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4讲 气压带和风带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2.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
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1.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 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方法技巧】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2.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其季风的形成原因
1.季风的形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1.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削弱作用
【辨析】都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是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指大气逆辐射,即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使地面保温。
2.大气逆辐射只有夜间存在
【辨析】大气逆辐射每时每刻都存在,只是大气温度高的时候,逆辐射强;大气温度低的时候,逆辐射弱。
3.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辨析】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也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4.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
【辨析】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雨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在城市上空存在一股上升气流,加上城市上空尘埃较多,使城市附近及下风向降水稍多的现象。
5.热力环流与三圈环流
【辨析】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它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在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大尺度的大气运动形式。6.三圈环流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辨析】三圈环流中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既有热力原因,也有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与赤道低气压是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是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是由于空气聚集下沉或辐合抬升而形成的,是动力原因。
7.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辨析】因分布地区不同而划分,其在形成原因、冬夏风向、影响范围和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南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8.受信风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定干燥
【辨析】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随着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致雨,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是干燥的。但当信风经过暖湿洋面而增温增湿后,受山地(高原)地形的抬升会形成丰沛的降雨。(2018·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最高的地方,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答案】 1.B 2.A变式一 (2018·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C 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变式二 (2018·长沙高三联考)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热带辐合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转偏向力
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地球自转
4.①②③④风向明显相反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A 【解析】第3题,受太阳辐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热带辐合带。第4题,③④位于高空,但距赤道上空较近,还没有偏转成高空西风,其风向与地面正好相反,故风向明显相反的是①(东北信风)和④(西南风)及②(东南信风)和③(西北风)。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结合图回答1、2题。
1.试推测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
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盐度 D.地形D B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中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信息中,只有一处正确,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地理兴趣小组观测时间可能是( )
A.8:00~9:00 B.12:00~13:00
C.15:00~16:00 D.23:00~24:00C D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5、6题。
5.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6.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
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A D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3题。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A CB 【解析】第1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2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3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2018 年 9 月 16 日,强台风“山竹”在广东沿海登陆。下图为示意“山竹”经过广东江门市时的风速变化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山竹”水平气流的是( ) B 5.9 月 16 日 19 时,位于江门市以北的佛山市( )
A.气压升高 B.风速减弱
C.风向偏南 D.雨势增强D 【解析】第4题,“山竹”是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B正确;A是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C是南半球的气旋,D是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故选B。第5题,台风的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带来,台风中心附近气压低,9月16日19时,位于江门市以北的佛山市气压降低,A错;风速加大,B错;风向偏北,C错;雨势增强,D对。故选D。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D C 【解析】第6题,A处等压线处于1 020百帕和1 004百帕等压线之间,故A处的数值为1 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一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 020和1 028之间。第7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季风;C地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选C。(2018·福州质检)大兴安岭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缓东陡。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东西坡月平均气温直减率年变化,气温直减率指气温随海拔增高递减率。读图完成8、9题。
8.该山脉东西两坡月平均气温直减率( )
A.夏季差异显著 B.变化幅度相同
C.东坡大于西坡 D.变化趋势相反
9.该山脉东坡月平均气温直减率最高的月份
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山脉阻挡,冬季风弱 B.靠近海洋,降水丰富
C.气流下沉,气温升高 D.昼短夜长,日照较弱C C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东坡的月平均气温直减率均大于西坡,故C项正确。东西两坡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直减率在2~3月的差异是最显著的,故A项错误。东坡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西坡,故B项错误。东、西两坡的月平均气温直减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故D项错误。第9题,北半球冬季,大兴安岭山脉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冷空气经过山脉后下沉增温,使山脉东坡不同海拔之间温度差异加大,气温直减率上升。(2018·北京第八十中学检测)读“等值线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A.P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B.①②两地风向相反、风速相同
C.PN、PM沿线附近易形成降水天气
