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
直线运动(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
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答案】C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所以小丽和小雨的方案都是可行的。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
跑的最快。(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乙
【解析】由题目中三块表的示数可知,甲、乙、丙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乙运动的最快。
类型二、速度及其计算
2、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
【思路点拨】第一步: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求出平板车的速度;第二步: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出路程。特别注意两次的路程均是桥长加车长。
【答案与解析】
已知车长和桥长,还有时间可求速度,还知通过另一桥时间,可求经过的路程,总路程减去车长就是这座桥长。
【总结升华】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车长和桥长的和等于经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
【变式1】一列长约200m的火车以72km/h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半分钟的时间。求这座大桥的长度。
【答案】400m
【变式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2
D.2:9
【答案】C
3、设地球距离月球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匀速直线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探测器再次发出信号时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地球上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
(1)求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t
(2)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v为多大?
(3)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是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时间、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计算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是
;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与解析】依据公式得
以列车(或自己)为参照物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
类型三、平均速度
4、2011年4月1号银川-北京西K175/6次列车升级为T275/6次特快旅客列车,升级后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从银川到北京西站单程运行时间是多长时间?
(2)从银川到盐池,若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计算列车此段行驶的路程。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列车时刻表找出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类型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5、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多少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思路点拨】路程时间图象,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然后根据速度公式算出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的速度关系(乙车的速度算法同甲车),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的运动方向。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包括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图象找出规律、物理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
【答案】B
【解析】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中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比较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图(a)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_______。
3、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72km/h=_______m/s
(2)15m/s=_______km/h
4、我国铁路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行速度约为146km/h,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0h。目前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并预计初期运行速度达到300km/h,届时,乘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h。(结果保留整数)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________m/s。
6、一辆小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时整;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时48分,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二、选择题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8、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小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10、小明家离学校600
m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60m/s
B.6m/s
C.1m/s
D.1m/min
11、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则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12、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的速度是3km/h,乙在1min内走了63m,丙行进的速度是1m/s,比较三者速度大小,则(
)
A.
B.
C.
D.
1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4,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1:2
B.2:1
C.8:9
D.9:8
三、计算题
14、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山洞,耗时40s,已知这列火车长100m,则山洞长为多少米
15、甲船在河道内航行的速度为18
km/h,从A地出发半小时后,乙船以7m/s的速度也由A地出发沿同一河道同向行驶。求:
(1)乙船出发多长时间后追上甲船
(2)乙船追上甲船时共航行多少路程
【答案与解析】
1、【答案】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所用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解析】由图(a)可以看出他们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所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由图(b)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他们所用的时间不相同。
2、【答案】物体运动快慢;
3、【答案】(1)20;(2)54
【解析】该题考察单位换算,属于物理计算的基本功,1m/s=3.6km/h,1km=1000m,1h=3600s
4、【答案】5
5、【答案】2.5;2.5
6、【答案】48
100
【解析】所用时间t=t2-t1=48
min,通过路程S=SA-SB=120km-40km=80km,
平均速度
7、【答案】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路程内,物体通过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8、【答案】A
【解析】火车的速度:,故火车的速度大。
9、【答案】C
【解析】两者通过同样的路程,乌龟用时较短,故它全程的平均速度较大。
10、【答案】C
【解析】小明步行通过600m路程的平均速度。
11、【答案】C
【解析】该物体4s内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均相等。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与解析】
火车速度v=54
km/h=15
m/s,
火车通过的路程s=Vt=15m/s×40s=600m,
山洞长。
15、【答案与解析】
(1)甲船的速度v甲=18km/h=5m/s.
设乙船追上甲船需时为。
则甲船航行了+1800s的时间.
由,得,
代入数据得,
解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