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14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三、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因此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问题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现象。如下表: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方法技巧】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1)平行线分析法是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最简便的方法。通过平面正三角形中的已知点(如甲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如乙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人口比重为B点的数值,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C点的数值。(2)从图中还能判断出不同年份人口构成的变化。如图2,从2000年到2010年该地0~14岁人口比重减少,1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多。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可以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数值,由此得出图中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Ⅱ、Ⅰ、Ⅳ、Ⅲ。
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于两边即可,如上右图Ⅰ处的虚线,由此可知Ⅰ点的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
(2)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及其变化特点。从图3中可以判读出世界、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1.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
【辨析】人口自然增长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而引起的增长(即新增长人口的绝对数值),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的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人口增长只包括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增长率即人口净增率。人口机械增长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固定值
【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一定时期内可以看做是不变的,事实上它是在时刻变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区开放程度等,所以环境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固定值。(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解析】第1题,首先弄清楚概念。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包括实际在住和流出的;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即“外来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答案】 1.C 2.D变式一 (2018·重庆重点中学适应性考试)下面为某国18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Ⅱ→Ⅰ→Ⅲ→Ⅳ
B.Ⅰ→Ⅲ→Ⅱ→Ⅳ
C.Ⅳ→Ⅰ→Ⅱ→Ⅲ
D.Ⅲ→Ⅰ→Ⅱ→Ⅳ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Ⅱ阶段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比Ⅲ阶段快
C.Ⅲ阶段该国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最多
D.Ⅳ阶段该国人口数量最多B D 【解析】第1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是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首先表现为死亡率的下降,其次是出生率的下降。故选B。第2题,Ⅰ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该国不会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与Ⅲ阶段相比,Ⅱ阶段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Ⅲ阶段是人口高速增长阶段,属于工业化初期,该国人口以从事第一、二产业为主;四个阶段自然增长率一直是正值,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在Ⅳ阶段该国人口数量最多。故选D。变式二 (2018·泉州一模)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图完成3~5题。3.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4.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
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
5.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
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
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A C B 【解析】第3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故A正确。第4题,图示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第5题,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正确。(2019·晋冀鲁豫中原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2010年以来,我国的( )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
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
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
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
2.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
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
A.劳动力数量减少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孤儿的数量增加 D.加快老龄化进程B D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3、4题。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B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 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5~7题。
5.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
6.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人口迁移
C.提升国民素质 D.奖励生育
7.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
A.具有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 C A (2019·湖南省长沙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高三5月份联考)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据此回答1~3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 )
A.科威特 B.阿联酋
C.卡塔尔 D.沙特阿拉伯
2.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
A.就业困难 B.文化多元化
C.城市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3.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扩大能源输出量 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C.提高能源价格 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A B D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说明该国0~14 周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结构最年轻,A正确。第2题,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劳动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A错;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B对;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发展,C错;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D错。第3题,扩大能源输出量,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但因资源有限性,具有不可持续性,A错;提高能源加工深度,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但从长远看,单一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B错;提高能源价格虽能增加经济收入,但能源价格受市场调节,并非现实的途径,C错;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才是最有效的途径,D对。4.(2016·上海单科)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C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故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2018·日照一模)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5~7题。5.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
A.1990~2030年 B.1985~2050年
C.1990~2015年 D.2000~2020年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20世纪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完全是老龄化所致