D.夏季出现时,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11.若等值线为山地等温线,且数值aA.等温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
B.P区域海拔高,获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C.①②两地气温相同、降水量相同
D.PN、PM沿线易遭受泥石流、山洪等灾害C B 【解析】第10题,读图,若等值线为中纬度地区海平面等压线,且数值a(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比较D地与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低压中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地的风力大于C地。D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图1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1)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图2)。图2(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图2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3)相同点及原因:降水较多,两地都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
不同点及原因: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N地比P地纬度高,N地位于西风中心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大;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小。课件39张PPT。第5讲 常见天气系统一、锋面与天气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方法技巧】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②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二、气旋和反气旋
气压系统【注意】气旋中雨区的位置:气旋中心、槽线处(这两处气流都是上升的)。 1.有锋面活动一定有降水
【辨析】锋面经过会引起暖气团的主动或被动上升到冷气团之上,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暖气团比较干燥时,暖气团中空气湿度小,水汽含量低,就不能形成降水。当冷暖气团相遇,彼此势力均较弱时,暖气团上升幅度小,空气中水汽不易达到过饱和状态,也不易产生降水。
2.高气压带与高气压是一样的
【辨析】高气压带是呈带状存在的气压较高的区域,其控制范围较大;高气压是指中心气压较四周高的块状气压分布,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3.低压中心一定会降水
【辨析】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2018·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2题。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第1题,恩斯克堡岛位于纬度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错误。第2题,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
【答案】 1.D 2.B变式一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C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如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下沉形成浮尘。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说明乙地受高压控制,则D图符合条件。变式二 (2017·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B A C 【解析】第3题,春分(3月21日)之后为一个节气清明,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第4题,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第5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然后就是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南极科考选择南极地区极昼时进行考察,所以我国“雪龙号”科考船是在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抵达南极大陆。2016年1月底到2月初,一场罕见的寒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此次灾害的近地面天气系统是( )2.受此次寒潮影响,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水网结冰,罗马则打破了26年来的降雪记录。而在正常年份,该地区同期的气候特征应为( )
A.高温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C C 读某地近地面(a)、海拔500 m(b)、海拔1 000 m(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
A.锋面 B.气旋 C.反气旋 D.台风
4.若此时东南方气团势力较强,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B.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C.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D.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A C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5、6题。
5.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距海较远 D. 植被较好
6.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 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 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B B 下图是我国东南局部地区春雨开始期(实线)和终止线(虚线),图中“3下”表示3月下旬,“4上”表示4月上旬,其余类推。据此完成1、2题。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第一句所描述的特点与下列地区最吻合的是( )
A.巫山地区
B.南岭地区
C.广西桂林
D.杭州西湖
2.春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昆明准静止锋东移
B.多热带气旋活动
C.华南准静止锋影响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C 【解析】诗中的春雨发生在华南地区,是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C对。距昆明准静止锋太远,A错。春季热带气旋活动少,B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少雨,D错。冷锋移动速度越快,锋前暖空气抬升越剧烈。读图,回答第3题。
3.16日锋面经过地区没有形成降水,
其原因可能是( )
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
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C 某天气系统示意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读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5.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 【解析】第4题,读图,因M、N是锋线,所以图示区为锋面气旋。根据图中的风向标符号, 可以判断右侧锋面向北移动,左侧锋面向南移动,从而判断出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逆时针辐合,所以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A对。B、C、D错。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图的左侧是冷锋,降水在锋后,①处是阴雨天气,②处是晴朗天气。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④处是阴雨天气,③处天气晴朗。⑤位于气旋中心,多上升气流,也可能是阴雨天气。所以A对。B、C、D错。读“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回答第6题。
6.图中各点最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 【解析】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读“北半球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注:①图中符号 表示风向,此图例表示北风。②风速与风级的对应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 m/s),完成第7题。
7.此天气系统( )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C.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D.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D 【解析】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C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2018·太原一模)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回答8、9题。
8.气压的分布状况与月份的对应关系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图 — 5月份 B.甲图 — 3月份
C.乙图 — 7月份 D.乙图 — 10月份
9.青藏高原隆起使M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出现的变化是( )
A.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 B.气温降低,降水量不变
