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1 23: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
B. 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 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 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2.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军将士不惜牺牲
B. 后方同胞全力支援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八路军的支援配合
3.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 西安事变
B. 柳条湖事件
C. 八一三事变
D. 一名士兵失踪
4.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5.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6.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下列事件与该纪念日无关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7.“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积极意义是
A. 显示了国军实力
B. 显示了八路军的实力
C.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日军迅速投降
8.“……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以上祭文是为了恭祭哪一事件中罹难的同胞(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甲午中日战争
9.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
③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④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华北事变出现
C. 七七事变爆发
D.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1.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2.1938年,朱德在某战役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卢沟桥保卫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3.毛泽东同志指出:这场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它标志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它是指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一二·九运动
D.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4.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有段文字描述了1935年底的一件大事:“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
C. 一二·九运动
D. 西安事变
15.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开赴抗日前线应该在( )
A. 九一八事变之后
B. 西安事变之后
C. 卢沟桥事变之后
D. 中共七大之后
16.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7.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
A. 袁世凯中华帝国
B. 长春伪满洲国
C. 南京汪伪政权
D. 重庆国民政府
18.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这一局面彻底扭转的标志是( )
A. 北伐战争胜利
B. 抗日战争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1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
B. 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 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 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20.2017年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1.被美国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法国
2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 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 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23.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 中国共产党
B. 广大人民群众
C. 中国国民党
D. 日本帝国主义
24.下列影视片中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 )
A. 《血战台儿庄》
B. 《小兵张嘎》
C. 《铁道游击队》
D. 《太行山上》
25.下图是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的场景,与这种情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
B. 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
C.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 南京大屠杀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摘自人民网
请完成: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
(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材料二: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材料三: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他们认为:“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述“东方小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重大胜利?面对日军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
(3)“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如何使中日关系友好、正常的发展?
28.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人民网
(1)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哪一年?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
(2)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
29.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九国公约》签订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3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强国,日本对中国始终包藏着侵吞领土的祸心,19世纪末,作为“中国之巨祸”的那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中国历史》
材料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应引起中国人民的高度警惕,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
——《中国历史》“课外学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作为“中国之巨祸”的是哪场战争?
(2)“此后半个世纪”日本由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哪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3)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三,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伤害中国乃至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论,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导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段材料讲述的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所以答案是A。
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得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因为国内同胞的共同奋斗,中国国力集中起来。反映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也是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答案】B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所以答案选B。
4.【答案】D
【解析】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选D。
5.【答案】D
【解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选D。
6.【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D项渡江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故选D。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将日本原来嚣张的气焰打击的荡然无存,曾经叫嚣着三个月将中国全面占领也成了一句空话,中国虽然说损失巨大,但是对日军也带来了很大打击,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选C。
8.【答案】C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三十万人,秦淮玄武”,1937年12月,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所以答案是C。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答案】D
【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中国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是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进行的抵抗;C项是1940年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D项是1938年春天在正面战场上李宗仁指挥的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被称为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所以答案选C。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提示:1935年底。还有“青年团体”、“游行示威”等关键词,结合课本所学,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请愿,他们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在北平学生的影响下,天津、上海、汉口、广州等所有大城市学生示威游行,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A不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B不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5.【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国工农红军取下八角帽,摘下红五星,穿上国民革命军军服”是指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或新编四军,改编后即着国军统一制式军服。这始于在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以丢失人为借口,攻击宛平城,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人民开始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B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本题选B。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40年春、伪政权、华东日本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故C符合题意;袁世凯中华帝国、重庆国民政府和华东日本占领区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长春伪满洲国是1932年成立,不符合题干的“1940年春”,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彻底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曾经屡遭失败的局面,故选B。
19.【答案】A
【解析】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题选A。
20.【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进行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抗日战争,所以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37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事变;B项C项是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项是日本全面侵华的事变。故选B。
21.【答案】B
【解析】1937年12月,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本题选B。
22.【答案】B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都是东北三省迅速沦陷原因,但A项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和D项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都是客观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其主要原因,而C项虽然也是一项原因,但抗日义勇军毕竟不是政府正规军,其力量弱小与否在东三省的沦陷中不起决定性作用。答案为B。
23.【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联系当时的情况,正值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进一步侵略华北,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中国将进一步陷入混乱,这最有利于日本侵略中国。所以答案为D。
24.【答案】A
【解析】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血战台儿庄。故本题选A。
25.【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4年到1945年初,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发表对日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故选D。
26.【答案】(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任意1点,即可得分
(2)南京大屠杀
(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感悟: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共合作则民族振兴,国裂则民族衰败;要谋求两党合作,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
(言之有理,答任意1点,意思相近即可得。)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是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是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材料中的内容“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南京大屠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是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抗日战争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勿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国共两党合作则民族振兴,分裂则民族衰败;当今谋求两党在此合作,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走和平发展之路等等。
27.【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2)台儿庄战役;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战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在二战中给亚洲国家带来的种种灾难;加强中日民间的交流与合作;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死灰复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危害: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面对日军侵略,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3)抗战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合则两利,争则两伤;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日本的发展也需要睦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需要倍加珍惜。
28.【答案】(1)1938年。司令长官:李宗仁。
(2)意义: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基本史实及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1931年,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结合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从此开始侵略中国东北。D项符合题意;1919年6月巴黎和约签订对德的《凡尔赛和约》,A项不合题意;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对中国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局面,B项不合题意;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0.【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其它大型抗战会战亦可,如淞沪会战等,但必须写出两例)。
(3)中共七大。意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史实,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等错误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我们要坚决抵制。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
【解析】(1)材料一中“19世纪末”暗示了“中国之巨祸”指的是1894年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经过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题干中“此后半个世纪”指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日本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这里可以写其他大型会战)。
(3)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共七大。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是:它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4)伤害中国和其他亚洲人民感情的言行,主要有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招魂、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日本右翼势力的这些言行必然伤害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坚决抵制的。希望日本政府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