7.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有( )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 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 C D 【解析】第5题,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第6题,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20世纪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第7题,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措施。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2018·广西南宁月考)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读图回答8、9题。8.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相当
B. X3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稳步下降
C. 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
D. 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
9.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 )
A. X1 B. X2
C. X3 D. X1与X2C D 【解析】第8题,根据图中迁移率曲线,目前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差异大,A错误。X3年龄段内随年龄增长,人口迁移率先上升,后下降,B错误。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X1与X2年龄段之间具有相关性,子女随父母迁移,C正确。X1与X3年龄段人口主要为迁移儿童和老人,D错误。第9题,美国现行的一些人口措施,旨在使人口增长受到一定控制,最终使人口达到静止目标。美国近年若要达到静止人口目标,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美国人口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移民增加以及移民生育子女的增加。主要限制的迁移人口年龄段为X1与X2,D对。X3是老龄人口,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C错。A、B错。下图是“每隔5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年龄分为未满15岁、15岁到65岁、65岁以上三个区间。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表示的是( )
A.未满15岁的人口比重
B.15岁到65岁的人口比重
C.未满65岁的人口比重
D.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11.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
B.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
C.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D.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B C 【解析】第10题,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15岁到65岁的人口比重最大。第11题,读图可知,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12.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和“袖珍”小国卡塔尔举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材料二 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
卡塔尔:2011年全国人口约为172万人,本国居民为阿拉伯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84%,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俄罗斯:2002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5亿人,到2010年10月俄罗斯人口约为1.41亿人。2010年10月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2080年将变为5 200万人。
(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1)主要原因: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主要原因: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结束了30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图是1950~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含预测)示意图。(1)简述1975~200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降低的原因。
(2)有人从年龄结构的角度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2000~2030年,据图说出其判断的理由。
(3)据图分析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答案】(1)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生儿数量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口转化为劳动力人口,还未成为老年人口,因此1975~2005年我国人口抚养比逐渐降低。
(2)15~64岁为劳动适龄人口,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000~2030年15~64岁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而人口抚养比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3)2010年前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数量达到最大,人口抚养比最低,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未来将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扰,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百分比逐渐增大,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抚养负担加重,社会医疗、护理负担加重,我国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课件35张PPT。第15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如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农业经济的脆弱性、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影响(2)我国的民工流 1.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辨析】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是暂时改变居住地。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2.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小
【辨析】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自然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2019·全国卷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图1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故选C。第2题,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
【答案】 1.C 2.B变式一 (2015·北京卷)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C 【解析】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比例低,D项错误。变式二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2、3题。
2.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3.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D C 【解析】第2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3题,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变式三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 C 【解析】第4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结合材料 “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第5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
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C C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 3~5题。
3.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4.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5.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B A C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6、7题。
6.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7.“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C A (2019·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三五月全仿真模拟)下表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前五位省区的排序表。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丙分别为( )
A.北京、上海、广州 B.广州、上海、北京
C.上海、广州、北京 D.北京、广州、上海
2.近年来,上述省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省区( )
A.产业结构调整 B.生育政策的变化
C.生态环境优良 D.农业专业化发展B A 【解析】第1题,北京、上海、广州为我国经济发达的超级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多。人口因经济因素的流动一般遵循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规律,同时一般遵循就近原则,由此可判断甲为广州,乙为上海,丙为北京,B项正确。第2题,随着我国各地区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岗位的增加,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就业;生育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人口的回迁影响不明显;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农业专业化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减少,不利于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故A项正确。(2018·惠州调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下图为2000~2010年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是因为其( )