C.气温不变,降水量减少 D.气温增高,降水量增多C A 【解析】第8题,甲图青藏高原的隆起,气压中心发生变化,隆起后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1月份最典型;乙图青藏高原隆起后气压中心位置偏南,位于南亚附近,应为夏季,典型月份为7月份。第9题,青藏高原隆起后,M地在图示季节为1月份,为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来冷空气,寒冷干燥,使M地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018·长沙一模)下面图a为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8日12时西太平洋两个台风(左:莎莉嘉,右:海马)直线距离间的海平面气压剖面分布图,图b示意10月21日12时40分台风“海马”在广东汕尾登陆时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0、11题。图b
10.有关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或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盛行偏南风 B.乙地盛行偏北风
C.甲地风力比丙地强劲 D.丁地盛行偏南风
11.当台风登陆汕尾时,下列城市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是( )
A.阳江 B.深圳 C.汕头 D.泉州D C 【解析】第10题,读图a可知,甲、丙两地位于台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盛行偏北风;乙、丁两地位于台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盛行偏南风;丙、丁两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甲、乙两地,风力更强劲。选D。第11题,风速快,风向与海岸线大致垂直且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地区受风暴潮的影响大。汕头周边地区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且盛行偏东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故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汕头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选C。12.(2018·福建厦门月考)读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答案】(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课件45张PPT。第6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深刻影响2.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图解) 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5)人类活动。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4.依据已知地点的地理位置,推断其气候类型
先从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哪个温度带;然后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西岸还是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5.依据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推断一地的气候类型
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依此确定该地所在的气候带位置;其次要牢记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的影响下会形成什么气候类型,季风与气压带、风带的复合影响下又是什么气候类型;最后要根据地面状况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海陆位置对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等判断。无论是根据哪一种情况判断气候类型,都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差异。如同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日本与上海相比,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具有一定的海洋性,年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上海小,降水季节变化趋势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要注意从降水总量上去区分。6.一些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南北狭长、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1.全球变暖只有害处
【辨析】气修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但中低纬地区因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从全球衡量,全球变暖害大于利。
2.全球变暖完全是由人类造成的
【辨析】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程度。
3.低纬度地区都是热带气候
【辨析】低纬度地区,地势较高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是高山气候。
4.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素
【辨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素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第1题,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一般先放火烧荒,其目的是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土壤表层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种植。故选D。第2题,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故选A。第3题,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答案】 1.D 2.A 3.B变式一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下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B 【解析】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火山喷发频率增加。变式二 (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第2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读“2018年1月26~27日浙江‘堆雪人’预报地图”。据此完成1、2题。1.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带来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暖锋 C.冷锋 D.寒潮
2.甲、乙两地“堆雪人”效果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④海陆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 D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
4.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
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A D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两时间段,气温变化率( )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
C.甲等于乙 D.不能判断
6.导致地质时期全球气温反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毁林开荒 ②太阳活动 ③燃烧化石燃料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 D 下图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7、8题。
7.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 )
A.雨热同期
B.河流以夏汛为主
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橘D D (2018·南昌一模)珀斯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海滨城市。下表是珀斯气温资料表。据此回答1~3题。1.珀斯常常在一天中出现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
D.西风和信风交替控制B 2.珀斯8月气温高于7月,原因是8月( )
A.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
B.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短
C.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长
D.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
3.珀斯2月气温高于1月,是因为珀斯( )
A.位于南半球 B.受海洋影响大
