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24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位置特征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二、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2)气候差异的形成(3)地貌差异的形成 (4)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5)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三、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区位就是位置
【辨析】地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括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等。
2.地理环境只影响产业活动
【辨析】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第1题,读图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图2,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图2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第2题,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第3题,读图1,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图2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答案】 1.D 2.B 3.A变式一 (2018·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A D 【解析】a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由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差,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结构比重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变式二 (2018·赣州十四校联考)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回答3~5题。3.下列关于该年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
B.水能资源丰富
C.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
D.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出地
4.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 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 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5.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有( )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C B A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东部地区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东部地区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第4题,读表可知,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共同的特征根据提供的选项内容只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第5题,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方向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东部地区,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读下表,回答1、2题。1.甲、乙、丙所示的地理现象分别出现在( )
A.山东、北京、上海 B.黑龙江、陕西、云南
C.辽宁、山西、西藏 D.江西、内蒙古、贵州B 2.“大缸小缸腌酸菜”是甲地区常见的习俗,而如今这一习俗已逐渐淡化,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 )
①气温升高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教育水平提高 ④作物种植类型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 读“某区域图”,完成3、4题。 3.影响图示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洋流 B.纬度和大气环流
C.纬度和海陆位置 D.海陆位置和洋流
4.图中城市、铁路分布于南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 ③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④矿产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B C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6.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7.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D B D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
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B.降水少
C.多大风 D.低温冻害A D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3、4题。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弧度指数比较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B A 【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4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2018·广州四校联考)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5.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 ℃,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6.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是( )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C D 【解析】第5题,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内部,而且材料没有提及地壳运动的相关信息,选项A错误。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夏季冰川融水量极小,且湖水上面是冰层,导热十分有限,选项B错误。南极洲夏季时,昼很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湖水升温,数米厚的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加上冰层产生逆辐射,冰层下的“温室效应”显著,水温较高,选项C正确。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与水温较高无关,选项D错误。第6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选项A错误;该地区为干燥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基本无冰川作用,选项B错误;7月为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无法看到“血瀑布”现象,选项C错误;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可能形成沙丘,选项D正确。(2017·湖南东部六校期中)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下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8.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聚集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A【解析】第7题,光伏产业的发展要依托科技,而生态“蓝肺”区不具备科技优势,故D不合理。第8题,昌九一体化利于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形成具有协作关系、紧密合作的整体,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工业化进程;故A正确。注意昌九地区位于长江中游;省内局部的强化发展,不利于全省的均衡发展。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较少 D.木材短缺
10.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1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陕西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A B A 【解析】第9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创造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当地气候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民居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歉程度。第10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有时会出现暴雨天气,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院内,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11题,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土层深厚,降水稀少,故选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12.(2018·昆明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素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之称,其南部地区有“羊上树”奇景,这种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需生长40至60年才能结果。其果实经繁杂工序、纯手工加工,制成摩洛哥精油,产量较低,有“液体黄金”之称。下图为摩洛哥所在区域及马拉喀什气温和降水资料图。(1)分析马拉喀什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
(2)推测“羊上树”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写出阿甘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生态意义。
(4)说明摩洛哥精油产量较低的原因。【答案】(1)冬季北部山地阻挡了冷空气南下;受西风暖湿气流影响;夏季南部山地阻挡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气流侵入。
(2)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地表水较少,多为季节性河流;为贫瘠的荒漠土;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动物耐饥渴能力较强。(任答3点即可)
(3)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扩大;保护生物多样性。
(4)生长周期长,产量较低;纯手工制作,生产工序繁杂;工业化水平较低。(任答2点即可)课件40张PPT。第25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2.图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3.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二、西气东输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现列表总结如下:三、重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1)基本概况
