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O2的还原 第二阶段(5)叶绿体和线粒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产者和分解者(6)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7)光照 温度 (8)线粒体 右 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增大的幅度较光合作用大 ; 左 在较弱的光照下,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较阳生植物强; 左 C4植物能够利用较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9)母系遗传 (10)绿色 (11)不正确。因为A 中进行光合作用,B 中进行呼吸作用,这两种生理作用的条件、场所等不同。(12)①A、B中的DNA和RNA与核中的在形态、结构上相比较,②对A、B中两层膜的成分相比较。若相似,则支持前者;若不同,则支持后者。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1、结构特点
2、功能特性
通过小泡间接转化
紧密相依
以“出芽”形式形成小泡
以“出芽”形式形成小泡
线粒体
(供能)
直接转化
直接转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