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1 23:2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
意图入境,逐步感悟;想象意境,吟诵背诵。
3.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接触古诗,可以说是初入门径。而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老师如果在教学古诗时进行繁复冗长的讲说,必将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从搜集的资料入手,通过多媒体展示,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啊?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也想带你们 去一个地方(出示鹳雀楼图片)板书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市黄河道边。楼高三层,因 为这里常有鹳雀栖息于上,所以被称为鹳雀楼。说说鹳雀楼给你怎样的感觉?(简笔画鹳雀楼)
2、站在鹳雀楼上,向前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中条山,向下可以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之所以这么有名,和一个人,一首诗有关,这个人是….. 唐朝的大诗人王之涣,他曾经登上鹳雀楼,写下了当时的感想。板书 登提醒登的读音deng。
3、齐读课题,鹳雀楼是一个名字,要连起来读,登是一个动作,读的时候要停一停!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律
1. 今天我们随着盛唐大诗人王之涣,来到了鹳雀楼 ,配乐:简笔画山、夕阳、黄河
这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鹳雀楼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迷人。诗人王之涣在信步登上鹳雀楼,凭楼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夕阳渐渐消失在山的背后,脚下的黄河波涛汹涌,滚滚不息奔向东方,汇入大海。看到这美丽壮观的景象,诗人禁不住心中的激动,提笔写下了这首诗《登鹳雀楼》出示,范读。
2.自读古诗
你们也想读了吧。先自己大声的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读完两遍以后请坐正。
3.指名带拼音读(2人),检查生字认读,强调层的后鼻音。去拼音读(2人)。老师评价:我发现他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感情,读准了停顿的部分。古诗有节奏,指导读停顿,出示停顿线,老师引读。齐读
三、精读古诗,读出画面
1. (出示鹳雀楼风景图片)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一看这幅图,静静的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自由飘荡着的小船,看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还看到了远处的太阳,连绵起伏的山)
2. 这是怎样的山啊?(连绵起伏、高耸入云),这是怎样的、什么时候的太阳?(即将落山的太阳)有一句诗就写了这样的山这样的太阳:一起读出来。出示 白日依山尽。
3、这里有一个生字,出示依,怎么理解?我现在就依着她呢,你能给依换个词吗?(靠、挨) 请给依组词:(依靠、依偎、依恋、依依不舍)这些词让我们感到不舍。太阳挨着山,依依不舍地落下去,怎么样?(看不见了)你从哪个词语读出的?加红尽,理解。谁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有点不舍,慢慢地)
4、诗人除了写山和夕阳,还写了什么?生答:黄河。什么样的黄河?生描述怎样的黄河。播放视频。它要流到哪儿去?黄河奔腾着流向大海,一起读 黄河入海流,读出黄河的气势。
5.诗人先写了远处的山和夕阳,又写了近处的黄河,诗人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
6.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着逐渐西沉的太阳,傍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往下落,脚下波涛汹涌的黄河,奔向遥远的东方,注入大海。多么壮美的景色啊!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行!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理。
1.还想再看更远更美的景色吗 那怎么办 诗人和大家想的一样。所以他心里不由得吟出两句诗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在这一句诗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生指出:欲 穷 。怎么理解这个词呢? “欲”这个字很有意思。它是什么结构?在古文字里,这个欠表示一个人唉声叹气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山谷那么大的空缺,不满足。诗人心里也不满足,他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所以这里的欲就是想要的意思。读诗句 “穷”这个字,我用刚学的部首查字法查“穴字头”,看到穷有以下几种解释,那在诗句中是哪一种解释呢?
穷:缺乏财物
没有出路
达到极点
3.诗人不满足当下看到的风景,想把这里所有的美景,全部看完,怎么办呢?(生答,再登上一层楼才能看得更远。)这就是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我想,诗人再上一层楼,一定看到了更壮美的景色。
4.读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老师也有这样的经历:站在一楼,老师只能看到门口的风景,但是站在学校的三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高楼和马路了,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来到一座山脚下,我们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爸爸妈妈会对我们说,引导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们的朗读水平也是“更上一层楼”了。
6.诗人特别的了不起,不止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五.升华感悟,背诵古诗。
配乐朗读,指名读,这么美的诗,我们能够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背诵。
六、 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生字,指名认读。
2、学习楼:我们住的楼房都是钢筋水泥建的,那楼却是木字旁,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楼房都是木头建的。谁会组词?去掉木字旁仍读lou,“篓”看着部首,想想与什么有关,“搂”又与什么有关?不同的意思就藏在不同的偏旁里。多么有趣的汉字啊!汉字不仅好玩,还很美,我们来写这个字!写“楼”要注意什么呢?请举右手和我一起写。口诀:木字写窄捺变点,女字横长托上边。
3.学生讨论最易写错的地方,强调“黄”的竖,层的横长。
老师指导讲解、范写。学生练习描红。
4.展示评讲。
七、课外拓展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是千古流传,送给大家另外一首他的诗(出示古诗)。请课后理解并背诵下来。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