A.地理位置居中 B.人口基数稳定
C.经济实力雄厚 D.交通网络发达
4.据图推断,图示时段( )
A.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加快
B.中部地区人口迁移规模稳定
C.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出地区
D.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A D 【解析】第3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促进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年间,我国人口迁移重心均位于武汉市周边,主要原因是武汉市地理位置比较适中,所以A正确。第4题,从我国省际人口迁移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图示时段西部地区人口迁出速度减慢,珠三角转为人口净迁入地区,长三角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增强,所以D正确。(2017·长沙模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示意。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环境变化 B.婚姻家庭
C.农业活动 D.气候变化
6.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
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季向东迁移 B.夏季向西迁移
C.秋季向西迁移 D.冬季向南迁移C D 【解析】第5题,题干材料显示“一批工人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该批工人随季节变化而迁移,所以其影响因素也具有季节性。农业活动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因此这批工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产业工人,随农事活动而南北迁移。故C正确。第6题,美国迁移的农业工人,开始于美国南方地区,他们冬季在南方进行越冬作物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季随作物的耕种、管理而北移,秋季和冬季又随作物的收获与耕种而南移。(2019·陕西省高三年级第三次联考)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完成7~9题。
7.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8.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9.“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D B C 【解析】第7题,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投资环境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D正确;我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因此不是全面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产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错误;返乡创业不是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是主导,C错误。故选D。第8题,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B。第9题,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故选C。(2018·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 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11.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A C 【解析】第10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益与在本地工作收益相差不大。第11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减少,中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缓,但从侧面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以及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趋向于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12.(2013·上海卷)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
(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13.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理由: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课件45张PPT。第16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2.城市主要的功能区
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形态、特征及位置对比如下:【方法技巧】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六看法”判断城市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四、城市等级和城市服务范围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大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2.影响城市等级变化的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城市等级变化的因素时,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人口条件等几方面入手。以上海为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及长江的出海口,且有发达的铁路网,海陆空交通便利,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等。五、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1)与城市整体(2)与住宅区:要有便利的交通;要设置卫生防护带。
(3)与风向(4)与河流:布局于城市河流下游。 2.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盛行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3.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1.城市功能分区就是城市用地
【辨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分区在城市形成初期就有
【辨析】城市形成初期,功能单一,各种活动混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集聚,才形成了功能分区。
3.同一级别城市规模相同
【辨析】不同地区的同一等级的城市受区域环境的影响,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等差异很大。如拉萨与武汉属于同一等级城市,规模却相差很大。(2018·全国卷Ⅱ)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第2题,骑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答案】 1.C 2.C变式一 (2015·四川卷)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CB 【解析】第1题,甲地带0··00时人口密度较大,10··00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第2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变式二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3题。
3.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B 【解析】甲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该区靠近工业区,通勤次数少,外出购物距离长;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故乙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级低的商业网点,居民出行次数应较高;中心商务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2019·山东泰安二模)人口机会窗口期又称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机会窗口期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1.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出生人口不断增加
B.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年龄结构的时间变化
2.随着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 )
A.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
B.就业压力增大
C.高科技产业必然快速发展
D.部分高耗能产业淘汰D D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如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C A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m2)可能是( )
A.6 000 B.5 000
C.4 000 D.3 000
6.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
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 B.E点
C.F点 D.P点B A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8.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养老院 B.医院
C.职业学校 D.小学C D (2018·兰州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城市不同时期不同功能区分布图”,完成1~3题。1.从1998年到2016年,该城市住宅区( )
①向西部和北部扩展 ②面积扩大,分布更加集中 ③功能上出现分化 ④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B 2.下列关于该城市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工业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
②工业区在空间上趋于分散,避免了污染源的集中
③城市水域面积扩大,增加了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
④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城市自来水厂由a地迁往b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价、水质 B.水质、风向
