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期八年级生物质检试题(一)(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上期八年级生物质检试题(一)(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02 11:45:59

文档简介

2019年上期八年级生物单元质检题(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1—5:ADABD 6—10:DCDCA 11—1:BDDDB 16—20:CDDDD[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每空1分,6分)
(1)阳光、空气、水 水藻、河泥
(2)为小鱼提供氧气
(3)水藻呼吸消耗了氧气
(4)光
(5)河泥对小鱼生存时间有影响吗
2、(每空1分,6分)
①-C ②-B ③-C ④-A ⑤-B ⑥-D
3、(每空1分,6分
⑴ 吃 被吃(或捕食 被捕食)
⑵ 消费 生产
⑶ 5
⑷ 草→鼠→蛇→鹰
4、(每空1分,10分)
⑴ ①→②→③
⑵ Ⅰ 有机物
Ⅱ 分解者
⑶ 生产者 分解者 非生物 水 空气
⑷ ② ③
5、(每空1分,12分)
⑴ A
⑵ 消费者 生产者 物质循环
⑶ D 细菌、真菌
⑷ 生态系统稳定性 竞争 捕食 先增多后减少 生态系统稳定性
⑸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种子
2019年上期八年级生物质检试题(一)
(第23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的,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图中的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下不符合这种关系的一组生物是
A. 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B. 牛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C.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D. 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
2、右上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捕食、竞争
3.以下诗文或谚语里所蕴含的生物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间的互惠互利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飞蛾扑火——生物的应激性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4、下列哪一项都是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条件
A.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和电
B. 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一定的生存空间
C. 阳光、土壤、空气、电话
D. 空气、阳光、土壤、无机盐、石子
5、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 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②和③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B. 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丁的数量多少
C. 图中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
D.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在丁这一级积累最多
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B. B是消费者,和A存在捕食关系
C. C是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D. A、B、C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7、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阳光→小草→野兔 B. 蚯蚓→小鸡→猫头鹰
C. 小麦→田鼠→猫头鹰 D. 小草→野兔→细菌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9、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的成分组成是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D. 生产者与分解者
10、图中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
A. 捕食、竞争 B. 合作、竞争 C. 捕食、合作 D. 寄生、竞争
11、右上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 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A. A→B→C→D→E B. C→E→B→A→D
C. D→A→B→C→E D. E→D→C→B→A
1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各项符 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A. 阳光→草→食虫鸟→鹰 B. 蘑菇→兔子→鹰
C. 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13、左下图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 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丙→丁→甲→乙 D. 丙→丁→乙→甲
14、右上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狼组成的一条食物链。如果猎杀了全部的狼, 则兔的数量变化曲线应为
15、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16、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
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 ②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容易被破坏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除生物外,还缺少非生物部分
B. 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 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蛇体内积累的量最多
D. 此生态系统中有4条食物链
18、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A. 此图反应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B. 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
C. 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
19、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 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越多
C.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自动调节恢复
D.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0、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分)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左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
比较 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的存活时间与 有关。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 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
(5)如果将B、C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
2、(6分)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3、(6分)如左下图为某一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与草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和 的关系,这 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野兔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者,而草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者。
(3)该食物网有 条食物链。
(4)请你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10分)右上图中,甲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构成
食物链的几种生物的数量。据图回答:
(1)用序号写出甲图中的食物链 。
(2)请你回忆一下所学习过的食物链,它们的共同点是:
Ⅰ食物链的开始端总是植物,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供给自己和
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Ⅱ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 。
(3)甲图中的①、②和③、④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它们分别属于 、消费
者、 ;图中的⑤是生态系统的 部分之一,该部分还包括 、 等。
(4)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图中的 、①、 (用序号表示)。
5、(12分)如图为自然界某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填代表字母)。
(2)该生态系统的各种动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中被称为 。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
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二氧化碳和含氮的
无机盐又被 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
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 的作用。
(3)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 (填代表字母),
它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腐生的 ,其作
用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生态系统发制到一定的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把这种能力叫做 。该生态系统中,兔与鼠之间为 关系,
鹰与兔、鼠之间为 关系。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一段时间内兔和鼠的数量变
化为 ,这反映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维持 的作用。 (5)兔、鼠等动物在取食植物的时候经常出现周身布满植物花粉、皮毛钩挂植物种子、打
洞埋藏植物种子储藏越冬等现象,这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