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2 10: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秦朝“在政府组织上,羸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郡国制 D.中央集权制度
2.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他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形制,统一度量衡等
②他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④他的统治最终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他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后事出意外,含冤入狱,并处以宫刑。在身体和精神遭 受巨大创伤的情况下,忍辱含垢,历时 13 年,终于完成史学巨作——《史记》。”上述的 “他”是( )
A.司马迁 B.班固 C.张仲景 D.司马睿
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汉王朝汉武帝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摆放着纸质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
B.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华佗--写成《伤寒杂病论》并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6.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张仲景,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的中医名著是(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中医基础理论》
7.“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
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
8.下列成语或典故所反映的故事,依据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揭竿斩木②卧薪尝胆③三顾茅庐④风声鹤唳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9.西汉鼎盛时期出现在谁的统治期间?(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0.《史记》:“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指的是
A.开辟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B.张骞得到西域各国信任
C.实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2.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13.如图《揭竿而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4.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5.“至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推恩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之言,因建推恩分侯之策。武帝从其计,令诸侯王自动分封子弟。”汉武帝“推恩分侯”的目的在于
A.加强思想统治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维护列候利益 D.控制社会经济
16.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施政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
①焚书坑儒②修筑长城③强征赋税④统一文字⑤严刑苛法⑥行郡县制⑦开拓交通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
17.时间是构成史实的要素之一,西汉的建立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18.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是王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
A.当时国家很贫穷,消费不起 B.做样子给百姓看,怕大家说他是昏君
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节俭财政开支,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20.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的长官是世袭的
二、简答题
2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灭六国结束了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秦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中央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秦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制度沿用至今?
(2)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大力推行了哪些措施?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哪两个人领导的?
2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
(2)阅读如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政治上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2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灭六国的起止时间:
(2)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1.D2.B3.A4.D5.C6.C7.C8.D9.C10.C11.A12.B13.C14.D15.B16.A17.D18.D19.C20.C
21.(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长城
(3)陈胜、吴广。
22.(1)商鞅变法
(2)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3.(1)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2)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
(3)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