①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②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2)输电线路(主力电源)2.南水北调 (1)三条线路的比较 (2)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缓解北方、西北部分地区的用水短缺,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
②不利影响:中线和东线使沿线和调入区次生盐渍化加剧;长江中下游流量减少,影响水质,泥沙淤积加重。3.煤炭外运
(1)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2)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1.天然气是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
【辨析】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城市分布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的唯一因素
【辨析】城市分布并非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消费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也影响管线的走向。
3.我国天然气只分布在西部地区
【辨析】我国天然气并非只分布在西部地区。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也有天然气分布,如东海大陆架等地区天然气也较丰富。
4.资源输出地区经济都比较落后
【辨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的输出地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地位于江苏扬州,该地区经济水平较高。 (2019·天津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解析】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渠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渠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没有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错。故选A。
【答案】 A变式一 (2018·南宁期中)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巴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结合图完成1~3题。
1.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是( )
A.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B.保护缅甸生态环境
C.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D.改善缅甸能源结构
2.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南高北低
B.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全年高温多雨
D.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C D 3.海上巨轮运输易造成污染,海上油污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 B.水循环
C.海洋生物 D.大气环流A 【解析】第1题,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可使我国进口石油的线路大大缩短,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选C正确。第2题,缅甸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多降水;河流无冰期,不可能有凌汛。选D正确。第3题,海上石油泄漏造成污染,主要是通过洋流运动而扩散。选A正确。变式二 (2018·天津月考)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124 km,可灌溉田地2.8万余顷。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线路选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地势高低 ②工程量大小
③建成后的灌溉面积 ④沿线城镇的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对该工程所产生效益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了洛水枯水期的流量
B.提高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
C.改善了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
D.补充了地下水A D 【解析】第4题,郑国渠选建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工程量和控制灌溉面积;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第5题,该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沿线城市数量很小;洛水枯水期在冬季,冬季泾水流量也很小,故该工程对洛水枯水期流量影响很小;该工程的修建减轻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但补充了地下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项目,管道干线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2016年6月,黑河段穿江工程动工。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2.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C D 读下图,回答3~5题。3.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俄罗斯 B.欧洲
C.新加坡 D.日本C A A (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彭镇上游金沙江右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 km,占干渠总长的92%。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不包括( )
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
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线路短,工程量小
D.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
7.引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为滇中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为( )
①改善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 ②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 ③有效保障工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 )
①减少水量蒸发 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④充分保障供水水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 D B (2018·德州模拟)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缅甸西南临印度洋,东北靠中国,在中部①地带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②地区种植水稻和黄麻。读“缅甸区域图”,完成1、2题。
1.修建图中输油管线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
①多次跨越山脉、河流 ②地质条件复杂
③多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 ④夏季多暴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有利于( )
①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保证石油运输安全 ②促进缅甸能源结构优化 ③从根本上满足我国能源需求 ④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推动西南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A C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中缅石油管道穿越大山大河,沿线地势起伏大,①对;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②对;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④对。A项正确。第2题,修建中缅输油管道为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为石油运输安全提供了保证,也能够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故选C项。(2018·温州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m3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据此完成3、4题。3.“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B D 【解析】第3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少而导致的饮水安全问题;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第4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石方开采量。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经济损失,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6.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
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A C 【解析】第5题,图示①为西电东送的北线,为山西和陕西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②为西气东输工程;③表示西电东送的南线,为珠江上游的水能资源,输送到珠三角地区。第6题,西气东输工程向沿线城市供气,故考虑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城市分布。(2017·青岛模拟)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
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
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8.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
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A B 【解析】第7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第8题,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2017·西安模拟)“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C 10.“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11.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A D 【解析】第9题,“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第10题,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第11题,汉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注入长江干流,水量不受长江的影响;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渭河处于温带,冬季结冰,受黄土高原的影响,含沙量大。12.(2018·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材料二 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示意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答案】(1)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集水范围大,库容量大;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
