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2 11: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新课引入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新课讲授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1.契丹族?唐末,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北出长城契丹贵族狩猎休息情景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建国:巩固统治: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辽的建立耶律阿保机契丹文字契丹货币契丹鸡冠壶2.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1)生活区域: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3)建国:(4)统治: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2)发展: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西夏文字西夏买牛契约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认为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发展壮大,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在与中原人的交流中,学习、吸收了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优秀文化。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
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被拍成多版影视剧澶渊之盟背景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各守疆界,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内容材料一: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承担。当时宋每年收入一亿以上,而宋朝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区辽的羊、马、骆驼等。材料三:王大爷一家生活在北宋边境地区,几乎年年战事不断,生活不得安宁,四个儿子全部被征去当兵,二儿子更是在宋辽战争中丧命。但澶渊之盟签订后,三个儿子因战事停息回到家里,一家人在边境做起了生意,每年收入不少,除去要上交的赋税,还有大量剩余,日子慢慢变得安稳、富裕起来。澶渊之盟影响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利于边远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①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②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③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元昊称帝后,多次发动战争攻打北宋,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宋军屡战屡败。但西夏损失也很大。元昊 咱们议和吧 真的?好吧议和就议和内 容影 响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对于北宋与辽、西夏合约的签订,你有什么看法?4、长远:和约的签订,结束了战争,使边境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同时促进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互相妥协的产物;2 、辽、西夏:议和带来了和平,还得到了岁币3、北宋:体现出统治者懦弱、惧怕战争的一面,岁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经济负担。小结契丹与辽党项族与西夏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2341.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 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 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 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BC练习