C.风向、地价 D.水质、市场C 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1998年到2016年,该城市住宅区主要向南部扩展;住宅区面积扩大,分布上趋于分散;城市部分住宅区成为传统民居保护区,功能上出现分化。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主要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2016年该城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北侧和西南侧,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较轻。1998年工业区分布较分散,2016年工业区分布较集中。城市水域面积扩大,提升了调蓄地表径流的能力,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第3题,随着城市的扩大,a地由城区外变为城区内,地价上涨;b地位于远离城区的河流上游,将自来水厂迁往b地,可保证水质,且地价较低。(2017·豫晋冀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4.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
A.工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高速公路、工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C 【解析】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或夏季风的上风向,也不合理。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据此回答5、6题。5.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6.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A D 5.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6.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A D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指向标、轻工业区和重化工业区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第6题,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图1中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最低;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2017·南宁模拟)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
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
8.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A C 【解析】第7题,城市地价一般自市中心向四周递减,但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会偏高,从而导致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等值线向外凸出。第8题,大型火电厂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局在远离城区的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结合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吹偏北风的几率较小,故应将大型火电厂布局在北方,并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外,③处为最佳位置。(2015·北京卷)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
9.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B 【解析】根据城市等级体系原理,可以推导出服务范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范围有相关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最大,⑤是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有明显的服务边界,所以③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为周围乡村提供服务应该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所以为⑥。(2018·吉林调研)某房地产公司在与新加坡仅一桥之隔的新马经济特区核心,投资超过2 500亿人民币建设森林城市,面积约为澳门的1/2,采用分层立体城市规划理念:地上架空有轨交通,连通整个城市,方便出行;地面都是公园,没有车辆穿行;全城布满垂直绿墙、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下图示意森林城市的位置。读图回答10、11题。
10.某房地产公司选择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高 B.购买力强
C.交通便利 D.地租低
11.对于中国一线城市的购房者,
以下最具吸引力的条件可能是( )
A.气温年较差小 B.距离新加坡近
C.垂直绿墙 D.出行方便D C 【解析】第10题,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价格低,是其选择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城的主要原因。第11题,我国一线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大,绿化面积小,所以对于我国一线城市的购房者最具吸引力的是垂直绿墙;随着技术的发展,室内温度完全可以调节,故气温年较差对购房者决策的影响小;从距离上来说,该地对我国一线城市的购房者的吸引力并不大。12.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 、 。?(2)a、b、c、d四区域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原因是 。?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是 地,原因是 。?
(4)根据该城市近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断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答案】(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2)d 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污染小。
(3)乙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4)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30年后该城市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社会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等。13.(2019·天津卷·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课件42张PPT。第17讲 城市化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地区差异 【方法技巧】
城市化进程的判读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只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加
【辨析】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
2.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城市化
【辨析】城市化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即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比发达国家低
【辨析】城市化水平受到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等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一般发达国家。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
【辨析】既有不利影响,也有有利影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小,有利影响会越来越多。2014年11月起,国家要求武汉等14个城市划定城市边界,对“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加以遏制,下图为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对于武汉城市边界规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抑制城市空间低密度扩张
B.保护周边基本农田
C.预留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
D.延缓城市化进程
2.武汉新城组群规划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
A.东部新城组群宜发展港口物流业
B.西南新城组群为水源保护区
C.南部新城组群严格划为防洪区
D.北部新城组群宜发展汽车工业3.“摊大饼”式城市发展模式( )
A.解决交通拥堵 B.吞噬自然景观
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D.提高城市环境容量
【解析】第1题,依题意,划定边界的目的是减少“摊大饼”式发展,即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土地的浪费,而不是延缓城市化进程。第2题,东部新城组群沿长江分布,具有发展水运的优势,故宜发展港口物流业。新城是集中发展区,不可能为水源保护、防洪等功能区;北部新城组群紧邻机场,具有高速交通优势,可发展依托机场的“轻薄短小”类工业,不宜发展汽车工业。第3题,该模式大量占用土地,会吞噬原有自然景观;同时会使城市环境、交通问题更严重。城市服务范围与等级高低有关,与交通建设有关,与城市布局方式相关度不大。
【答案】 1.D 2.A 3.B变式一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 B A 【解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最为平衡即职住比在1.00左右。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3题,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变式二 (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双选)
4.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
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
5.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AD BC 【解析】第4题,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分别求出不同年份该城市中心城区的企业数量,1985年大约是186,2004年大约是947,2013年大约是600,由此可得出1985~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2004~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2004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相对来说最多,所以此时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到2013年中心城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减少,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