(2)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
(3)优点: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血吸虫侵入)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或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13.(2018·乌鲁木齐适应性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2016年11月2日,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大坝开始浇筑。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其调水工程包括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输水隧洞(见下图)。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年调水15亿m3。(1)分析说明秦岭对图中汉江和渭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2)简析输水线路以隧洞为主的好处及工程建设遇到的自然障碍。
(3)简述该调水工程对受水区的影响。【答案】(1)受秦岭影响,汉江流域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气温高于0 ℃,无结冰期。渭河流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径流量较小;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加剧河流结冰。
(2)好处:缩短运输距离;少占耕地和林地;减少二次污染,保护水质;减少蒸发,保护水资源。
障碍:穿越秦岭,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穿越河流多,工程量大。
(3)补充城市供水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形成湿地,调节小气候,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若不合理灌溉,易引发土壤盐渍化。课件34张PPT。第26讲 产业转移一、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3.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4.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
1.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基本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特点。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可列表比较:1.产业转移对于转入地区,主要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
【辨析】产业转入,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但是以有利影响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产业转入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同的阶段
【辨析】分别处于不同的阶段。发达国家生产处于产业的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品,发展中国家主要生产处于产业的成熟和衰退期的产品。(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解析】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对比上海和温州,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D选项正确;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比温州好,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选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故上海的销售市场规模对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迁入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
【答案】 D变式一 (2018·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据此完成1~3题。
1.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原材料 C.市场 D.劳动力
2.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加工建设成本 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
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
3.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快速更新产品 B.改进生产技术
C.扩大生产规模 D.拓展国际市场C C A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时装受市场变化影响大,所以时装企业在洛杉矶时尚街区集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2题,洛杉矶时尚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距离时装设计、销售企业近,有利于缩短产品流通时间。第3题,根据时装是具有“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洛杉矶时装企业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快速更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变式二 美国电气企业T公司1991年起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产品销回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大力激励美国企业回迁办厂,2013年初,T公司将大量热水器、洗衣机等生产厂从中国回迁美国。2017年初,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计划要尽全力去打击那些将工作岗位送到海外的美国公司,并扬言要对它们卖回美国的商品征收处罚性关税。据此完成4~6题。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引T公司投资建厂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广阔
B.人口多,廉价劳动力丰富
C.海岸线漫长,海运便利
D.工业基础好,便于协作B 5.T公司热水器和洗衣机等生产厂回迁美国的原因主要是( )
A.能源提价,运输成本上涨
B.中国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C.中国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D.美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6.美国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是( )
A.服装工业 B.汽车工业
C.电子工业 D.医药工业D A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产品销往美国,A错;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廉价,B对;美国海岸线漫长,海运便利,但这不是主要原因,C错;美国工业基础比中国好,D错。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T公司热水器和洗衣机等生产厂回迁美国与美国的政策有关,故选D。第6题,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与其他三个工业相比,较难回流到美国。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贸易两种转型升级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研发、品牌维护
B.研发、品牌维护、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
C.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物流配送、研发
D.研发、物流配送、原材料采购、品牌维护
2.途径Ⅱ中最可能的国家或地区是( )
A.南非 B.俄罗斯
C.东南亚 D.北美地区A C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2016年,广东省生产的机器人迎来产品创新升级潮,产量年增加4 000台。下表为2013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回答3~5题。3.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A 4.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
A.甲地→丙地 B.丁地→乙地
C.丙地→乙地 D.丁地→甲地
5.下列关于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有( )
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②市场优势不断丧失 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 B (2018·湘中名校联考)下图为极点附近俯视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国家或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汽车产业的产业转移方向可能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④→①→③ D.④→③→②
7.④国如果将其在国外的服装产业召回本国,
对本国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短期内促进就业,减少失业人口
B.增加销售量,促进经济发展
C.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关税
D.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B A 8.某家电企业从②国到④国投资建厂主要考虑( )
A.④国科技力量雄厚
B.②国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
C.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D.②国原料价格高C 河口沙嘴是黄河的前沿河段,河海交汇最为剧烈,可直观反映黄河口的冲淤变化。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年蓄水,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读黄河口沙嘴动态过程图,完成1、2题。
1.图中南部沙嘴急剧蚀退的原因是( )
A.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增加
B.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D.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
2.推测图中出现北部沙嘴的原因( )
A.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B.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C.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