C.1月降水更丰富 D.2月太阳辐射更强A B 【解析】第1题,珀斯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海滨城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温度高,夜间海洋温度高,出现了海风和陆风交替的现象,即在一天中常常出现东北风和西南风交替的现象。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可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与7月相比,8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更靠南,珀斯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昼长更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多,故珀斯8月气温高于7月。第3题,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造成海洋和陆地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上出现在2月。根据珀斯位于海滨地带的位置推断,由于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当地2月气温高于1月。下面①图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该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读图回答4、5题。4.②图表示①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③图是①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附近的遥感地图,判断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C D 【解析】第4题,②图中的气候为典型的雨热不同期,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总降水量较少,因此,四地中最符合该气候特点的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山区的丙地,所以C正确;甲、乙均为温带海洋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但是位于西风坡,降水较多。第5题,根据遥感地图中的海陆分布特点,最符合的是丁地,所以D正确。(2018·石家庄模拟)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6、7题。
6.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7.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C A 【解析】第6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15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月,全年降水量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7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9.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
A.开罗 B.上海
C.开普敦 D.悉尼A C 【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9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18·六安模拟)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过程叫“海侵”,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示意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
B.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
C.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
D.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
11.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降 ③冰期 ④间冰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A C 【解析】第10题,根据左图可知,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是海侵。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即颗粒物由下而上越来越小,与甲相符,A对。第11题,图示显示的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深,可能是地壳下降形成,①错,②对;也可能是间冰期气候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③错,④对。故选择C项。12.(2018·绵阳一诊)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原因: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2)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暖湿气流。13.(2018·太原阶段测评)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岛气候湿热,人口稀疏,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岛上难得一见的美景“荧光海”其实是在平静湿热的海域中生长的鞭毛藻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像萤火虫一样释放出的生物光。在漆黑的夜晚,点点荧光犹如蓝色星河坠入人间。鞭毛藻的生长对阳光、营养和水质的要求很高,观光者需要划船穿过茂密的红树林方可到达观赏区。下图示意甲岛地理位置。(1)说明甲岛气候湿热的原因。
(2)分析甲岛“荧光海”形成的有利条件。(3)某游客曾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晚上前往该岛观赏“荧光海”。请根据天文和气候条件判断当晚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答案】(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湿度大(东北信风从海洋携带大量的水汽,登陆后受地势抬升作用影响形成降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荧光海”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鞭毛藻生长所需的光照有保证;海湾气候湿热;海面风平浪静;人口稀疏,海洋污染小,水质好;周围红树林密布,生态环境良好,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鞭毛藻的生长;红树林能净化水质;岛上人类活动干扰小。(任答4点即可)
(3)合适。连续的晴好天气,阳光充足,利于鞭毛藻生长;当晚出现小雨,水面扰动,鞭毛藻容易发光;农历月初, 没有月光干扰。(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A D 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土地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水分在洼地处积累,形成湿地,A对。气温降低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增加,B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降水增多不会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C错。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第2题,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错。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故B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错。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对。第3题,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不再适宜发展种植业,更不会转化成对水分需求较多的林地和湿地,A、B错。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对水分需求较多的耕地转化成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C正确。气温升高,不会使耕地转化成寒漠,D错。(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4~6题。4.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6.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C D 【解析】第4题,双层覆膜可以增加膜内温度,所以①②两线为膜内,③、④两线为膜外。丰雪与枯雪年,主要差异为地表雪量多少,丰雪年地表雪量大,有雪覆盖可有效保持地面温度,减少温度的日变化,而枯雪年地表雪量少,覆盖少,温差大。因此可以判断气温相对较低一些的②线表示枯雪年气温日变化曲线。正确选项为B。第5题,材料信息图中所示为日平均温度,所以A选项最低气温高于-16℃的判断不正确;通过膜外③④两线的变化可以分析出积雪的多少对于气温日变化造成的差异较小,B选项错误;膜内①②两线在日变化上表现了明显的不一致,说明积雪对其影响较大,所以D选项错,正确选项为C。第6题,通过膜外气温日变化曲线可知当地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气温达到最高,此时当地的地方时应为12时,说明两地有近4小时的时差,且当地位于北京(东八区)的西侧,因此判断为新疆。正确选项为D。读“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7、8题。7.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8.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图b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 ①―乙 B. ①―丙
C. ②―甲 D. ②―丁 A D 【解析】第7题,甲地位于冷锋锋后,阴雨天气;而乙地位于暖锋锋后,多晴朗天气;丙地位于高压中心,受反气旋的影响;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选A。第8题,甲地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①表示的气温最高不到20℃,最低5℃左右;①表示的各月降水较均匀,均在50~100 mm之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丁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②表示的气温夏季(7月)高,冬季(1月)在5℃以上,较温和;②表示的降水夏季(7月)少,冬季(1月)多,是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选D。9.(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10.(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