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
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水资源丰富 B.农业发达
C.地形平坦 D.人口与农业过度集聚C D 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978年和2015年产业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对该地区1978~2015年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始终为主导
B.第二产业变幅最大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最快
D.产业结构变化明显
4.该地区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劳务输出数量减少
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D C 5.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压缩耕地面积 B.加强教育培训
C.严格户籍制度 D.住房城镇化B 6.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7.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2018·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6、7题。A D (2018·宝鸡质检)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如图乙所示)。读图完成1~3题。1.图甲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节省人力成本 B.提升城市形象
C.阻挡雨水杂物 D.防止人为践踏
2.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缓解的是城市(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雾霾问题
3.若图乙中路面、种植池宽度均相同,下列城市的路缘石高度最大的可能是( )
A.深圳市 B.成都市 C.北京市 D.宝鸡市D B A 【解析】第1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路缘石明显高于路面,可以防止行人践踏种植池,保证城市绿化效果,故D项正确。第2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环保学者设计的新型种植池低于路面,在降雨后,雨水可以从路面流向种植池,并且在种植池内滞留,起到类似于海绵吸水的作用,从而减小市区内洪水在短时间内的汇集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故B项正确。第3题,影响路缘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四个城市中,深圳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强度大,更易发生大范围的积水,路缘石应最高,故A项正确。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下图为“1994年~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读图,完成4、5题。4.1994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5.1994年~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D C 【解析】第4题,读取图中信息,人口城市化率在2003年速率最大,A错。图中折线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B、C错,D正确。第5题,因图中两类数据一直大于0,说明此期间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大,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快,占主导。(2017·九江模拟)下图为某石油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图回答6~8题。
6.该城市在( )
A.1958年人口总量达到最多
B.1975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超过自然增长率
C.1993年人口总量开始下降
D.2014年人口基数达最大值
7.该城市人口增长率变化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资源枯竭 B.产业升级
C.环境改善 D.设施完善
8.为了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
A.鼓励移民迁入,引进外部投资 B.提高居民素质,加强教育投入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D.建设经济特区,减免各项税赋C A C 【解析】第6题,一个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1992年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而1993年该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约为0.3%,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6%,故1993年人口总量开始减少。选C。第7题,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是资源枯竭,资源枯竭会导致人口迁入量减少。选A。第8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选C。(2018·广州联考)下图为城市住宅用地的两种布局模式。读图回答9~11题。
9.我国目前很多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廉 B.人口密度大 C.便于管理 D.地形平坦
10.下列关于两种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院模式有助于功能混合布局
B.大院模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
C.街区模式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D.街区模式有助于节约建设成本
11.城市住宅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
“街区式”转变的影响是( )
A.增加住宅小区公共空间 B.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
C.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 C D 【解析】第9题,住宅用地采用“大院式”布局,四周有墙,相对比较安全,也便于在一个小区内统一管理,与地价、人口密度和地形关系不大。第10题,街区模式道路与住宅区混合布局,有助于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会导致建设成本提高。第11题,小区没有围墙,道路与小区内部道路联通,方便交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 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13.(2019·北京卷·节选)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问题。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2018·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A D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正确,C错误;Ⅱ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清理场,B错误;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误。故选A。第2题,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市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正确,其他均不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不会使土地利用强度增大,A、B、C均错误。故选D。(2019·天津卷)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3、4题。 3.2016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4.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B D 【解析】第3题,首先要通过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上面两图是工业用地2004年和2016情况图,下面两图是居住用地2004年和2016情况图。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他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错;从下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范围明显增大、比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的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对;从上面两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错;从下面两图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且新增住宅主要分向中东部地区扩展,并无在乙河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错。故选B。第4题,通过图中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以得知,主城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重都大大增加,反映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会出现城市拥挤和交通堵塞,需通过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进行解决,D正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增长在乙河以东的南部地区,污染从材料图中得知应该是有向局部区域聚集,并非简单概括为扩散,A错;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增加,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会增加,B错;居住用地在图中分布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适合,C错。故选D。(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5~7题。
5.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6.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7.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B A C 【解析】第5题,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项。第6题,读图分析可知,甲为一级站点,乙、丙为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选A。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的,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的;根据图中一极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