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20非洲雕刻艺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 20非洲雕刻艺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1-01 21: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非洲雕刻艺术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的影响,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非洲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分析、归纳非洲雕刻的特点,深刻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从师生对话中逐步尝试用美学的术语欣赏和评述非洲雕刻艺术的方法。
3.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对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非洲雕刻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艺术特点,能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欣赏评述雕刻作品。
教学难点:用美学原理来欣赏和评价非洲雕刻作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
听完后,师:在音乐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师:你能感受到音乐来自哪个地方吗?
2.介绍非洲。
3、欣赏非洲舞蹈。
非洲人喜欢唱歌跳舞,性格热情奔放。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小段非洲舞蹈。同学们起来跟着跳,跟着拍节奏。感觉一下。他们的音乐舞蹈给你什么感觉?强烈奔放。
4、揭示课题。
如果说非洲舞蹈是一种动态的艺术,那么,在非洲,还有一种更吸引人的无声艺术,那就是——雕刻艺术。毕加索曾毫不客气地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和非洲,而西方根本没有艺术可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非洲雕刻的神奇,探索一下非洲雕刻的奥妙所在!(板书课题)
二、欣赏非洲雕刻。
1、出示《一家人》,请学生给作品起个名字,谈谈对作品的感觉。作品雕刻的是一个和睦的家庭成员,人物造型强调形体部位的转折,多处运用了硬挺的直线。雕刻的人体比例采用的是非洲雕刻的典型比例,即“非洲比例”,头部一般是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在非洲人看来,人的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祖先的灵魂主要集中在头部。(夸张变形)
2、你还看到了什么?豹头,羚羊头。豹头有概括夸张,但是变化不大,羚羊头概括成简单的形状,像个标志。
3、《祖先》对非洲艺术家说来,嘴首先是一条缝隙或是窄小的,或是宽长的。这类大写意的手法(粗犷),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细节的刻划,局部看,显得十分随意简单;整体看,却透露出一种活泼鲜跳的内在生命。
4、这幅作品叫《母性雕像》,十分有名。谁来描绘一下这件作品?(母亲盘腿正襟危坐,头占身体的一半左右,左手扶着躺在腿上的婴儿,右手扶着乳房,准备给他喂奶,身上刻着部落文身,面容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神态。)在这件作品中,你觉得哪些地方雕刻的比较突出?(乳房、脸)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落后,非洲人养育后代一定要靠母乳,这决定着小宝宝能否存活下来,部族是否兴旺,所以对哺育婴儿的器官就也极其崇拜。
《祖先》非洲雕刻有大量的作品突出了肚脐,认为肚脐是生命之源,也带给人病痛和灾难。
你们看,非洲雕刻作品的夸张变形都源于生活,不是随意的。
5、突出小点——纹身,黑人认为有纹身才美,是部落的标志。弱化了五官、身体和手腿,因为在这个作品里,这些不是他们要表现的东西。
网状线条的头顶、光滑的面部、圆环排列出的脖子,形成线条的对比变化,又和光滑的面部形成对比,夸大而且深凹的眼睛,突破了整体呆板的造型,装饰链又把三个完全不同的部分联系在了一起。整个作品疏密对比,凹凸变化,节奏感都是精心安排,遵循美的原则。
6、面对这些作品,你有什么疑问吗?身上插满钉子是在接受惩罚还是吓唬人?旋转木马?这些问题专家也不一定都知道。非洲人的生活、宗教、习俗和我们相差太大了,不同部落还有不同,都是我们无法理解,也无法破解的。
但我们知道,非洲雕刻不是单纯模仿和再现眼睛能够看到的事物;而是为自己部族的宗教、魔法和统治阶级服务,表现对神力、生命力的崇拜;象征神灵、魔力或者权利、愿望等等。
7、欣赏非洲面具与顶饰
“契瓦拉”是神话传说中的祖先,也是班巴拉族崇拜的英雄,人们相信它能传播人类文明。面具表现的是神话中的羚羊正在战斗着。有时还在羚羊基本造型上配有其他动物形象。在播种之前,佩戴“契瓦拉”面具顶饰的班巴拉人,成双成对地在田地里跳舞,祈求丰收。
8、欣赏非洲建筑构件与生活用品
象牙做的盐罐,复杂的人物造型和平整的球体、底座形成对比,球体底座本身的装饰就是点线面的疏密对比,整个作品有面有线有点有镂空的对比,有凹凸起伏的节奏感,精致有内容但是不混乱繁琐,有张有弛,也是经典之作。
木凳上经常雕刻着各种人物形象,有的是屈膝举着双手站立,有的是举起双手跪着。
9、小结非洲雕刻的特点。
10、找一找,哪些是非洲雕刻?为什么?如果叫你帮她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名字?从造型上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
《肩扛羚羊的猎人》这件作品与贝宁的雕刻风格不同,被称作“猎人风格”。雕刻家以夸张手法塑造出猎人肩扛羚羊的姿态,再用写实手法将猎人的腰带、箭囊、弓及身边的猎狗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完整的感觉。
木质的作品,凳子细密的花纹与简洁粗犷的人物对比,肢体的竖线斜线与凳子的横线曲线对比,整体粗犷、概括但不失细节。
三、学生作业。
过渡:欣赏了这么多的雕刻艺术品,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雕刻艺术家了,现在就让我们的艺术细胞活跃起来,一起创造一件属于自己的雕刻艺术品吧!
(1)教师介绍制作方法。A、制作大轮廓;B、刻画细节部分;C、进行适当的装饰。
(2)学生动手,利用陶土制作一件作品,可以仿照书上的雕刻作品,也可以自己创作。
四、作品展示。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作简单的介绍、互评。
五、拓展
1.
今天我们了解了非洲雕刻的特点。你们知道吗?这些特点影响了世界美术的发展。
2.
毕加索、莫迪利亚尼一批大师受非洲雕刻影响,开创立体派、野兽派等现代美术,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而不是再现。
3.这是毕加索21岁时的自画像,还是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他的长相,这是最后一次的自画像,可以感觉到非洲雕刻的元素。
4.
这幅画的人物简直就把非洲面具搬上来了。
结束语:艺术无国界,通过艺术作品,我们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样。希望大家在今后有生活中多吸取别人的长处,表现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