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上册
课题:歌曲《剪羊毛》(花城版)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曲,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等歌词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旋律以分解的主和弦音进行,使得曲调色彩十分明亮,情绪轻快活跃,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歌曲结构为a
a`b
a`第1、2乐句比较相似,第三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重复再现了第二句,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坚信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学情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改版前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歌曲,五年级的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但在教学附点及一字多音时要花多一点时间,这会削弱歌曲的情感处理。四年级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和技能不等同五年级,所以教四年级学生应化难为易,以情感教学为重心,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情绪中学习歌曲。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歌词含义,让学生内心明白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绪。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和学习附点八分音符,并能准确演唱。
(三)过程与方法
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方法:听赏、模唱、教授、对话、合作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愉快而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澳大利亚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课前准备
PPT课件、教学平台、电子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
学法
教学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喜羊羊和灰太狼》片段;2、观看课件后说“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哪个?3、简单介绍澳大利亚
1、观赏视频2、问答3、口头介绍,PP展现
1、边观赏视频边模唱2、思考3、听介绍及看PPT课件
1、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片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歌曲背景简单深透。
二、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剪羊毛》
提问歌词内容最主要讲的是什么?
聆听和思考
培养学生专注聆听习惯,总结归纳和感受歌曲情绪。
2、模仿剪羊毛的动作及按以下节奏剪羊毛:4/4XX
XX
XX
XX
︱X﹒X
X﹒X
X﹒X
X﹒X
|
1、提出问题2、读拍示范
1、想象与模仿剪羊毛的动作2、口读、手拍
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2、利用XX
与
X﹒X的比较,让学生对附点音符的印象深刻,更为容易学习掌握附点八分音符。
3、朗读歌词与解释歌词含义
1、按节奏带读2、提问3、讲述描绘
1、口读2、思考3、聆听
1、按节奏读词,为学习歌会歌曲做铺垫;2、理解歌词的背景及内涵,从而引发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把握;3、深透人文教育,拓展思维。
4、聆听歌曲《剪羊毛》(1)小声跟唱(2)找出相同的乐句
1、放歌曲范唱2、歌词图片展示
1、听范唱小声跟唱2、回答问题
1、练习耳朵,学会聆听,完整感受歌曲情绪。2、理解歌曲的结构。
5、学唱歌曲(1)先学习2、4两句(2)再学1、3两句(3)完整学唱
电子琴带唱
跟唱
让学生懂得歌曲的结构和更快的掌握歌曲。
6、歌曲情绪的引导(1)1、2乐句的情绪引导(2)3乐句的情绪引导(3)4乐句的情绪引导
1、范唱2、提问
1、跟唱2、思考与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涵有感情的抒发歌曲的情感。
三、文化的拓展
1、观看剪羊毛视频(1)用什么剪羊毛的?(2)小羊在剪毛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提问
看视频,思考问题
了解现在是怎样剪羊毛的和小羊害怕的情景。
2、羊对人类的贡献
提问、PPT展示
思考、回答
1、了解羊对人类的贡献;2、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