D.黄河改道,北汊入海泥沙淤积D D 【解析】第1题,图中南部沙嘴急剧侵蚀后退,说明河流入海口沉积的泥沙减少,原因可能是河流流量的减少或含沙量降低。读材料可知,沙嘴的淤进蚀退与入海的水量和沙量关系极为密切,中游的小浪底水库1999年蓄水,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实验。从图中可看出,特别是2002~2003年、2003~2006年两时段南部沙嘴急剧蚀退,说明与中游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时段相吻合,与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密切相关,D正确;图中1999~2002年南部沙嘴侵蚀后退不明显,此时段黄河流域工业用水量也增加,说明受其影响较小,A错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不会在某一时段特别明显,B错误;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只会增加流量和泥沙淤积,C错误。选D。第2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水上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三角洲,选D。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会导致黄河的入海口泥沙增多,南部和北部的沙嘴都应该扩张,而不是出现南部消减,北部增多,故A错;黄河沿岸农业一直较多,因为降水较少,故农业需要充足的灌溉,不可能减少,故B错;因黄河改道次数较多,故海水对河口沙嘴侵蚀减弱说法错误,C错。(2018·日照一模)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3~5题。
3.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4.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A B D 【解析】第3题,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正确。第4题,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第5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误;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错误;“西进运动”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误;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正确。(2018·丽江调研)下图反映的是珠三角地区于2008年提出的“腾笼换鸟”战略。据此完成6、7题。
6.珠三角地区在“腾笼”过程中“腾”出的是( )
A.家禽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B.电子装配业和服装制造业
C.精密仪器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
D.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7.该战略实施后,会使珠三角地区(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人口素质结构逆转
C.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D.人口性别比失衡B C 【解析】第6题,珠三角地区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以珠三角地区在“腾笼”过程中“腾”出的是电子装配业和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第7题,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珠三角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大。(2018·杭州模拟)读某国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8、9题。
8.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该国( )
A.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B.对外开放程度降低
C.高科技为主导力量
D.内部发展差异缩小
9.若图中数码表示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
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合理的是( )
A.Ⅲ区到Ⅰ区 B.Ⅳ区到Ⅱ区
C.Ⅴ区到Ⅵ区 D.Ⅵ区到Ⅲ区A D 【解析】根据图中年份,结合三角坐标,分析不同年份各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第三产业占比重越大,第一产业占比重越小,说明产业结构越合理。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第8题,根据图中年份分析,该国1990年以第一产业为主,200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长,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该国产业结构趋向合理,A对;产业结构变化,不能反映对外开放程度降低,B错;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表示高科技为主导力量、国家内部发展差异缩小,C、D错。第9题,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比重大,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大,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若图中数码表示该国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根据三角坐标值,从地域分布看,产业转移合理的是Ⅵ区到Ⅲ区,D对;图中Ⅲ区比Ⅰ区落后,A错;Ⅳ区以第一产业为主,B错;结合第一、二产业分析,Ⅴ区比Ⅵ区经济水平低,C错。(2017·杭州模拟)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 D.能源结构
11.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D A【解析】第10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资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第11题,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富士康科技2012年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内地总部动土仪式,届时会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内地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材料二 富士康在国内转移图。(1)具体说明哪些因素的变化使得深圳从产业的迁入地变为迁出地。
(2)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说明富士康科技在上海浦东设立总部而不选择深圳的理由。
(4)简述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和职工的影响。【答案】(1)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对深圳: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郑州: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4)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转型步伐,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职工: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或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四川、江西等中西部地区民工大量向珠三角、长三角流动的同时,广东、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呈现向四川整体迁移的趋势。一些服装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结伴”到四川建厂,在成都周边的新都、彭州等地形成了一些新兴的服装集群。预计,广东、浙江纺织服装业、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把整个产业链西迁,形成中西部区域产业集群。(1)结合材料,简述图示区域民工流动、产业转移的特点。
(2)简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图示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答案】(1)民工流动特点:民工流动规模大,主要由四川、贵州、江西等中西部地区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
产业转移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规模大,由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2)对转入地而言,产业转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速度,带动本地城市化;造成环境污染等。对转出地而言,产业转出可减轻环境压力和污染,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影响就业水平,部分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等。
(3)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提高,环境污染严重等成为推力,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土地成本低,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产业配套设施得到改善等成为拉力,吸引产业转入。课件50张PPT。第27讲 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技巧】“3S”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3)关键词判断“3S”技术
①RS:“获取”空间信息。
②GPS:“定位”“导航”“精确”“精密”“精准”等。
③GIS:“分析”“处理”“查询”“输入”等。1.地理信息系统只有地图查阅功能
【辨析】地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地图的查询功能外,还可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动态分析,其功能远大于地图。
2.数字地球等于“3S”技术的综合
【辨析】不能简单划等号。数字地球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解析】第1题,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第2题,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自然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点和岩层。
【答案】 1.A 2.C变式一 (2018·泉州质检)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回答1、2题。
1.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2.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 D 【解析】第1题,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这不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A错。GPS技术本身不能扩大出行范围,B错。随着GPS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C对。GPS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行,D错。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知道位置,行车路线导航,D对。GPS没有监视功能,也没有查寻功能,①③错。变式二 (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材料回答3、4题。3.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 ②应急搜救 ③水文监测 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C 4.由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 000万 km2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受北斗系统服务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人口普查、海产品加工不在此列。第4题,由表可知,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 000万km2。下面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
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
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
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空气质量图 ④矿产分布图 ⑤人口分布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D C 下图为吉林市局部区域某日地表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获取该地区地表温度分布的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PS
4.a、b、c三地依次可能是( )
A.工业用地 水体 绿地
B.工业用地 绿地 水体
C.绿地 工业用地 水体
D.水体 绿地 工业用地B A 某研究者从大数据的视角出发,利用国内新浪微博公众平台,采集了2013年网络用户签到数据,解析出北京几个城区“活动空间”的特征。读表1和表2,回答5、6题。
表1 北京三城区的活动空间数量分布表2 北京三城区活动空间签到数量分布(注:“活动空间”是人们由于各种明确的目的,活跃在一定场所范围内的空间。主要分为居住、公共、商业、交通、通讯和户外休闲等六种类型)
5.该研究者得出表2,使用的技术有( )
A.GPS和GIS B.GPS和RS
C.RS和GIS D.数字地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朝阳区商业活动签到最高是由于传统商业区知名度高
B.朝阳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少于西城区是由于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少
C.丰台区交通活动签到多于朝阳区是由于对外交通枢纽多
D.丰台区户外休闲活动签到最少是由于交通活动空间少A C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中的频率越来越大。读GIS分层图,回答7、8题。
7.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滑坡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地震
8.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层弄丢了,
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层,它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状况 D.地层厚度A B (2018·大兴模拟)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DD【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应用到RS,“经过系统分析”应用到GIS,“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应用到GPS。第2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可以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但无法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在地理科学中,常采用叠加分析来进行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划与选址。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在上述选址过程中进行叠加分析时,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
C.GPS
D.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通过叠加分析处理,图示选址最适合建设( )
A.大型钢铁厂 B.自来水厂
C.奶牛场 D.煤炭的开采与加工厂A B 【解析】第3题,GIS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故选A;RS主要用于获取信息;GPS主要用于定位;BDS为我国自主研发,和GPS性质类似。第4题,由图可知,该选址人口稀少,植被保护好,地质条件适宜,特别是水质状况良好,因此最适合建设自来水厂。(2018·广西三市联考)光伏大棚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表为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关数据比较表。读表完成5、6题。5.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 )
A.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长
B.农产品的售价更低
C.对环境的污染更少
D.目前在我国分布更广C 6.对于我国某地正在建设的光伏大棚,利用遥感技术不能监测的是( )
A.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
B.光伏大棚的面积
C.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
D.光伏大棚的高度D 【解析】第5题,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每年种植蔬菜的次数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由于光伏大棚的造价高于普通大棚,目前推广的难度较大,且生产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农产品的售价高于普通大棚生产的产品;光伏大棚不需要每年更换塑料膜,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少。第6题,光伏大棚的位置、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光伏大棚的面积等都可以通过判读遥感影像来获得;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获得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但光伏大棚的高度信息无法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②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
③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与状况
④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 )
①改良农产品品种 ②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④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 D 【解析】第7题,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和状况,故B项正确。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第8题,精准农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但不能改良农产品品种,也不能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智慧低碳城镇应该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如“3S”技术、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将城镇的智能信息化与低碳生态化相结合,强调智慧、低碳、有弹性的现代化新型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智慧低碳城镇的概念。据此完成9~11题。9.GIS在智慧低碳城镇建设中提供的应用为(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10.下列措施中符合智慧低碳城镇概念的是( )
A.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市容
B.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将城市路灯全部换成太阳能路灯
D.倡导工业企业全部搬迁
11.智慧低碳城镇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完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B.促进人口迁入城市
C.扩大城市规模
D.促进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A B D 【解析】第9题,GIS侧重分析,RS侧重实时监测,GPS侧重跟踪、定位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第10题,智慧低碳城镇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A项所述内容不能体现这一理念;B项所述内容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符合题意;C项所述内容没有考虑到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D项所述内容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第11题,智慧低碳城镇的理念是引导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12.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4月10日,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凯旋。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答案】(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13.读城市功能分区、交通线、地价图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图层的制作和叠加是通过 完成的。?
(2)GIS是专门处理地理 的计算机系统。它具有对空间信息进行 、管理、 和表达等功能,广泛应用于 管理、 监测与评估等。?
(3)GIS可以显示同一地区不同地理要素的图层,同时也能对几种图层进行叠加,进而对区域地理环境进行分析评价。
①图中显示该城市的中心区位于区域 部。?
②图中甲、乙、丙、丁最适宜建成物流中心的是 地,原因是该地区位于主干道上,交通便利;地价 ;且位于工业区,货物运输量大。?【答案】(1)地理信息系统(GIS)。
(2)空间数据 输入 分析 城市 灾害
(3)西南 丁 低(2019·天津卷)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C A 【解析】第1题,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C对;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第2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对。B、C、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A。(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3题。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D 【解析】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位置信息,再建立云杉分布信息数据库,然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研究过程是②①③。(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5.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A C 【解析】第4题,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第5题,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自然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点和岩层。(2015·江苏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6、7题。6.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7.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A D 【解析】第6题,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处光线明亮,图中甲点光线较暗应为山谷,故答案为A。 第7题,根据图中数据冰川区域“2”2009年比1973年共减少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所以减少的总面积为2 700平方米,故答案为D。8.(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